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leyuntian@126.com问:我的孩子4岁2个月大,很机灵也很调皮。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和我们唱反调。比如,刚看了电影,明明他看得很开心,但是当我们问他"电影好看吗"时,他会说"不好看";给他吃好吃的东西,如果我们问"这个好吃吗",他就会马上说"不好吃"。我们观察了许多与他同龄的孩子,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请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性格问题呢?如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
陶维梅 《文教资料》2008,(22):95-97
老子思想内涵丰富,其"无为"思想旨在通过主体对道的复归与把握,实现在社会人生中"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目标."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认为逼迫子女做事是天经地义,为了孩子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精力、时间和金钱.结果呢?孩子却开始了懒惰、依赖、脆弱、蛮横、虚伪等.如此,本可健康成长的孩子却变成了"问题孩子".无数个走上歧途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父母或教师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为此,父母们必须引以为戒,首先要了解、尊重孩子,不妄为、不乱为;其次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积极主动地去善为,最后达到解放孩子、解放自己、无为而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西方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是,很多家长包括教师只喜欢使用"表扬"和"批评"两种教育方法。这是造成孩子想赢怕输、畏难不前、缩手缩脚、虚伪虚荣、叛逆对抗,甚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夸孩子聪明,我们实际上就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鼓励是夸奖孩子努力用功,可使他们感到成功与否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反之,表扬是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  相似文献   

4.
电影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偏远落寞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园里,住着一群有着各种不良行为、无家可归、无人看管、可怜调皮的学生,外加一名专制、残暴的院长哈珊,和几名在专横暴力制度下勉强维持教育生计的教师。看似一切井然有序的情境,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克莱蒙·马修的到来打破了"池塘之底"所有的一切常规,为这个"放牛班"带来了专属于他们这群天真无辜、充满童真童趣孩子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自珍自重     
有一个生活在孤儿院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院长总是笑呵呵地不回答他。  相似文献   

6.
2017语录     
正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澎湃新闻一篇关于空巢老人报道的标题所有人都知道电影是产业,但是大家都越来越忘记了电影是艺术。—戴锦华在上海电影节表示中式八大宽容:大过年的、岁数大了、还是孩子、来都来了、都不容易、为了你好、习惯就好、人都死了。—网络流行段子许多成年人躲进了"我是一个孩子"的心理舒适区。可是真正的孩子才不会这么做。他们充满好奇、勇气,一直在探索……真正的孩子没有  相似文献   

7.
本稿以1974版电影《伊豆的舞女》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也参考了同名小说,探讨了荣吉、"我"、阿妈的心理描写。结果表明,荣吉认为"我"是个好人,阿薰是个孩子,支持"我"与阿薰交往。"我"喜欢舞女,愿意为她做事情。即将离开舞女,担心再难相见,心如乱麻。阿妈的心理是复杂的。身份不同,不允许与高中生的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伤害舞女。电影的编剧以及川端康成巧妙地运用心理描写,在刻画人物思想性格方面为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万泉河 《家长》2014,(Z1):79-81
正我差点儿使我最珍爱的"小星星"的光芒熄灭!看来,家长不光要给孩子物质满足,还要关注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这样我们的"小星星"才能发出璀璨的光!最近我迷上了宝莱坞电影,当无意中搜到一部影评分数非常高的《地球上的星星》时,我立即被片花中外表酷似"小罗纳尔多"的男孩的表情所吸引,于是抱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这部近3个小时的电影。看了该片一个多小时,我着实烦透了伊夏这个回口回口  相似文献   

9.
灵魂饿了吗     
艺福 《同学少年》2015,(2):50-51
<正>有一部名为《黑道快餐店》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没有枪的人一心想要抢劫一家快餐店,结果发现店里的女服务生也抱有与他相同的想法。这种"志同道合",让他们愉快地攀谈起来。最后,两个看似不靠谱的灵魂走到一起,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勇闯天涯。还有一部公路影片《末路狂花》,片中两个单纯到可以轻易被骗的女子,受尽世间虚伪的蹂躏后,被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朋友     
<正>"你什么意思?你凭什么不去?不就是我当面指出你的错误,让你难堪嘛!你何必呢?""我没什么情绪,只是觉得临近期末,应该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上。你也是,应该好好努力。""是吗?真是个好借口。你就是虚伪,虚伪得让我以为你曾经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吵架了。不,是曾经最好的朋友。现在,我只觉得她是一个小心眼、虚伪的人!没必要和她多讲话,我扬长而去。也许是寒假将近,班里的同学开始在周末约同学出去玩,这很快就成了班里的"流行风"。我也有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为了不使他人难堪,我们常常拒绝说“不”,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最终使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许多成年人不善于从实际出发,动辄便以“礼貌”、“谦让”等压制孩子的真实愿望,不仅失去了礼貌教育的意义,而且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埋下虚伪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别怨我!可能最后坏事会变好事,昨天有个朋友说,我的工作是揭穿明星的假面,让他们认清自己,实际上对明星来说,我不是灾星是福星——毕竟我拍过的一些明星,后来反而更红了。"——文章与姚笛在香港街头拥吻视频的拍摄者卓伟要对文章、马伊硎、姚笛说的话。"傻孩子,别被资本家骗了,电影从来都不是养活人的东西。我主张你们去鼓动那种不赔钱、又好看的电影。那些巧立名目,穷尽各种方法赚钱的电影,还没发行就想收回成本的电影,是我,我都不去看。"——在被问到资本投资与好电影之间的关系时,姜文说。  相似文献   

13.
善意的谎言     
一次心理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你愿意做一个直话直说的"坦率"的人,还是做思考后拐个弯再说的"虚伪"的人?班上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前者。也不奇怪,当今的年轻人里不乏崇尚个性,追求言行的另类,  相似文献   

14.
克隆"爸爸"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时尖叫着,眼泪一滴一滴地从脸上落下来. "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能给我一个美满的家庭呢?"又一个经受父母离婚的孩子痛苦地想着. 孤儿院里,那些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伤心地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呢?"  相似文献   

15.
宛平阔 《红领巾》2014,(10):6-6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曾经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大奖,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妇人陪同一个孩子去远方寻找孩子的爸爸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这部电影之外的故事。年轻的电影导演沃尔特需要从全国的小孩中挑选一位男主角。这天,他因事来到一个车站。一个擦鞋的小男孩要为他擦皮鞋,他当时拒绝了这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问沃尔特能不能借给自己一些钱买个面包,等擦鞋挣了钱一定会还给沃尔特。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也许他们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但仍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教师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没有渲染,没有夸饰,更没有拔高,因为我们都知道感动我们的是真实,而不是带着光环的虚伪。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13,(3):49-52
妈妈是个"瘾君子",爸爸在孩子出生一周后"跑单"——一个种族和户籍上的双重"黑"孩子,智商在倒数6%,出生、成长于犯罪高发区,还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吗?这是电影,却不是"纯属虚构"。第8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2009年)(桑德拉·布洛克)第67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2009年)(桑德拉·布洛克)  相似文献   

18.
任为新 《班主任》2005,(9):45-46
在论述观点之前,笔者先举三个事例.一是某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电影<再见莎拉>,电影讲的是女儿爱上了一个"异教徒",她的犹太父母"棒打鸳鸯",粗暴地把这对年轻人拆开.在课后的讨论中,大部分孩子都批评犹太父母,说他们破坏年轻人的幸福,但有一个回族同学站起来说,和异教徒恋爱是犯戒的,犹太父母没有错.  相似文献   

19.
虚伪表示是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一种情形,虚伪表示的特点在于通谋。虚伪表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恶意串通和隐匿行为等与虚伪表示不完全相同,承认虚伪表示可以完善意思表示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电影课以"情"为纽带 "把世界上最好的影片献给孩子!"这是电影课实验研究者提出的口号.是啊,高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多少代人年少时的梦想.被人忽视的电影,它又在学校中悄然兴起,并被作为一门课程开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