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最近,读了《告诉他应该往哪走》小文,让我好生感慨。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玛格丽特·桑斯特是杰出社会活动家,她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令她不能释怀。有段时间,玛格丽特发现加尔各答贫民区孩子放学后四处游荡,还生出让人头疼的事来。“给他们寻有益身心的落脚地儿”,玛格丽特想。在玛格丽特努力下,  相似文献   

2.
1983年春天,玛格丽特·帕崔克走进“东南老人疗养中心”,开始了她的疗养生活。米莉·麦格修是疗养中心的一位细心的员工,当她向玛格丽特介绍疗养中心基本情况的时候,注意到玛格丽特盯着钢琴看的一霎间,流露出异常痛苦的神情。  相似文献   

3.
英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通过历史取材,“重述”边缘话语。她挖掘处于边缘地位的历史人物被掩埋的话语,展示众多受压迫女性的心灵史,揭示女性受男权社会支配的历史生存本质。她以边缘话语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在颠覆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解构了“大历史”的客观性,同时把作为“他者”的女性从历史舞台的边缘推向中心,体现了她消解旧历史主义中心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结局     
“玛格丽特!什么时候去吃饭?“   “吃你个鬼!“   自从我开始写小说以来,我丈夫就把我叫做玛格丽特①.吃饭时,他常常说,他很快就不用工作了,因为可以靠我的版税养家:   “要等……?没问题,我等着这一天到来,我将开着跑车去学校里接孩子们.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当然,我得不时地给她揉背,我得忍受她的疑心病……车子?……我要绿色的.“……  相似文献   

5.
永远坐在第一排 玛格丽特·撤切尔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城的一个食品杂货店主家庭.父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玛格丽特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茶花女     
故事人生真美好看你戴什么眼镜去看亚芒爱上了交际花,人称“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亚芒真切的爱情让原本对人情失去信心的玛格丽特又重新燃起热情,因此玛格丽特决定摆脱巴黎的生活,和亚芒一起到乡下去过幸福的日子。这期间所需费用都是靠玛格丽特典当首饰与物品来支付的,亚芒知道后,决定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的债务。因此,亚芒前去巴黎签署文件。但这不过是亚芒的父亲的一个计谋,他找上玛格丽特,恳求她与亚芒断绝关系。玛格丽特先是哀求他不要拆散她与亚芒,但他丝毫不肯退让,玛格丽特只好为亚芒与他的家庭牺牲…  相似文献   

7.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玛格丽特才具有了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8.
在萨拉热窝的一个夏日,42岁的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CNN)的女摄影师玛格丽特·马瑟差一点送了命,一颗呼啸而过的子弹穿过小面包车的窗玻璃,虽然没有打着她的颈动脉,但却击中了她的下颌。 医生们说:“她可能会死,伤得太厉害了。”他们为救马瑟奋斗了7个小时。玛格丽特·马瑟终于没有死。她先后动了20多次手术,万幸的是,她受伤的那天,正好赶上萨拉热窝市几乎没有什么伤  相似文献   

9.
在《飘》中,斯佳丽追求爱情、生存、平等的生命,体现出她是一位积极向上的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一位不畏男权、努力争取女性权利的勇敢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用她惟一的一部小说表达了在女权主义转型时期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925年10月31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出生于英国中部小城格兰森一个寻常百姓家。祖父是鞋匠,父亲艾尔弗雷德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杂货商,母亲婚前当过裁缝。玛格丽特既非名门望族之后,又非富商巨贾之女,在英国,出身如此卑微的女子,要想登上国家权力之巅,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难怪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对此曾大为不解:“一个杂货商之女,成了一国之主,岂非咄咄怪事。”然而这毕竟是事实。理性地分析玛格丽特成功背后的原因,考察她幼年时若干史实,我们不能不认为,正是她自幼所受家庭教育及家风的熏陶,使她走上了仕途之路并取得了卓著的政绩。  相似文献   

11.
“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是她一边抚摸着怀中的小白兔,一边喃喃地低语,“小鸟,小鸟,在蓝天中飞翔,我象小鸟爱自由地飞翔……”,是她张着小嘴在柔声地歌唱,充满稚气的声音浸满纯真的童心……一放学,我懒得打球便跑回家,象有谁赶来了似的。躺在床上,脑子里尽是她的影子。她是活泼的、明朗的。从小我们便是很好的伙伴,同住一个大院,我们总有一部念不完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这种教育在她后来的人生中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性格。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玛格…  相似文献   

13.
无论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坐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太阳鸟     
<正>太阳鸟是树林里一种极小的鸟儿,她的巢呢,更是又小又轻,像一片树叶挂在树枝上。小鸟也是鸟呀。太阳鸟盼望能学会点本领,不被其他鸟“小看”。她请求老鹰带她到空中飞翔。老鹰忍不住大笑起来:“小姑娘,别胡扯了!你这么小,到了空中一阵风就会把你吹得无影无踪的!”她又去请求夜莺教她唱歌。夜莺摇摇头说:“小妹妹,我劝你还是别学唱歌,你的音量太小了。”  相似文献   

16.
杨宗 《小读者》2010,(11):1-1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7.
她的语文课常常被学生视为所有学科中最生动和最受欢迎的。她教过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仍然把当年的语文课作为高中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她培养的学生中“写作高手”层出不穷,“高考高分”者也层出不穷。她所任教的高三班级不仅在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及市级比赛中也频频获奖。皋玉蒂,上海市曹杨二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无论人们对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鲜明的个性,有过多少质疑、多少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用她对“大语文”的执着与激情点燃了无数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她用她的博学与审美的眼光给予学生一片令思想和情感自由飞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8.
栾曦 《教书育人》2010,(3):107-108
玛格丽特&#183;杜拉斯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在文体上表现出新颖独特的风格。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孙毅 《师道》2004,(10):39-39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争取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时间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这种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  相似文献   

20.
编辑推荐玛格丽特3岁时弄丢了最爱的洋娃娃,邻居眼里她是"奇葩"是"怪物",老师眼里她是"懒虫"是"白痴""根本就没有希望"。而这并不妨碍玛格丽特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玛格丽特知道,用奇思妙想释放压力……内容简介杜斯小姐是学校有史以来最可怕、最讨人厌的老师。玛格丽特时常被她无情地数落,备感煎熬。接二连三地遭受否定和打击后,玛格丽特想到一个好办法——奇思妙想释放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