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对周围的维非常熟悉,尽管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大多数人都很熟悉二维(如纸上的画)和三维的物体(包括苹果或汽车在内的日常物体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之中).然而,对于蚂蚁而言,想要熟悉三维物体,无疑要求笨猪飞上天了.在地面平摊开一张大纸,让一群蚂蚁在纸上爬,蚂蚁只能看到纸  相似文献   

2.
关于第四维的概念经常被认为是很神秘、很值得怀疑的。我们这些只有高度、宽度和厚度的生物,怎么竟敢奢谈什么四维空间呢?从我们三维的头脑里能想象出四维的情景吗? 的确,我们想象不了出现在三维空间背景上的四维物体是什么样子,正如同我们不可能将一个三维物体压进一个平面那样。当然,我们确实可以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三维物体来,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将一个三维物体压进了平面,然而,这种压法,是用几何投影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在二维的纸上表现三维的空间,使画的图看起来有纵深,像真实的空间,这种技巧,我们称为透视。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的物体大,远的物体小。我们在飞机上看到地面的车辆楼房都像小盒子一样,也是因为距离很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睁开眼睛的一瞬间,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是色彩和形体(具像的物体)。可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色彩的世界。了解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对于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显得很重要。那么对于学习绘画的学生来说,应该建立对色彩的责任感,更应该热爱色彩。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是光源照射到它的上面时,转化成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的视觉色彩。在二维的平面中创造出三维的彩色空间感,除了用素描中常用的明暗法以外,还有纯度变化、色相变化、冷暖变化、感觉中偏色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立体(三维)几何时,我们都会发现立体几何的定理和平面(二维)几何中的定理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这就启发我们,可从一些二维几何的定理性质推出在三维几何中相似的命题,在解决三维几何问题时,可以转化到我们比较熟悉的二维(甚至一维)几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鹏 《高中数理化》2014,(10):43-44
速度这一物理量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物理量之一,但也正是由于“过于熟悉”,以至于我们在教学和理解时多半是浮光掠影、支离破碎.现对相关问题作系统梳理如下. 1 应如何理解“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在高中的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小的物体运动得慢.”这句话是否正确?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中通常会存在2种结论.结论一:这句话正确,因为我们引入速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结论二:这句话不正确,因为速度定义为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运动的物体在该段时间的位移为零(比如说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一周),则根据定义可知电子的速度就为零,照理就意味着物体没有运动或是运动得很慢,这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三维数字化扫描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制造业、雕塑、文物保护等多个行业,对于大型复杂物体,快速准确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为解决大物体测量存在误差大、速度慢的问题,以现代索纳塔汽车为载体,采用德国Carl-Zeiss公司的PHOTOGRAMMETRY照相法系统和COMET三维扫描仪的方法,研究出整体精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力1.力的概念(1)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力不能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某一物体来说,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④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国际通用的是牛顿(牛).(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其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0.
处于静止状态(速度持续为零)的物体一定受平衡力作用,所以在画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时我们通常从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但是,速度为零(速度瞬间为零)的物体并不一定都处于静止状态,有可能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空间,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直接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学性质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了解,理解二维与三维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使命,“制造快乐”是其教学的主旋律,自始至终保持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宏观三维(语义维、哲学维、人文维)、中观三维(兴趣维、自然维与快乐维)、微观三维(目标、概念、方法)的多重视角探讨自然快乐教学的历史传承、思想精髓、理论底蕴、教学构成和方法运用。  相似文献   

13.
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有关图形的测量与计算方面的内容包括:一维的长度的认识,测量工具和度量单位.以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二维的面积的认识.测量工具和度量单位.以及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三维的体积(容积)的认识.测量工具和度量单位.以及物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上述内容中的长度、面积和体积是最为基本的从一维到二维氲驯:堆的窿骨船舍官们旱一个有机的度量概念整体。  相似文献   

14.
三维视见变换公式的矢量推导方法朱仁芝,吴若云1.引言三维视见变换是把三维物体显示在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方法,目前《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教材上,推导三维视见变换公式,都是采用旋转坐标法。 ̄[2]这种方法延用已久,在不同的教科书中,尽管旋转过程或有差异,但都...  相似文献   

15.
龚劲涛 《物理教师》2008,29(9):41-41
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在现今中学物理教学和众多教学辅导书中都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那就是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1)两物体相接触;(2)接触面粗糙;(3)物体间存在相互挤压,即有正压力(或称弹力)存在,N≠0;(4)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并特别强调“相互挤压”是其他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形下,还必须再具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两个相接触的物体即使接触面粗糙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任何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系)而言的。照理讲,研究力学问题应该始终不离开参照物(系),然而当碰到具体的力学问题时,学生常常忘了参照物(系),从而得出错误结论。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力学中的几个问题,以求说明参照物(系)在研究力学问题中的地位。1、分析物体受力的方向离不开参照物。在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会遇到这样一类难题:如图1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唱盘的边缘放着一个物体,物体随唱盘一起匀速转动,求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我们知道,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内能浅析     
一、内能1.什么叫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任何物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总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能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做机械运动和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4.对内能的全面理解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内能并不是指物体内部单个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2)热能是内…  相似文献   

18.
从力的性质来看,浮力属于弹力,而我们把它叫做浮力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的。顾名思义,浮力就是使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以下简写为液体)中的力,亦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buoyancy force)。浮力存在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生产、军事上也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三维造型技术已迅速成为CAD技术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许多传统的平面二维设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平面二维CAD技术虽然能够提高作图效率,但还是像手工绘图那样用投影来描述物体。而三维造型设计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提供一个模拟的三维空间,工程师们可以直接地在这个三维空间里建造物体的模型,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三维空间对几何形体的描述比传统纳二维技术更真实、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