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长江三峡库区涪陵江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监测419船次,采集渔获物77.24kg,生物学测定955尾,统计到鱼类63种,分属7科45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2.54%。黄颡鱼类、圆口铜鱼、餐类、铜鱼、蛇鮈、鲢、鲇鱼类、鲤为长江涪陵段渔获物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2.
江豚之恙     
作为我国最具河流生物多样性特征和位居国家淡水渔业基地的长江水系,因其生命支持系统的逐步瓦解,处在食物链高端的鱼类已经高度稀缺,以鱼为食的江豚等更高端的水生生物难以为继。食物链遭遇断裂,谁是凶手?近几个月,针对东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水系健壮江豚、怀孕母豚的非正常死亡,有关保护组织、媒体、科研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摸清死亡现状,探访死亡原因,呼吁加强保护,提出相关对策等。受制于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物种经常有一些个体死于非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河流冲刷淤积和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生态系统的萎缩、碎裂;(2)江湖阻隔对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破坏;(3)过度捕杀导致鱼类种类多样性的下降及优势鱼类的小型化;(4)水草顶级群落消失带来的次生性灭绝;(5)城郊湖泊加速富营养化造成的生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长江之殇     
《百科知识》2013,(18):1
事件近日,农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完成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显示,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濒临崩溃。另外,自从2007年长江白鳍豚消失以来,白鲟、鲥鱼等长江珍稀鱼类也多年未被发现,另一种中国特有物种长江江豚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合成生物学是利用工程学的设计原理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甚至从头合成创建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生物体系,在深入理解生命本质的同时,实现在能源、材料、食品、医药、化工、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本世纪以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本文简要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功能应用主要发展概况及其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并且就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尤其合成生物学发展需要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湖泊环境演变与保护、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东部江淮流域洪泛平原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泊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长江经济带湖泊水环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过去湖泊环境变化的研究可为当前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历史借鉴。文章剖析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群的环境问题,总结出我国西南地区高海拔山地湖泊水质环境明显好于低海拔的断陷湖泊,江淮地区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比西南地区的更差;通过沉积记录的多指标研究,从长期演化的角度,重点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两个区域不同类型湖泊过去百年来环境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气候、水文和营养变化的响应机理;查明了近年来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讨论了古湖沼研究在生态系统修复参考目标设定、治理效果评估、水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优化、生态系统临界转换预警、生态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探索生物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展生物活动课程等方面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生物学知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可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主要对如何活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不足千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自从2007年长江白豚消失以来,白鲟、鱼、拟尖头、鲥鱼等长江珍稀鱼类也多年未被发现。科学家表示,顶级物种的锐减甚至消失,是长江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一个缩影,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长江流域的顶级物种相继消亡,就意味着一个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日本、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皇家协会生物学专门杂志发现了素有"长江女神"之美誉的长江淡水海豚--白鳍豚"几乎灭绝"的调查报告.该调查小组在去年11-12月的6周时间里,对白鳍豚生活的长江水域约3500公里的漫长路线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无法确认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哺乳动物还有生存的迹象.据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英国伦敦动物学协会的生物学家萨缪尔·特维博士说:"白鳍豚已经灭绝.这种具有超凡魅力的稀缺物种的消失,是一个严重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将多年生物课堂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重点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的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前身为始建于 1930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动植物研究所。开创我国鱼类学、原生动物学和藻类学等学科研究的老一辈著名生物学家王家楫、伍献文和饶钦止等 ,是该所的创立者。5 0年代初该所由上海迁至武汉 ,经学科调整后 ,成为国内惟一专门从事内陆水体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已发展为拥有 7个研究室 (鱼类学研究室、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室、鱼病学研究室、淡水生态学研究室、藻类学研究室、水污染生物学研究室、白豚研究室 )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 1年被…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湖是缓解水污染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引江济湖工程认识上的一些分歧和应用上的一些误区,阐述了对引江济湖工程的理解与认识,认为引江济湖是一种良好的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措施,并针对引江济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引江济湖对长江干流可能形成的影响,指出深入研究引江济湖对长江干流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9,(2):9-9
“1991年我们调查发现,长江干流江豚数量最低有2550头左右,到了2006年只剩下了1200头左右。根据我们的最新调查估计,目前洞庭湖江豚的数量已不到两年前的一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博士在参加了洞庭湖区域内江豚、糜鹿和水鸟情况调查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化学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中利用小分子调节剂探索生物过程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此外,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分子模拟和识别以及生命体系中分析方法的研究等方面也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本身充满了人文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将生物知识、技能的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1):76-76
依托单位:水生生物研究所。地理位置及区域代表性:属于太平洋流域的长江水系(外流水系),约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水量之大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恒河居世界第四位,全年径流总量近1012立方米,占我国河流入海总水量的4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群为亚洲五大湖群之一。长江干支流及其浅水湖泊群交织相连形成巨大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呈现一种独特的泛滥平原景观,不仅是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的宝库,而且是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其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2/3,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座落在武汉珞珈山麓东湖之滨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历史比较悠久,学科比较齐全,科研基础较好,是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淡水生物学综合性研究机构。该所目前设有鱼类学研究室、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室、鱼病学研究室、淡水生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沿岸地区产业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我国产业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态势,通过对长江沿岸25城市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发展指标与布局的分析,提出在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将以东部沿海和西部沿海为纵轴,长江经济带为横轴的H型推进战略,并围绕长江沿岸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体,长江黄金旅游红,城市网络群,沿岸地区市场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项目背景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联合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武汉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测量与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