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内江大力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日,中国汽车零部件内江基地复审成功,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机械汽配行业的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汽配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6月7日,市科技局组织我市金鸿曲轴、华玉板簧、天视车镜等17家汽配企业赴重庆大学开展精准对接活动。内江企业代表团首先参观了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随后在重庆大学汽车学院与重庆大学科研处、重庆大学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3,(9):87
<正>本刊讯近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2013四川省装备产业企业协作配套交流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由市经信委、市机械汽车办牵头,金鸿曲轴、山川精密焊管、伊莱维克等13户企业组成的"内江-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展团参加了此次博览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展会内江展团共展出四缸汽车发动机、曲轴(大功率曲轴)、压力机等40多个产品,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参展企业对接国内采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市经信委、产业办、机械汽配协会、凤凰集团参加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湖北鄂州举办的201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国内各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行业骨干企业、部分在华外资零部件骨干企业、相关行业组织、协会分支机构、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新闻媒体等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会长、秘书长董扬主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发表了"战略引领,整零协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我市凤凰集团、金鸿曲轴、山川精密焊管、伊莱维克等16户企业组团参加了此次博览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展会内江展团共展出四缸汽车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叉车、曲轴、压力机、车镜、水轮机、后视镜、挡风玻璃、水箱等30多个产品,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参展企业对接国内采购供贸商800余户,多家企业达成产品配套及销售协议,本届展会内江团阵容大、产品多、代表性强、技术含量高,充分展示了内江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展会巡展团相关领导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知局五围绕深化市校(院)合作。一是围绕重点产业,深化市校(院)合作。紧扣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高校、科研院所新技术、新工艺,帮助企业研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整体能力水平提升。分领域、分行业组织高校科技成果专题对接会5次,组织机械汽配、电子信息、铸造等领域48户企业到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高校开展专题对接。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市水产渔政局与上海海洋大学联系开展《内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近日,由省重装领导小组、省经信委、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的"2016全省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暨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二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成都召开。省经信委、省机械联合会、各地(州)经信委相关领导及全省机械工业骨干企业等共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市由市经信委带队,市产业发展办、市机械汽配协会、各县(区)经信(科局)、金鸿曲轴、凤凰集团、雨田机  相似文献   

7.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以及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提高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介绍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出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缺乏创新能力、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发展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路径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大产业,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至少占汽车整车销售收入的40%,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特点及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一套评价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内江市隆昌县采取四项措施驱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大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围绕装备制造、机械汽配、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  相似文献   

10.
9月7日,“第五届(2011)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召开,来自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领导、国内外汽车领域知名专家、中外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高管、中国12个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代表、新闻媒体及业界代表等500余人齐聚一堂,以《全球变局中的汽车零部件转变》为主题,就汽车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新能源、新材料、整零关系、市场开发、品牌创建、自主创新、产业形势、政策导向、外贸出口方式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观点。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区位商系数法对南昌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集聚度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全方位支持规划产业集聚,利用整车产业带动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与技术创新,加强与国际优势零部件生产企业合作的措施,使南昌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化道路越发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内资零部件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进行系统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国家、行业、企业等3个层面提出中国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综述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02年7月,全国零部件企业有2813家;销售收入957.43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30.51%;2001年销售收入为1300.59亿元,同比增长21.63%。2000年零部件出口额约为12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约15倍。这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根据汽车发展“十五”规划预测,2005年我国汽车年需求量为320万辆左右,保有量为2500万辆左右;2010年我国汽车年需求量为600万辆左右,保有量为6000万辆左右。这又预示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巨大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如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经营观念落后;技术含量、开发能力不足等。具体来  相似文献   

15.
三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低碳、零排放、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等盛行。车市上,不仅有丰田凯美瑞、普锐斯,本田思域等引进技术组装的混合动力车型,也有比亚迪E6、奇瑞S18等所谓自主品牌,更有山寨电动汽车暗流涌动,新能源技术更完善的雪佛兰VOLT、日产LEAF等车型也将在各大城市,公交企业正忙于改装、拼装电动公共汽车;既不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又不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的厂商,却高举核心技术研发大旗,积极引进组装产品,大干快上新能源汽车项目;一些地方政府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当做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纷纷制定本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9月9日,由现代零部件杂志社和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在本次论坛上达成共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重点在于对整套制造工艺技术的全盘掌握、消化吸收后再选择重点加工装备进行攻关;而国产化的难点在于保证加工装备的成套化以及设备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3,(11):137-137,136
<正>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长安集团在西南地区的汽车零部件核心企业,现拥有资产5亿元,员工1000余人。公司成功开发了百余种车型200多个品种的减振器,覆盖轿车、微车、重型车等车型;200余种型号规格的汽车零部件结构用管,覆盖汽车、纺织、石油等行业用管。减振器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上的落后导致我国汽车产业创造的核心价值被国外公司占有,提升汽车零部件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真正强大的关键路径。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及产业环境四个维度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自主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核心部件研发、资源投入、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后从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环境优化和企业微环境改善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今秋的北京所有市民都在迎接一一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及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这是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向国人与世界人民展示自己的品牌,让世界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世界新能源汽车企业互相沟通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隆昌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创新,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6月,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4.01亿元,同比增长34.43%。一是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大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围绕装备制造、机械汽配、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