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提供公共教育、传承公共知识,已经从私人场所转变成为一个公共机构。大学行政部门公共性弱化,科层管理异化为行政力量的过于强势,其本质是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可以引起大学公共性基于现实问题和公共性的要求,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是要提升大学管理公共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公共利益、民主管理、多方参与的治理理念指导下,从政府管理和大学内部治理两个层面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提供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模式包括培育专业教育中介机构、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发挥数据和信息服务作用、进行教育问责等;大学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则要从校长职业顶层设计起步,加强"校长"岗位的制度设计,包括明确任职要求、公开遴选程序、规范职责、制定任期和薪酬体系、形成制衡机制、设立校长卸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岳云强 《天中学刊》2006,21(6):69-71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属性,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起源和归宿,正确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社会性对我国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是公共性与工艺性的有机统一,前者反映的是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差异性,而后者反映的是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相似性。公共性和工艺性对公共管理的各种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第三部门的公益组织——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公共性和工艺性的双重缺失,因此提高公共性和工艺性应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4.
公共性是大学管理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大学管理公共性主要指大学管理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为他的属性。当前,大学管理公共性正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管理正在从公共参与走向话语霸权;管理中"学术化"、"职称化"现象明显;管理人员的公共服务精神不足;管理的目标离公共利益的实现尚有段距离。从大学内部治理视角来看,大学管理人员的不作为是公共性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加快管理人员专业化、建立激励机制和岗位轮换机制、改进人才考核和评价机制、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等方面来设计大学管理公共性的救治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与义务教育公共性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讨论“公共性”不能脱离具体所指,它需要通过公共组织的构成、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反映出来。公共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它不同于教育的公益性。义务教育公共性分为实质公共性和形式公共性,前者包括有效性、责任性、中立性、平等性和公益性,是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主要载体,后者包括参与性、公开性和可选择性,是实现实质公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它集中体现在涉及公共人力资源的政策条文和法律法规当中。就当前来看,这种公共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基于此种背景,本文将探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性及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何玲 《成人教育》2011,(10):113-114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解读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公共性,分析发现公共管理者在实践中,由于女性易被公共领域忽略、女性参政比例较低,公共管理者缺乏社会性别意识,致使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得不到完整体现,对此提出从推进社会性剐主流化来树立公共管理者的性别意识,从而推进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出现,在彰显公共性的同时也消解着公共性。新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性研究和实践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研究和实践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公共性思维被限定、公共理性被异化、公共性精神被遮蔽。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更高的公共立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是公共性的阐释者和践行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公共素质、公共人格、公共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公共性是不同主体之间共同交互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大学公共性的建构离不开各主体围绕"知识"而展开的主体间的公共策略和行动。通过大学、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公共交往的组织空间、制度空间、文化空间、政策支持,以及积极的公众行动,大学的公共性才会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MPA教育特色凸显:公共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A作为培养新型公共管理精英人才专业硕士学位,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理解公共性是MPA教育的本质;2.应用性是公共管理教育的归宿;3.跨学科性是公共管理实践的需求。MPA教育必须始终围绕这一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凸显其培养高层次公共管理精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许杰 《江苏高教》2008,(3):14-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公共性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衰退。治理理论作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和整合,提升公共性是高等教育治理的主要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分类标准,不但无法推演出"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的结论,而且错构了义务教育与公共教育的关系,动摇了人们对教育的公共性立场.对教育公共性特征的阐释,只能依据其教育学属性.作为传播公共精神、服务公共利益的公共教育,内在地具有公共性特征.公共性是教育的不变属性,实施义务教育的时限具有历史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规定着班级的社会职能。在促进班级“日常生活”向“公共生活”转型的意义上,公共性构成班级建设的重要取向。作为特定实践领域,班级生活的日常结构交织着组织化的集体生活、疏离化的个体生活和亲密化的共同生活三种样态,其中公共生活可看作诞生于其中并且嵌入其间的一种潜在样态。班级生活的公共建设需要凸显三个实践标准,分别是复合的平等性、有限的公开性和流动的共同性。同时,班级生活的公共性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应进一步关注公共理论与日常实践的交互关联、明确班级建设的教育立场、赋予儿童参与公共行动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公共性是讨论现代政府基本属性和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公共住房供给中,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存在诸多公共性流失的现象,本文便基于这些现象的阐速,并通过原因分析,提出回归政府在公共住房供应中公共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教育是具有公共精神、培养公民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彰显教育公共性需要教师确立以公共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品格,改变个人教育观念中唯经验论的思维、知识论式思维与简单立场思维,确立公共视野、公共责任与公共理性,实现思维品质的公共性转向。从外部条件看,这种转向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作出改变:学校要改变自身的精神气质;教师教育要具有文化内涵;教师评价体制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教师树立公共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大学公共性的实现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之际,大学的公共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然而由于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资源的短缺、公共权力滥用、追求规模忽视质量的发展模式、传统公私观中公共理念的缺乏等原因,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质量受到损害,大学公共性形成潜在危机。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的组织,大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其公共性的实现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属性,提高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研究所有的目的。使用文献计量法,以中国知网(CNKI)系统中手工统计获得的102篇重要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自2004到2014年间的公共性国内研究成果从文献增长与研究阶段、发文期刊与基金资助、核心作者与被引频次、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展开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共教育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20世纪末以来公共教育的结构转型带来对传统的公共教育概念及观念的挑战.为此需要以公共教育的公共性来反思和批判公共教育的应有理念与实践表征.公共教育的公共性所表明的是,是教育的正当性或正义性,其核心价值理念包括教育平等、教育正义和教育权利等三个方面,因而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在实践中应表现为公共教育的平等性、公益性和权利性.  相似文献   

19.
政策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它是由政府这样的公共机构对社会问题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手段,是指公共政策总要体现最广大民众的意愿和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及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性已成为政策的主要特征。在我国,政府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体现出公共性的特点,这是政府职能转变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以下内容: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以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为例,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性,是确保这场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实现政策的公共性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三十年,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共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介入是其显著特征。市场机制过度和政府规制迟滞导致高等教育财政公共性缺失。梳理公共产品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第三部门理论等的要义,是从理论根基上探寻改进高等教育财政公共性缺失的理性审视,发挥理论的描述、解释、分析、预测等多维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