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师的"教育学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处境一直不理想.在形式上,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原理)>没有受到职前教师的重视;在实质上,<教育学(原理)>对于帮助职前教师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真正发挥"教育学"的作用,使"教育学"有尊严.首先,必须确立<教育学(原理)>是专业课而非专业基础课的观念;其次,"教育学"教学要追求深刻地理解教育学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形塑个人教育信念和"教育学意向"."教育学意向"是以"教育学意蕴"为内容的"意向性",是指向"孩子及其积极的生长",并使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际遇、关系更富有"教育学意蕴",成为一种"教育学关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儿童研究,即引导教师不断地去认识儿童,发展儿童,促进儿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儿童",成为"作为教师的儿童"(蒙台梭利语)。这样他才会成为真正的教师,成为优秀的教师;这样,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才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才可能真正建构具有大智慧的教师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许晓芝 《中国教师》2011,(Z1):174-176
<正>该书作者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体验,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特别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现代儿童生活在一个不确定  相似文献   

4.
从现象学到智慧教育学--范梅南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运用现象学态度方法思考教育学问题,特别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理念,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取向的智慧教育学,这种真实直接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教育极富启示教育应立足于具体的实践场景;教育应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夸美纽斯在儿童研究与儿童教育领域的工作是开拓性的,西方近现代儿童观念与教育观念的确立得益于夸美纽斯的奠基性工作。《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专门为年幼儿童编写的一本入门教材,它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以事物的自然进程与儿童内在自然性发展为基本线索,揭示出不同于传统儿童观念的"新儿童",具体表现为夸美纽斯对儿童观念的"破"与"立",即由"成人的"转向"儿童的";其次是他对儿童研究的推进,论述了自然的儿童与儿童的自然教育;最后他力图证实儿童在世界中的位置,即从"消极的弱小者"到"积极的重建者"。这就需要今日之儿童教育研究回到"夸美纽斯",寻求儿童与儿童教育学发生的近现代源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探究逐渐从认识论的层面转向社会学的层面,关注教育学的制度化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对教育学制度化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兴起及其逻辑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研究发现,教育学的制度化最初在德国的发端,一方面与当时中等教育阶段文法学校需要训练有素的教师有关,另一方面深受卢梭发现儿童所激发的泛爱教育运动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现代大学提供的自由土壤。其后,教育学逐渐向丹麦、芬兰、瑞士、英国、法国等国扩展,形成了多元的制度化方式。在这些多元的方式背后,显示出教育学制度化的基本逻辑:它主要是根源于"实践的"甚至"政治的"需求,而不是出于理论或知识的旨趣;但它却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教育学的知识传统,为教育学确立自身的"专业身份"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序上看,家庭被列为首位,读书列为第五位,可见家庭阅读的重要性。"不读书的家庭,才是精神残疾的家庭。"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但表现形式却完全不一样。有的家长唯恐  相似文献   

8.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位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保罗·弗莱雷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当的影响。他的著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的出版被称为"批判教育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通过吸  相似文献   

9.
康德是伟大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康德那里,就教育学的性质而言,教育学是基于实践哲学的实践教育学,没有实践哲学作为根基,也就没有教育学的存在。这一实践教育学又在"理想"与"科学"之间。教育学是"理想",主要体现在康德基于人的所有向善禀赋的完全实现上,而这一实现又只能通过"类的教育"而不能通过"个别的教育",由此康德的教育学具有了一种世界主义的理想色彩。教育学是"科学",主要体现在康德对教育实验、教育方法论的强调,以及对机械的教育学说的批判当中。不过,康德的整全的"人性观"又使得他的"科学"不是严格的"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10.
说起朱光潜先生,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位亲切而慈祥的美学大师.然而,殊不知他还是一位不被注意的教育思想家.在香港读大学时,朱光潜先生主修教育学和心理学,后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心理学、哲学时,朱先生才把重心逐渐转到美学研究上.他的集大成式的美学成就也正得益于早年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素养.他的文字带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儒家风范.他几乎是第一个爱"蹲"下来跟学生谈心的学者大师.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者认为,皮亚杰不是教育家。一位学者写道:皮亚杰认为自己首先是发生认识论者,其次才是心理学者。还有一些人说,皮亚杰仅仅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理论,而无意撰写一本教育学。然而,大多数人却感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观点内含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在他的著作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不管承认不承认皮亚杰是教育家,他已经为教育科学事业作出了贡献。但遗憾的是,他的理论和实验中内含的教育意义还没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儿童     
<正>本期是一本人物专刊,我们聚焦的是一位已经离我们而去的老师——李吉林,以及她留给我们的文化——李吉林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实践。李吉林是一棵大树,是一座高山,是一块丰碑。作为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一生获得了许多让普通人艳羡且难以企及的奖项、荣誉、称号。但是,她自己尤其喜欢和在意的却是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长大的儿童!她说:"我爱儿童,一辈子爱。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正是因为这种由衷的对儿童以及与儿童一起生活的"热爱和喜欢",李吉林一生都将自己的灵魂与身体安放在校园,安放在儿童中间,矢志不渝研究儿童和为儿童的教育,她在建构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学的同时,也成就了不同凡响的"李吉林儿童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他从1961年起就致力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创立了独特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他认为,改革中小学教育,首先应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改变自己的儿童观,那么,无论课桌椅多么漂亮,专用教室的设备多么精良,甚至一再提高教师的工资,都是改变不了学校的面貌的”。那么,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呢? 一、要把儿童当作儿童阿莫纳什维利批评传统的教育学是无儿童的教育学,传统的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是从大人的立场出发制定的,并不反映儿童的生活。针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教育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学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学家陈信泰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学专家学习苏联教育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学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他早期研习教育学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学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相似文献   

15.
刘茜 《湖南教育》2013,(2):20-21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非商也不富,却借用最便捷的载体——"博客"实施助学行动。5年来,他走访上万公里,筹得善款近60万元,让300多位孩子得到资助……日前,记者走进了一个网名叫"叮当猫"的博客。博主为留守儿童创建了"叮当网络流动书屋"和"叮当网络助学奖学金";为贫困学子创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183;范梅南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并担任世界第一本目前也是惟一的一本《现象学教育学》杂志的主编。“现象学教育学”主张教育研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通过探索儿童的生活体验来更好地理解儿童。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最大的质疑是无能的儿童观.作者在儿童的声音世界里,发现了批判无能的儿童观的最坚实的例证.幼儿世界的一种"原声音"和"代声音",不仅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层面附着意义,而且常常具有很浓的理性味道,值得敬重;捕捉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意愿、发现儿童的哲学、关注儿童的成长是本文的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8.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14,(11):47-47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强调儿童作为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关心儿童的幸福和自我表现。他在代表作《家长教育学》中说:“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发结婚证。”他认为:“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贵溪市南部山区深处的文坊镇,有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家"的主人李加汉是一名年近花甲的乡村教师。近40年来,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累计收留百余名留守儿童寄宿家中,悉心照顾,视同己出。在村民眼里,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乡村教师;在孩子眼中,他则是充满爱与温暖的"代理爸爸"。他用自己单薄的肩膀为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照顾好这些孩子是我的责任"文坊镇是贵溪市最大的山区集镇,也是贵溪四大古镇之一。文坊镇东  相似文献   

20.
一位79岁的老人,膝下无子,却有数十名学子亲切地称呼他为爸爸;一位清贫的教师,收入微薄,却让上百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一位平凡的人,50余年来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就是国家民政部、劳动部等6部委颁发的"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者,被评为"2005年感动上饶十大人物"的万年县青云中学共产党员、退休教师何子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