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黛玉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贾母。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写贾母身边的仆从的。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初见贾母时,黛玉尚未进屋内,只  相似文献   

2.
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出场的方法各不相同,课文中的人物“出场”方法也是各种各样。一、时间引出人物。“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15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二天一大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买柚子。”(《苦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学的研究分析和训练应用着眼.重视介绍了“介宾短语”的学术观点差异和分歧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对介词虚化程度的个性特征的具体事实的认识:强调了在坚持把“介宾短语”巳成共识的语法功能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就“介宾短语”能否作谓语、宾语、主语的说法,进行实例列举,帮助学生对照分析.鉴别.提高识别和应用能力:最后着重分析了“介宾短语”与“动宾短语”的区分,“动 介 宾”的结构分析及处理差异:“介宾短语”与“偏正短语”的层次区分等等。  相似文献   

4.
小说《阿Q正传》的人物塑造,其宾主手法的运用是高超的。如以宾衬主:以“看客”的“宾”衬阿Q的“主”,加剧人物悲剧色彩。众宾拱主:以吴妈、小D、王胡、闲人等众多的“宾”的重复出现,以突现“主”的命运的悲剧性,类似新诗中的复唱手法。总之,真正做到“既得主又不弃宾”。  相似文献   

5.
《“你们想错了”》(五年制小语五册24课)是根据方志敏《清贫》加以节选并改写而成的。根据个人的钻研,仅就课文的笔法谈谈我的看法。一、主笔与陪笔《“你们想错了”》记叙的是方志敏在作战中不幸被俘,国民党反动派士兵对他搜身的事。课文里描写的主要人物是方志敏,还是敌人的两个士兵?或是  相似文献   

6.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到底“乐”谁的“乐”呢?是“乐游人,众宾的乐”。其字指代“游人、众宾”。“乐其乐”可译作“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欧阳修出身较寒微,对人民疾苦,社会弊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居官时曾提出许多改革时政的主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与被字句运用比较广泛,因此中学生朋友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两种句式的用法及特点。“把”用为介词时,给动词介绍一种对象,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有这一介宾短语的句子,我们称它为“把字句”,这时的“把”,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1.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处置;介宾短语中“宾”的部分,就是处置的对象。如: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主-动-宾结构的关系比较复杂,表示的意义也多样,除了一般的“施、动、受”的表义模式之外,该结构主要就是用来对“使动”“意动”及“为动”等关系进行表示,并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尝试对古代汉语的“主—动—宾”结构的表现形式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梁建成  邵素清 《考试》2003,(10):26-28
介宾是中学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N)MET 试题对“介宾”也多有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介宾”的用法,本文拟就对“介宾”考点予以归纳与讲解,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量词“位”是由名词“位”的“位置”义引申而来。其萌芽于魏晋,形成于隋唐时期,自量词始,由于其时量词少,其称量对象较广泛,是一个普通的称量人的量词,故其用法并不像现代汉语中单纯。在量词称量专职化的进程中,由于“位”所传承的来自名词的表尊敬的情态陪义的诱因,使它在量词专职化的进程中发展为主要用来称量具有尊敬色彩人物的量词。  相似文献   

12.
介宾是中学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N)MET试题对“介宾”也多有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介宾”的用法,本文拟就对“介宾”考点予以归纳讲解,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对古代汉语中的“宾+以”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体涉及:介词“以”与连词“以”的划界;可以充当“以”的提前宾语的是哪些词和短语;“宾+以”结构相关句型;宾语提前强调说拾补;“宾+以”结构广泛使用原因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诗经·北山》的“率土之滨”中的“滨”为“宾”之误。“宾”指“归顺之人”,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是“四海之内归顺的人,没有不是王的臣民。”  相似文献   

15.
晓佳 《家长》2001,(Z1)
家长以牺牲自己的工作、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复习,陪孩子预习,陪孩子做作业。姑且把这种现象叫做“三陪”吧。但是,“好心”的家长,很少去想这种“三陪”是帮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 过去,大户人家为了使孩子能专心学习,雇书童丫环服  相似文献   

16.
“对”、“对于”和“关于”三个介词,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中提出的“自”为“重指代字”、“‘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乎宾之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根据古汉语的语言事实,着重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动词前的“自”不是主语,而是状语;二、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而是副词:三、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做宾语前置。总之从分析古汉语材料入手,归纳动词前“自”的用法为:副词,做状语,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相似文献   

18.
孙焕英在《“名副其实”指什么》(《语文知识》1997年9期)中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副其实’这两个成语,都从《庄子》而来,庄子曰:‘名者,实之宾也。’宾,亦可谓副,名者,实之副也。”又说:“实是主,名是宾;实是正,名是副。副对正而言,宾对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说创作中人物描写的宾主手法,前人早有论述。一部小说无论长短,其人物皆有宾主之分。鲁迅小说《阿Q正传》,作为主人公的阿Q,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其典型意义体现在所有人物的活动上和整个社会心理的基础上,即“主”的存在是以“宾”为前提的,那么,这个拱主之宾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定中“N宾+V”结构构成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中“N宾 V”结构是一种非典型的句法结构。本着重从典型性、结构义、内部语义关系3个方面考察制约定中“N宾 V”结构构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