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衲衣     
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先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46岁,参加工作20多年,最近几年,腹痛、腹泻、腹胀一直折磨着我。经过多次治疗,中药吃了几十付,西药也吃了不少,均未治好我的病。凡碰到上火或吃冷饭喝  相似文献   

3.
正叙述人称的变化在写作中十分重要,选用叙述的人称,就是选择立足点、观察点,就是选择叙述的视角。那么如何运用叙述人称呢?技巧一:"我"是叙述的主角【名家选段】我站在榆树下,是个小跟班,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一只大荆条筐。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我接住这几大串榆钱儿,盘膝坐在树下吃起来,丫姑在树上也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我们捋满一大筐,  相似文献   

4.
耻辱之心     
谢宗玉 《初中生》2007,(23):4-6
那时我常把饭夹成一小团一小团往上抛,趁它下落的时候,嘴突然向前一咬,就咬住了.咬住了就吃,咬不住就掉地下了.也不是成心糟蹋五谷,而是这饭实在没法下咽.  相似文献   

5.
耻辱之心     
那时我常把饭夹成一小团一小团往上抛,趁它下落的时候,嘴突然向前一咬,就咬住了。咬住了就吃,咬不住就掉地下了。也不是成心糟蹋五谷,而是这饭实在没法下咽。  相似文献   

6.
耻辱之心     
那时我常把饭夹成一小团一小团往上抛,趁它下落的时候,嘴突然向前一咬,就咬住了。咬住了就吃,咬不住就掉地下了。也不是成心糟蹋五谷,而是这饭实在没法下咽。饭难下咽的原因是菜不好。菜里没油,又特单一,夏天冬瓜  相似文献   

7.
《榆钱饭》(见初中课本第一册)与《挖荠菜》(见初中课本第二册)同为中国散文之精品,两文无论是从欣赏角度还是从教学角度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精巧的结构《榆》文用吃榆钱饭作线索贯穿全文。作者从幼年一直写到壮年,涉及三个历史时期。用“我自幼常吃榆钱饭,现在却很难得了”一句总领全文,然后,先叙幼时“常吃”,再叙十年内乱中“又”吃,再叙现在“难  相似文献   

8.
《快乐老人报》2020年11月16日第6版《相濡以沫老姐妹》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姥姥90岁了,身体还算硬朗。那天,妈妈让我去给姥姥送点饭--小舅和小舅妈生意忙,把姥姥一个人留在家里。没想到开了门,小姨姥姥走了出来。小姨姥姥是我姥姥最小的妹妹,也已经76岁了。我进门时,她们姐妹俩正吃着小舅早晨给准备好的饭,小姨姥姥已经给姥姥加热好了。因为提前不知道小姨姥姥在,妈妈准备的饭不多,不够两人吃。"  相似文献   

9.
佚名 《家长》2006,(Z1)
1.儿时,男孩儿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拨给孩子们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2.男孩儿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的休息时间去城郊农村的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增加营养。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谎言     
母亲节那天,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母亲的八个谎言。儿时,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我的父亲脾气很大。记得我还五六岁时,父母偶尔为家庭或外面的事情拌嘴。有一次父亲发脾气,把刚吃了几口的小米粥往桌子上一摔,磁碗立刻成了两半儿,粥也洒了一桌子。对当时的我来说,那声音就好像天打雷轰一般,我缩在一边连饭也不敢再吃了。还是姐姐大几岁,...  相似文献   

12.
吃冷饭的娘     
<正>饭菜上桌,儿子问:"妈,您怎么不吃?"我回答说等饭晾凉。当了娘后,我渐渐习惯了吃冷饭。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独自进食,需要喂养,等一口口喂饱孩子,饭就凉了。尤其是冬天,需要就着热水吃。我的胃曾一度抵不过日复一日地吃冷饭而罢工。母亲都是吃冷饭的。尤其是那些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母亲,不单单是喂养孩子的年月,其它时间也习惯性地这样做。我的童年餐桌,娘总是缺席者。她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炕桌,催促我们趁热吃,自己却在灶旁刷锅,给圈里的猪搅拌饲料。我们小猪一样吃  相似文献   

13.
老家的屋前有一棵高大的榆树,它枝繁叶茂,有桶口那么粗。又是清明节了,榆树开花了,圆嘟嘟的,密密麻麻的榆钱儿挂满了枝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童年……那年我八岁,银发苍苍的奶奶吩咐我去捋些榆钱儿放在盆里洗干净,说要蒸一锅榆钱窝头给我们尝  相似文献   

14.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去郊区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15.
儿子落地,便一直由我管教,进幼儿园后,虽说白天被老师管着,但回家还由我管着,父子之间这种管与被管的关系似乎天经地义,儿子偶然反抗,也在我的“管理”下相安无事。谁知年过一轮人添一岁,儿子三岁后的某一天中午不再服管,他玩兴正浓,坚决罢睡!居然还振振有词:“小时候宝宝饭吃得少,中午不睡觉熬不住;今天宝宝长大了,饭吃得香(多)。”言下之意,午饭吃得多,立功应受赏,午觉可免矣。见我渐作严肃状,妻拉  相似文献   

16.
锦囊妙计     
饭、菜分开,吃得有味 我的女儿1岁4个月,自从她开始吃米饭以来,进餐兴趣一直不算很浓厚。一天,我突然改变以前将饭、菜、汤混在一起的方法,将饭和菜放在不同的小碗里分开喂她,也许这样做让她很清楚地品尝各种食品原本的味道,女儿变得喜欢吃饭了。 虫子妈 (杭州)  相似文献   

17.
我有慢性胃炎,吃了冷的、辣的都不舒服。最近因工作忙,常误饭点,胃病又发作起来。一直想去医院看看,却一拖再拖,始终没去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家,婆婆和爷爷已经六七十岁了,而爸爸妈妈才四十岁左右。这样,就在吃饭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婆婆爷爷想吃软一点的饭,而爸爸妈妈和我却想吃硬一点的饭。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就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天,我看见婆婆在蒸蛋。突然,我脑海里冒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放有米的高压锅里再放一个盛有米的小锅,想吃硬一点的饭就在小锅(或大锅)里少加点水,想吃软一点的饭就在大锅(或小锅)里多加点水。看!锅中锅的诞生@刘琬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年级  相似文献   

19.
<正>我曾经在门诊发现一个五十几岁的病人患有高血压,于是开治疗高血压的处方给他,并且强调控制血压的重要性。病人有点沮丧地问我:"我这药是不是要吃一辈子?""有可能。"我点点头。"如果一辈子都得吃药,"他说,"我的人生不是完蛋了吗?"我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会儿,心想,我得跟他谈谈,否则他不会好好吃药的。"你吃饭吗?"我问他。他点点头,有点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只要药没有副作用的话,你就把它当成饭好了。""当成饭?""是啊,我们一天要吃三次饭才能活下去,从来也不觉得难过,不是吗?"  相似文献   

20.
女儿的爱心     
我女儿梅阁年9岁,上小学二年级。梅阁因为中午请音乐老师辅导电子琴,不能回家吃饭。我一般给她带点饭中午在学校吃。有时候饭不方便,就给她点钱,让她买饭吃,规定不得超过1.50元。去年秋的一天,我给了她两元钱,放晚学回家后,她对我说:“妈妈,我做错了一件事,今天2元钱全让我花了。”当时我批评了她几句,事情也就过去了。第二天,我听她的同学讲,原来那天中午有个男同学因为没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