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似文献   

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相似文献   

3.
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的戈壁滩上,是丝绸之路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隘。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相似文献   

4.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说: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将雪山遮盖得有些昏暗,孤立在塞外的城堡只能遥望着玉门关。将士们在黄沙中无数次作战,连盔甲都磨穿了,不攻破楼兰绝不回乡。从军行@王昌龄!唐  相似文献   

5.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残阳在戈壁滩停留的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一望无际的黄沙,此刻温婉得如同故乡的西子,静静躺在楼兰的城墙之外。  相似文献   

6.
从军行     
<正>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暗了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身经百战,虽然盔甲都被磨穿),不破楼兰终不还(但是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作者]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以宫怨、闺怨、边塞、送别这类成就最高,最擅(shàn)长的是七言绝句。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  相似文献   

7.
丝绸古道上的明珠——楼兰(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五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的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36国之一,从公元前116年至公元630年,共行7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一、表现守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祖咏《望荆门》:“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荆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在这类诗中,作者用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作背景,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怀,昂扬着鲜明的  相似文献   

9.
玉门关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门玉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城西北的戈壁滩上,和西南的阳关同为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阳关北朝庾信《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城西南的“古董滩”上,以居玉门关之南而名,是古代中外…  相似文献   

10.
新华网兰州8月17日电"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是在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祁连山一带的壮阔景象。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曾让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笔迹,然而随着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急剧萎缩,甘肃省气象局的气象专家们预测说,很可能在数十年后祁连山冰川将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歌大意大片乌云徘徊在青海湖上空,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黯然无色。孤城伫立在荒漠之中,与玉门关遥遥相望。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身经百战,漫天黄沙磨损了他们曾经明光耀眼的战甲,但是他们心中信念坚定——不打败敌军,绝不返回家乡。  相似文献   

12.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13.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我们在选择和锤炼词语时,不仅要掌握它的意义,明了它的色彩,还要注意它的声音。我们要使所选用的词语具有声音美,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让你的文章会唱歌。要注意押韵就是在不同语句的句末有规律地出现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文章读起来铿锵悦耳,响亮动听。诗、词、曲一类的韵文必须押韵,小说、散文的某些段落有时也押韵。例如:青海长云暗雪山(shān),孤城遥望玉门关(guān)。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huán)。(王昌龄《从军行》)这首诗是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均押n韵;也有首句…  相似文献   

14.
[原诗]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qīnɡhǎichánɡyúnànxuěshān孤城遥望玉门关。ɡūchénɡyáowànɡyùménɡuān黄沙百战穿金甲,huánɡshābǎizhànchuānjīnjiǎ不破楼兰终不还。búpòlóulánzhōnɡbùhuán犤词语注释犦从军行:古代乐府歌曲名称。青海:湖名,在青海省境内。长云:连绵(mián)不断的云层。雪山:指祁(qí)连山,在甘肃、青海一带。孤城:指雪山北面的军事城堡。金甲:铠(kǎi)甲,用金属片制成的战衣。楼兰:汉朝时西域(yù)的国名,后来泛指外族。还:归来。犤诗文大意犦青海湖上空,…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歌仅六首,但都脍炙人口。其中的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人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易“河”为“沙”,“远”为“直”。初看两句有相似之处,因为从远景来说,都有洁白的云彩,晴明的天光;从近景来看都有辽阔的地面,荒凉的景色,体现出边塞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曾被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有对这首诗的佳话。传说它是歌女中最美貌的一个唱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说:那源远流长一泻千里的黄河,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高远的云天;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在高山峻岭的环绕之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旷远荒凉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沙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凉州词》(诗题又叫作《出寨》)是千载流传的名篇,曾被誉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但是,千余年来,这首诗的首句往往被传诵为“黄河远上白云间”,而人们在引用和理解这首诗时,往往又注重形象思维,而忽略了逻辑思维,以至未能很好  相似文献   

18.
色彩与音乐     
我国古代诗人常常按物理和心理因素,反映出特殊的色彩情感。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诗:“黄沙百战穿金甲、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以黄色的沙、金色的盔甲构成的暖色调和青海、白云、雪山的、白色构成的的冷色调形成的补色对比、来反映古战场的风云,抒发出诗人的满怀豪情。马克思在《哲学——经济学手  相似文献   

19.
清代慈禧太后平日养尊处优,附庸风雅。一次命一位书法家进宫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出塞》诗。原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因一时疏忽,竟写漏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喝令左右把书法家给砍了。书法家情急生智,叩头解释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一首诗啊!”说完提笔断句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看罢,转怒为喜,免了他的罪,还有不少赏赐。巧改标点保性命@方也  相似文献   

20.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如果把这首诗倒过来读,又别有一番情趣:“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可见,这诗诗文工巧,顺读倒读都是诗,这种诗体称作“回文诗”。对联中也有“回文联”,如厦门鼓浪屿鱼浦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通过回环,对联将海上烟笼雾绕,水天相连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