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击乐活动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因此,打击乐活动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内容包括: ①听音乐信号拿放乐器。②乐器在拿起后或打击停下时放于腿上,不随便发出声响影响集体。③乐曲开始前,拿起乐器(放下)的指挥信号。④空手敲击各种乐器的常规。⑤敲击各种乐器的常规。⑥指挥者和被指挥者的协调合作。⑦敲击乐器时,能相互倾听。  相似文献   

2.
准备: 1、教师弹奏(或放录音)一些简单的曲子,让幼儿随着音乐节拍,迈着从容的步子走;然后请幼儿边合着节拍走,边倾听教师的讲话;最后,使幼儿习惯于在保持节拍的同时回答教师的问题。2、使幼儿分清钢(风)琴高低音区的音色,熟悉三连音、切分音、八分音符节奏特点和琶音、颤音等  相似文献   

3.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11,(27):31-32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之际,我们班承担了展示音乐游戏的任务。为了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展示的效果,我们把原本由幼儿听音乐自由敲击小竹竿的节奏游戏编成了一个有队形、节奏与动作变化的表演性节奏游戏活动。虽然敲击小竹竿的动作和节奏都来源于以往  相似文献   

4.
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辨别高低音的能力。准备:在场地上放六张小椅,每张椅上放“孙悟空”头饰。玩法:请六名幼儿戴好头饰做“孙悟空”,坐在小椅子上,其它幼儿分组围着“孙悟空”做小猴子。前奏:“孙悟空”站在小椅子上,自选一个猴子动作亮相,其他幼儿拍手。①——④“孙悟空”从椅子上下来和全体幼儿一起做猴子爬树动作:两手模仿攀树状,交替由低向高爬。⑤——(20)听音乐自由做动作(猴子玩、搔痒、吃东西等) (21)——(22)一拍一次做爬下树动作。(23)做快速滑下树动作。  相似文献   

5.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当幼儿在经历了一段操作活动时间,即将转入下一个环节时,他们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打扫总是不能令人满意,玩具没有物归原位,摆放零乱,甚至满地都是。教师的信号响起,幼儿总是迫不急待地放(仍)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幼儿打击乐器一套、节奏卡片、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基础训练: ①幼儿做律动。 (放录音、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并要求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优美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处理能力的幼儿,而不是与在家中生活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因此,如何掌握幼儿管理工作中的"收"与"放",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幼儿进餐中的"收"与"放"在幼儿进餐前,教师就要在主题活动中渗透进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不说话、营养搭配、干稀搭配。在进餐前,还要再次强调一次,并且要说明不文明进餐的后  相似文献   

8.
玉米粒1.拼摆图形目的:发展幼儿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准备:每张桌上放一盘玉米粒。玩法:教师先作示范,然后幼儿用玉米粒随意拼摆自己感兴趣的字或图形。2.夹、数竞赛目的: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提高幼儿口手一致的数数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抢椅子"是幼儿园常玩的游戏,它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速度和灵活度。游戏玩法是:将椅子围成一个圈,幼儿在椅子外面也站成一个圈。游戏开始时教师播放音乐或拿一根木棒敲击,幼儿听到音乐或敲击声就围着椅子向同一方向转,并且按音乐的速度或敲击的快慢有节奏地转圈。当音乐或敲击声停止时,幼儿就要抢坐在椅子上。因为椅子的数量比参与游戏的人数少1,所以会有一个幼儿因没有抢到椅子而被淘汰。此时撤下一张椅子,游  相似文献   

10.
小红伞     
人物六名幼儿分别扮演小鸟、小猴、小羊、熊猫、小鹿、松鼠(用(?)表示),一名幼儿扮演小兔(用(?)表示),一名幼儿扮演大灰狼(用▲表示)。服装与道具白裙六件,小白兔、大灰狼服装各一套,八个动物头饰。小红伞六把(用(?)表示)。布景立体蘑菇四个分别放8点位和4点位(如图所示),天幕用幻灯  相似文献   

11.
钱菊梅 《广西教育》2012,(29):48-4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巧妙指导能让幼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率更高。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呢?这就需要教师大练内功,耳聪目明,要有放与帮的智慧,正确把握放与帮的时机,拿捏放与帮的尺度,掌握放与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要求能叫出长方形的名称,知道其外形特征,能找出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表面;发展幼儿的智能。二、教具准备课前在每个幼儿的小桌上并放三个小盒:左边小盒内放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中间小盒内放用彩色纸片做成的六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四个是大小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是大小一样的有一个角是60°的直角三角形)、两个正方形、两个小圆形、一个小椭圆形、  相似文献   

13.
做做游戏     
在废纸篓下垫一块砖,使篓斜放当炉口。幼儿站在4~6米远处,手执羽毛球拍当铲子,球拍上放10只小沙袋(当煤块)。幼儿用“铲子”将“煤”投入“炉口”,看谁投得多。  相似文献   

14.
教幼儿舞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幼儿跳舞时,教师常会因幼儿把握不准舞蹈动作而烦恼。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感到教师教幼儿舞蹈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要教好舞蹈,首先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如教幼儿跳《小木偶舞》前,我操作着术偶表演各种动作,并放起音乐,让幼儿在观看木偶表演的同时,对音乐表现的内容有初步的印象。幼儿看完表演后,我再次放音乐,鼓励幼儿学木偶表演,此时有很多幼儿伴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6.
提问的艺术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8.
指导三部曲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