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所有的语言都不是静止的,是变化而且经常变化的,英语也不例外。本文仅从词的角度来谈英语词义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词语的意义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历经千百年后,则会发生一定的甚至是重大的变化。详细分析词义演变的原因及类型,将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词语的本质,体会词义演变这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词语搭配的时代特征与词语更替、词义发展相交织 ,对词语之间搭配关系的历史变化进行研究 ,具有历时性和描写性的特点 ;其性质是对词义的历时描写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活化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词义出现转移、扩大、缩小等演变特征。"荤"字等词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产生了词义上的古今差异。这些词语是汉语中的活化石,为人们研究汉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发展演变亦如此。对词义演变的探讨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因为纵观古今词义的演变不难发现,词义演变不仅仅是扩大、缩小和转移那样简单。本文试从词义深化、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转移三方面探讨词义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词义演变的隐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词语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以“相似性”和“联想”为基础的隐喻思维和词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隐喻概念的三种方式影响着词义的演变。了解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出现的词语"粉丝"、"玉米"争"作秀"等词汇来探讨挖掘汉语词义发展的规律,及这种旧词新义的词义演变现象的原因,同时涉及词义演变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出位"一词在目前可谓是流行词语,而该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存在,只不过其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该词古今词义的变化、词义泛化、使用情况以及新义产生原因等角度对"出位"这一词语做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研究,历来训诂学家都颇为重视.近三十年来,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具体词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和词义演变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使得一个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因而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而恩斯特·卡西尔则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2.
The explanations of thirty primary pupils for changes in matter were recorded through individual,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analysis of data poin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stem for classifying pupils' explanations of changes in matter. A parallel analysis of data focu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xplanatory categories resulting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ertain variables of the context, that is (a) category of change to be explained, and (b) familiarity with the system about which they were being questione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phases of the analysi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findings of a previous study, to produce the formation of a limited number of pupils' models concerning matter, changes in matter and their explanations. Pupils' models involve a variety of conceptions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a conceptual obstacle: that is the “continuous and static conception of matter.” The defini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in relation to obstacles (“obstacles as objectives”) can bring together pupils' conceptions with concepts to be built and consequently to contribute to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nd appropriate material.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a new theoretical paradigm for the analysis of change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at is able to deal with such issues as readiness for change,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and the failure of change strategies.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ushman and Romanelli, 1985) is a theory which has wide application. It envisages long-term change as being made up of a succession of long periods of relative stability interspersed by brief periods of rapid profound change. In the periods of stability only relatively small incremental changes are possible. The periods of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may be triggered by external or internal influences. A recent study of the long-term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ws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theory: long periods of incremental change, events precipitating profound change and the failure of externally imposed attempts to change. Also, as the theory predicts, changes in collegial organisations are slower and more uncertain than changes in managed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教育改革10年回顾与新世纪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释了政治经济结构彻底变革后俄罗斯教育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发展走向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求在政府职能上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政府信用、公共产品提供、政府治理等方面。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以建立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为目标,以法制为保障,以质量为保证。  相似文献   

16.
单校区大学通过扩张地域成为多校区大学之后,其系统要素发生改变,系统结构重组,由此导致系统的各类特性,如整体性、统一性、连续性、开放性、动态性均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认识到这些变化之后,必须因势利导,采取积极措施,以达到系统功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亟需理论界对其生产机制、传播机制、接受机制、批评机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选取涵盖了网络文学本体、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体式、网络文学产业与网络文学批评等6个层面的关键词100个,这是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学场域所作的一个扎实的基础性理论工作。该著作没有对所列的关键词作普通词典意义上的定义或解释,而是对这些词所反映的网络文学现象作一个现场记录,在记录中进行质疑、思辨、探讨、阐述,力求反映出所列词语的时代气息以及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洞见网络文学的本质所在。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传达。这些关键词还原了网络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种种变革,表现了这些变革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持续深化,高等教育发展既迎来了创新机遇期,也进入了改革深水区。综述国内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进行的变革,分析变革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启示,从政策引领、顶层设计、高校转型、师生转变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未来高等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转型对我国高教自考生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学考试产生于1981年,其社会经济原因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急需的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在自学考试蓬勃发展这二十几年中,始终伴随并见证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转型不仅对自学考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它面临着种种挑战.通过分析,揭示我国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高教自考生源结构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20.
概念转变是科学概念学习的关键。概念转变的研究是与人们对学生错误的日常概念的关注相联系的。分析了概念转变的涵义和模型,讨论了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的来源,并提出了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