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韵论在谢赫的"六治"中被表述为"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第一法则。"艺术即模仿"是流行于古希腊时代,甚至迄今为止仍是西方艺术的主导理论之一。中西绘画美学依托"气韵论"与"模仿说"等命题各自成立。在审美效果上,二者折射出中西绘画在主客体关系上迥然有别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宋军 《华夏文化》2015,(2):51-53
<正>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岁月中,独具特色的"台文化"体现在历朝历代统治者所营建的高台建筑中,更嵌入到广大民众的日常思维中,可以说"台"式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台"式建筑做一梳理,发掘其后的历史事实,借以思索文化的脉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主动请缨出使日本的清政府首批外交官,黄遵宪试图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中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根据,努力将"西学"整合为"中学"的一部分。经过黄遵宪的这番解读,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不过是中华文明衍生出的旁流支系而已,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龃龉被人为抹平,其良苦用心在于努力将"取法泰西"控制在"用"的层面以维系中华文明在"体"的根本层面不受西学侵蚀。基于这一普遍逻辑,晚清中国知识人固然严重曲解了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本质,但也正是借助这一貌似牵强附会的"以中释西",抚平了他们因不得不师法西夷、东夷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与屈辱感,为晚清朝野上下最终达成"取法泰西"的共识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从自身文化传统内部发掘维新变法的思想动力,又是对愈演愈烈的西学东渐之风强有力的纠偏与平衡,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是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中发展的,从时间结构来看,时长时消,繁荣与衰微交替进行;从空间地域来看,此起彼伏,兴衰和凋敝同时存在。这一点对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文化模式复杂的大国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时代体育文化变迁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影响着中国体育文化变迁曲线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甚至可以说,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史。然而在体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变异”现象,为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有趣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唐代豪侠传奇塑造了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通过类型分析发现从中唐到晚唐,侠客特质发生了从义侠到武侠的变化,这个演变的核心线索即是"武"与"侠"的观念的合流与分异."武"、"侠"观念的分合变异是时代背景和士人这个特殊社会阶层自身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导致的.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涵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的转变为后世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西口文化"是中国地方学宝库中的亮点之一,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中原内地战乱和饥荒时有发生,由于地缘环境相连之便,晋、陕、冀的饥民和商贩为了求生存、找活路结伴"走西口",向今包括鄂尔多斯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流亡,在二三百年的人流延续涌动中,由"走西口"引发的草原文化与晋、陕农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口文化"。"西口文化"作为生发移民文化的一个类型,在鄂尔多斯地区究其渊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曾数次由中原内地向鄂尔多斯边塞大移民,尤其是秦直道的修建,为开发塞北,发展经济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鄂尔多斯而言,"西口文化"是中原移民文化的历史延续,在推动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进一步密切相融,为造就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功不可没而载入了史册。显然,注重对"西口文化"的研究,对于探究鄂尔多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内涵,是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对"西口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刊特设西口文化栏目,借他山之玉,将陆续编发相关研究文章,并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如何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五四"以来中国三次文化宣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甲申文化宣言>,其显主题是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问题,隐主题是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即有建设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问题.从文化心理来看,这三次文化宣言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到真正确立"文化自信"的复杂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大理文化》2013,(3):I0004-I0005
2013年1月以来,大理州文联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重心,结合自身工作特点,通过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彰显活动特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进机关、文化进企业、文化进农村、文化进家庭"的"四进"文化惠民活动。同时,将活动内容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相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制史研究不仅应该挖掘和梳理史实以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更为真实和精确,更应该在比较中强调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而凸显中国法文化的独特性。但是,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利用这种辨异为固守国粹或全盘西化的主张寻找“历史根据”,而应当在这种辨异中理解文明发展的多种可...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维和保护行为已然走向纵深,厘清"保护"概念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保护"概念的形成发展趋势及其在应用实践中的主流思维。  相似文献   

11.
据传中国最早纪年为黄帝所定,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六十年一循环,公元2012年为壬辰年,亦称龙年。虽中、西方均有"龙",其外表貌似相近,皆由蛇演变而来,但其性质与内含差异颇大。窃以为,若将中西"龙"等同视之,极为荒唐。如2006年12月初,上海滩刮起"弃龙(long)"风波。按西方龙(dragon)说法,框范东方,欲将中华龙(long)废除,塑造新形象标志,引起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而将中华龙  相似文献   

12.
正祥云县,古称"云南县",也叫"小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因梦见彩云南现而将此地设为"云南县",一百年前才改名为"祥云县"。两千多年来,无论县名如何改变,汉文化已慢慢地渗入、进驻这里,成为主导文化力量。土著的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渐渐退出文化核心,如灯火一  相似文献   

13.
"西医""中医"的概念不是从来就有,"中""西"初始也非对立词汇。晚清口岸开放,西方事物一时俱来,医学是其中一端。外来各国本非一国,却逐渐以一整体的"西方"形象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乃至学习榜样。中西二元对立局面由此形成。"西医"概念、形象的确立与此趋势相伴亦相似。来华的外国医生虽分属各国,但因同属现代医学阵营,又是西力之一部分,于是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西方医学形象,并对中国本土医学形成冲击,两种医学竞争的局面出现。在此过程中,"西医"称谓形成,中国本土医学也渐获"中医"之名。"西医""中医"由此成为对峙的两端。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链上的种种因素,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很大的差别。西方人对事物的认识方法有较强的分析性、思辨性,中国人看事物往往带直观性,侧重于从统一性上进行把握,较少细节性分析。因而,有人说西方人的方法是"探究式"的,而中国人的方法则是"静观式"的。西方重还原说,中国重整体论。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中西思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有"文化学"学科建设为其提供学科支撑。但至今为止,在我国学科专业目录中尚无"文化学",令不少文化学人在课题申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诸方面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我曾经申报新农村文化建设国家课题,归类于"社会学"。"文化学"似乎至今没有"身份证",处于其他学科的边缘、附属地位。这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极不合拍,对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极为不利。在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经济、政治、社会三大建设,均设有学科门类,其他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核心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构成。外交决策者会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追求在"不同"中实现"和谐"。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完全可以通过互补更好地为人类共同利益服务。中美两国应随时注意对方的利益,倾听对方的声音,认识双方实际的而非想当然的差异,消除臆想与猜忌,真正欣赏彼此的文化差异之美。世界众多的异质文化不妨在"和而不同"的精神下"各美其美",这或许是悠久的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不久前学界冯其庸先生和范曾先生说,他们主张谈"国学"不要仅限于儒学,最好谈"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意见,我觉得很好。我主张谈"百家之学",并不限于儒学一家。在我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初版,2009年三版)中已经着重宣传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岭策划的《黑白灰——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在今日美术馆展出了。策展人高岭认为,新时期以来一个重要的倾向是大量的架上绘画使用"黑白灰"色创作。此番之所以集中展示这类作品,目的是从中树立诠释新时期以来社会文化及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由此  相似文献   

19.
年已82高龄的著名东方学家、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半个世纪来一直从事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见解精辟。笔者近期曾聆听其一席谈,颇有启迪: 每一个民族,不管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对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几千年来,人类文化形成了两大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大文化体系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各领风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东西方文化有其明显差别: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则是分析的;也就是说,西  相似文献   

2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藏文化是高原文化、"缺氧文化"、抗争文化。在藏族传统历史地理概念中,将整个藏区分为卫藏、安多和康三大区域,即通常所说的"藏区三部"或"藏地三区"。康区亦称康巴藏区,在此范围内所孕育生长的康巴文化是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在简要梳理学界关于康巴文化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经纬度、海拔度、水量度、日照度、物产度、交融度六个维度对康巴文化进行分析,我们称之为"六度方法"。该方法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涉及生态学、文化学、地理学、气候学、民族学等内容。"六度"之间也有一定内在联系,并非完全独立。我们可以通过这六个维度全面、综合地评估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产生的基础条件。本文旨在将康巴藏区置于全球视野中进行观照,探究康巴文化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与动力,并对康巴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及研究内容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