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官与做文     
现如今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大凡走上领导岗位做了“官”的就很少写文章了;写文章的又多不是当“官”的。据闻,有些地方领导手下总有一个或几个笔杆子在“伺候”着,一旦有了写文章的任务,便由这些笔杆子执笔代劳。这几年国内各种各类的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的多起来。众家报刊争相为不同层次的领导们开辟笔耕的园地,诸如某某书记谈什么什么、某某长谈什么什么之类。那登出来大小不一的文章,据说为数不少就是他们手下那些摇笔杆儿的小“秀才”们造出来的。甚至还有个别好心的编辑先生,在这上头也学起雷锋,当起无名英雄来,不惜…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一家电视台播放了表彰“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颁奖大会的新闻,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主席台上的领导坐满了几排排,某某书记、某某局长、某某主席、某某主任,报了官衔报姓名,镜头放了一遍又一遍,人人出头像,重要的出特写,而到了播放大会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巾帼十杰时,一扫而过。即使是在领导为先进人物颁奖时,也要照顾领导情绪,给个正侧面,而给领奖者一个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有几部揭露“四人帮”罪行的电影,剧中人讲“记者给某某写了内参,结果,某某就挨了整”,还有一部中篇小说,篇名就叫《公开的内参》.这是向群众披露内参仅有的信息。那么在现实生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报纸上的会议报道,长期以来总是一副严肃面孔,标题都是某某会议召开,某某会议举行,某某会议开幕,内容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了一个什么样的会,某某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然后是领导讲话摘编一二三等等。这种程式化的报道,记者不愿意写,读者不愿意看,处在两难境地。作为党委机关报,报道会议是责无旁贷的,不是不报的问题,而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的问题,所以在采编会议新闻时,常常使老记老编们为怎样报道而为难发愁。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委宣传部近日发布一项硬性“禁令”:全省各媒体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不得超过3条。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石星光就此发表谈话说,减少新闻报道中的会议消息和领导讲话,把版面让给群众,把荧屏让给典型,不仅仅是解决群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端正新闻工作是否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问题。这个问题研究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中央和省领导也讲了多次,但媒体就是改不了。不得己,只好绳之以“法”。他说,省里将把这项规定列入新闻宣传指导管理规章制度之中,并对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甘肃规定媒体会议报…  相似文献   

7.
“穿靴戴帽”各人所好,本来不值得如此关切,还要探源;然而这里所说“穿靴戴帽”指是稿件中的“瘰疠疙瘩”,却是必须动动手术切除的。许多来稿中(主要是消息和通讯),在报道某人或某单位的工作成绩的时候,常常见到这样的语句:在上级党委(或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某某单位或领导、个人的大力帮助下;甚至有更正确、更高层的——在党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引下,等等。动态和经验性的报道,则常常是“针对什么什么”,“为了什么什么”,“结合什么什么”,不一而足。这些话自然是无比正确,可同时也实在是无比无用。  相似文献   

8.
自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在我们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地市县小报中,不断出现某某县、某某乡“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多少个……”的报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外行人看了这些报道,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内行人看了哈哈一笑,说我们报纸是“胡登”,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究其原因,并非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写了失实的假报道,而是对“外向型经济”一词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致。这些同志错把有出口创汇的企业当成“外向型经济”的企业,故某某县、某某乡有多少出口创汇的企业,就想当然地把某某县、某某乡说成有多少个“外向型经济”的企业,甚至有的县、乡领导在向记者和通讯员介绍情况时也是如此说,难怪我们一些年轻记者和通讯员如此写。那么,究竟什么是外向型经济?据笔者所知,  相似文献   

9.
眼下,从中央到省市到市县,某某领导在某某活动和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的内容充斥各媒体,有些还上了大标题。领导讲话能够上媒体、上标题,说明领导讲话的内容确实重要。国家有关的大政方针或者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导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在十六大会议上的讲话,确实是重要讲话,媒体不在标题上加“重要讲话”这几个字,读者也会重视这种讲话。媒体加上“重要讲话”,也就有画蛇添﹄新闻爱好者2003/7足之嫌。如果是领导例行公事的活动和讲话,和老百姓的关系不大,即使加上了“重要讲话”这几个字,读者心里也会有被糊弄甚至被愚弄之感。这让笔…  相似文献   

10.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 ,某报报道了李默然对巩俐上学和毛阿敏复出问题的看法 :“名星上学有什么错 ?毛阿敏交了税为什么不能再唱歌 ?”李默然这位在中国很有影响的艺术家愤愤地说。从这件事想开去 ,仔细审视我们的一些小报生活版 ,简直成了人间的长舌妇。一天到晚就是某某明星结婚了 ,某某大腕失恋了 ,某某人有了写真集 ,某某有了私生子 ,某某有了婚外恋。典型的哗众取宠 ,制造花边新闻的场所。报纸是一种大众媒介 ,应该宣传党的政策、群众心声、科学技术、祖国新貌。在婚姻生活版上应该以真善美为镜 ,潜移默化的教育人、提高人民素质 ,提供人们享受。然而…  相似文献   

12.
前几日,看了某省级电视台名为“某某读报”的一档节目。自己每日也看报纸,却不知别人喜欢看些什么。如今且看看他们电视媒体人士是如何读报的:第一条,乞丐上网乞讨;第二条,乞丐也包二奶;第三条,变性人参选世界小姐。然后,主持人坐在一堆报纸后面煞有介事地又对这三条新闻逐一评论了一番。  相似文献   

13.
潘爱群 《视听界》2002,(1):78-78
笔者在新闻实践中常常发现一些“空洞新闻”,让人听后不知所云;还有一些新闻成了类似八股一样的东西,让人厌烦不已。“空洞新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领导行程式。新闻反映领导的行踪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新闻采访者如何运用手中的工具去反映领导行程中所体现的事情本质。有些新闻只是简单地某某领导今天  相似文献   

14.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官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园地     
我写稿注意反映群众的要求,确实解决了些问题,所以,平时群众有什么为难事,都乐意给我说说,我的写稿线索就多。去年秋季,大田里急需化肥,市场上成了“黄金有价肥无价”的局面,黑市化肥价高,农民望肥兴叹。许多人找我,叫写写向上级反映。我马上写了《尽快治一  相似文献   

16.
假若让你去采访报道一个会议,或者一个庆祝典礼、一个剪彩仪式,你准备从何处写起? 你可以开门见山;某月某日,某地举行了一个什么大会,某某领导同志出席并讲了话,他说……你也可以首先渲染一下气氛:战鼓咚咚,红旗猎猎。某月某日,多少多少群众汇集在什么什么地方,庆祝什么什么……当然,你还可以写得轻灵一些,优雅一些:一带红绸,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剪出了一个新的世界……你能说这样的会议新闻写得不对吗?充斥于报刊和广播电视中的会议消息不就是这么写的吗,它们事实俱在,五要素俱全,哪一点儿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规程”呢?  相似文献   

17.
《报纸版面贵如金”,这是新闻界同行形容报纸版面重要,珍贵的一句行话。说尽管这样说,可是打开每天的报纸,仍能毫不费力地找到几条占了珍贵“版面”的报道。如“某某会议即将召开”之类便是典型之一。读者深为这种浪费叹息。如今的各家报纸,包括久负盛名的大报,似乎特别偏爱预告节目。什么会议将召开,书籍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开始,人们突然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出版社出版“老上海”的图书,就达到了30多种。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党史、方志部门,展开了一场广泛的社会征集的热潮,老百姓珍藏的“豆腐帐”或一份党费收据,都成了宝贝。对这些现象暂不展开分析,今天要谈的是另一种“社会档案现象”,即“档案”这一名词在社会上的集中出现,我把它称作为“社会档案现象”。 现象之一:使用“档案”名词为神秘感。 1996年去关国考察学习,在街头随意买了一份中文报纸,突然一条新闻映入眼帘,“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某某问题进行档案调查”。从美国取道香港回国,在香港逗留期间名者又在街头买了份报纸,竟然又看到了一条“香港对某某问题进行档案调查”。从美国和香港报纸上看到的这两条新闻,不是同一问题,但媒体均采用“档案调查”作为新闻由头,这绝不是巧合。我想如果常住国外也许能经常看到这类使用“档案”字眼的新闻。时隔五年,这两条猎奇新闻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一老吃一样的东西,腻味;老穿一色的衣服,单调;电影老是慢镜头,人们就摇头;舞台上老是八个戏,人们就不看了:凡事不能老套。为什么记者(泛称,包括编辑、评论员等等)写的文章(泛指新闻、通讯、评论等等)老是一个样呢? 近两年来,小说、话剧、诗歌、绘画、歌曲……不断有创新的作品出现,不但题材多样,表现手法、风格、意境都有新的的探索。相形之下,新闻作品多数面目依旧,老套居多。新闻没有个性。“会议认为”、“会议指出”,报道什么会议都管用;“某省某县认真总结了某某经验,落实了某某政策,取得了某某成绩”、“某地区从上到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20.
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的殷切希望。一前些年,我们报纸的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多;报道人民群众活动少。当时,我们也意识到,长此下去会脱离群众,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讲话后,我们遵照“多宣传群众”的指导思想,在一版大量报道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二版开设了“凡人小传”专栏。后来,又在一版开辟了“一线职工风采录”,让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