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赐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另一个人要了渔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  相似文献   

2.
《鱼的纹样》选自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2课。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鱼,不仅因为鱼美丽,还因为鱼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喜欢用鱼的纹样来装饰和美化生活,并赋予鱼丰富的文化内涵。《鱼的纹样》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前一课《海洋生物》的基础上对鱼进行描绘,通过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让鱼在服用之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进行宰杀。德国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相似文献   

4.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 ?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 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隔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 !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  相似文献   

5.
泰国的斗鱼中常会出现两种鱼,一种是个头大的白色河鲈,以王鱼著称,另一种是个头小的黑色鲤鱼,也称鬼鱼。这两种鱼之间是如此的不共戴天,以至于它们一见面就互相攻击,直到你死我活为止。据好事者观察,一条王鱼在几秒之内就能轻易地吃掉1条或2条鬼鱼。但是鬼鱼行动很敏捷,而且集体之间颇为默契,所以只要有3条鬼鱼就能同1条王鱼抗衡,尽管它们能相持很长时间而不分胜负,但一旦加入第4条小家伙,它们的聪明和战斗力就表现出来了,这4条鬼鱼能恰好用3分杀死1条王鱼。而且有趣的是,小鬼鱼们似乎知道群体团结的巨大威力,习惯于…  相似文献   

6.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老人与海》,感触良多。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位老人连续八十四天都没钓到鱼,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老人终于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条鱼     
宛儿 《初中生》2007,(10):F0002-F0002
我是一条鱼,一条无忧无虑的鱼,一条喜欢自由的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地中海海域生活着一种鹦鹉鱼,色彩就像鹦鹉那样漂亮。 鹦鹉鱼不仅长得漂亮,还特别团结互助。假如鹦鹉鱼不幸碰上了钓钩,它的伙伴会赶采帮  相似文献   

9.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鱼”是一种结果,是暂时的收获;而“渔”是一种过程,一种方法。得“渔”就是经验与方法的一种迁移。它可以让人终身得“鱼”,也是教学之根本。  相似文献   

10.
1 独立观察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材料之后,不要先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提出这样,那样的观察问题,限制儿童的自由观察活动和观察方法,而是尽量地鼓励他们主动、独立地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观察提供的材料。   例如:《鱼》这一课教学,为了使学生自行获取鱼的知识,教师为每组提供了一条活鱼,让学生带着对鱼的神秘感和好奇感自由去观察,学生在观察鱼的活动中,喜欢用手摸鱼,用铅笔、小木棍戳鱼逗着鱼玩,对学生的这些活动教师不要加以干涉制止,只要他们是在观察鱼的活动,不论观察方式如何,其实质都是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感受到了鱼的各种属性,获得了鱼的感性材料,教师此时要指导的是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或图像把他们观察到的鱼,观察鱼的过程,观察鱼的方式及观察到鱼的各种特征描述出来。当学生不能很好地描述鱼的特征时,要求学生再反复观察,直到能较全面地、真实地描述为止。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取鱼的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11.
奇特的动物     
奇特的动物●陈志华●身体能发电的鱼在非洲尼罗河、刚果河等大河里,有一种身体能发电的鱼叫电鲶。这种鱼发出的电,其电压高达350V;在美洲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等大河里,也有一种身体能够发电的鱼叫电鳗,这种鱼发出的电压更高,竟达800V以上;在太平洋、大西...  相似文献   

12.
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的一篇课文,分成观察鱼和研究鱼两个明显的部分:第一部分观察鱼的特征,第二部分研究关于鱼的问题。然而正是这样一篇教材,教了以后,留给我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令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公孙休嗜鱼     
公孙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相似文献   

14.
《观察鱼》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鱼、描述鱼、研究鱼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鱼,并且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再试一次     
一位成功者说:“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用玻璃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饥饿的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掉鲦鱼了!只望着鲦鱼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地饿死。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们,有时也犯过鲮鱼那样的错误。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爱吃鱼,但不会抓鱼。那时候,我有许多伙伴,下田能捉黄鳝,下河能摸鱼,下渠能掏螃蟹。我非常羡慕,可我下河就是摸不到鱼,用鱼网也网不到鱼,用鱼钩也钓不到鱼,更不用说掏到螃蟹、捉到黄鳝了。因此,也就只能“捉”碗里的鱼了。有一次,我大概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吃饭的时候,父亲看我只顾吃鱼,就顺口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你可不要只会捉碗里的鱼!”听了这话,羞得我不敢再往碗里去夹鱼。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时可以看到鱼从水中往上跳,这是为什么呢?鱼跳出水面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鱼儿喜欢戏水,它跳出水面是为了好玩;二是为了躲避敌害,使要吃它的鱼不能抓到它;三是生理上的变化,如许多鱼到了快要生殖的时候,身体里面就产生一些能刺激神经的东西,使鱼处在兴奋状态中,因而特别喜欢跳出水面。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陈兴中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0):F0003-F0003
(一)泉水鱼 三面傍水一面山, 山青流秀喷温泉; 地下涌出泉水鱼, 锦鳞翻动上万千。  相似文献   

19.
快乐少年     
一卜A备欢快、活泼地王友来词丛龙曲(,}}‘。二{‘一}业纽1,“些{。·全}i,}。。}4。5 5一些旦二互}鱼了飞1 }迎迎是要都需眼长满成一有要没不心年童少1·6乐的乐地护尹尹一、、.},二l巨一鱼旦一卫1互』旦-」! 2 2.的地乐乐快快课堂,学习,书桌,生活,鱼快快5一在在}.2尸一~、、_l_/一、}旦一」全」}lj旦-鱼}生土鱼鱼‘鱼}6学唱.,决决老师,游戏,快乐的同快乐地歌的地乐乐决快2一是是55 2 22 55}2- 77白花乐乐都都乐的乐的蓝天上,阳光下,我们我们3快快i一{i旦}5。1 0.,}些纽}啦啦啦啦我们是快乐鸽朵5︸追5一7,.一少年,天厂入2…  相似文献   

20.
财主的鱼     
一天,财主从鱼摊上买了一筐鱼,恰好同村的阿凡提也提着几条鱼骑着毛驴从村外走过来.“喂,小子,别人都说你很聪明,可你却不如我有钱,你瞧——”财主指着他的鱼筐傲气十足地说.阿凡提轻蔑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