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旋律。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回首本世纪的和平运动与和平研究,对我们认识当代的世界发展,探索其今后动向,都有积极意义。一、“和平”究竟是什么?“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早在人类古代文明中,就存在着朴素的和平思想与理念。尤其古代东方文明,朴素的和平理念有十分绚烂的表现。千百万黎民百姓,把求安宁、盼友善、谋和谐的希冀,凝聚在“和平”的概念里。几乎所有的国家、民族和集团,都声称自己热爱和平。虽然如此,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战争却连绵不断。即使出现…  相似文献   

2.
王啸 《中国教师》2003,(2):18-19
刚刚发生的美伊战争再一次用血淋淋的事实向世人表明,战争、恐怖主义、种族之间的仇杀等依然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永远的耻辱和伤痛。人类的和平之路依然是那么艰难,人类的和平之梦依然是一个镜花水月的乌托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又能为人类的和平做些什么?本着人类永远不竭的和平梦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教科文组织应为和平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服务,其途径是强调教育的价值,把教育作为和谐精神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教科文组织把消除暴力文化、建设一种基于公正和宽容的和平文化,作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3.
由于战争与和平和人类存亡、国家兴衰、生命安危直接相关,因此自占以来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就极为关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强调要"慎战",认为战争是"凶器",非"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要尽可能保持和平的局面.在西方,古罗马人则提出:"战争好过悲惨的和平."并认为"战争当以和平为归宿",而和平则是"战争中永远继续的休战".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楚汉之争、三国风云、安史之乱、抗日救亡、世界大战……这些充满血腥的战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影像也似乎很模糊了,但无数次的纷争与战火却永远清晰地载入史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让我们走进战争,用自我真切的体验与感受,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唱响人类和平的赞歌!  相似文献   

5.
岁月悠悠,人类已踏上新的百年路程。然而,上个世纪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何时都不会在人类的记忆中消失。如今这场全人类的悲剧已经结束六十年,血与泪的记忆深深刻入了历史,铭记历史是人类的责任。人们回忆着战争带来的痛苦,认清了战争的残酷性,并呼吁全人类汲取当年的教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我们再次回眸这血色历史,以享受当下的宁馨,并虔诚期盼:愿战争永远只是历史;愿今后伴随人类的,只是绵绵无尽的安宁与天长地久的和平。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 ,兽类为了生存而厮杀 ,万灵之长的人类也同野兽一般不停地厮杀。是人类自己让这个世界充满着血腥的气息 ,是人类自己撕破了那蔚蓝色的图画。然而 ,希望犹如隔年的春草 ,年年萌发 ,饱受战争之苦的人类追求和平的愿望 ,从来就没有泯灭过 ,为了让象征和平的蓝色盖掉人间的仇杀 ,一支不是为了战争的部队———联合国蓝盔部队诞生了。维持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首要宗旨 ,为此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采用了斡旋、调停、派遣部队等多种方式来执行和平使命 ,其中把向冲突地区派遣联合国部队以帮助制止冲突并恢复和平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世界战争和军事掠影李焕春和平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一个主题,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讲授和平问题不能不涉及到战争。那么,什么是战争?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灾难?当前,世界的军事力量和中国的国防力量怎样?本文拟对此给以...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Z2)
授奖辞坜对战争的反思与剖析,是人类始终重视且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整体和平、局部动荡的今日世界,人类仍旧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所以更加需要以史为鉴,自觉抵制一切可以诱发战争的错误行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张丽芙同学的尝试无疑是具有开拓性质的。我们在所有沉重且辩证的历史背后,看到的是一个初中女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所怀有的隐隐的忧虑。正是这种忧虑,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去深深地反思。  相似文献   

9.
“和为贵”,是和平哲学的纲领。“和合”乃和平哲学最高宗旨。和平,即事物矛盾的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我们的民族不幸有过“斗争哲学”,以为斗争为万物之母。但我们忘记了,矛盾双方的共存、和平、相辅相成,才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用哲学术语来说,这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与战争相比,今日人类更需要和平。古代戎马厮杀,得到奖励的是浴血沙场的英雄,今日则颁发和平奖而不是战争奖。奖励战争和杀敌,这是人类走过的一段历程。和平主义已成当今一面旗帜(例如爱因斯坦)。共存共荣,相互依赖,才使事物存在和发展。分离和斗争,常常破坏平衡,造成灾难。战争乃毁灭之神,乃死神也。  相似文献   

10.
康德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永久和平是他所规划的未来的社会状态。在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时,康德不同于卢梭与霍布斯等以往的哲学家,他选择了向前看——去探索如何规划未来世界。战争作为大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法则,被强制性地施加于人类身上,成为激发人类道德觉醒的动力。战争与和平本是相反的、相克的,但在走向永久和平状态的过程中却成为一对同向且相生的量。永久和平将以终极战争为必然条件,对末日审判的极端恐惧迫使人类不得不作出其他理性的选择。然而,由于人类的自私倾向,以公民-法治原则为基础的共和体制又是极难建立和维持的。康德最终富有预见性地看到商业精神在遏制战争和促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康德将人类本性中的恶作为人类社会理性进步的原动力。于是,康德从理性角度为人类规划了能够走向永久和平的多重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和平与战争问题就始终是人们政治生活当中的重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彻底消灭资本帝国主义以前,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出现是经常的和不可避免的现象。列宁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分析了战争产生的根源及其性质,确定了战争、和平与革命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和平与战争应抱的态度,揭穿了帝国主义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骗人使俩,批判了社会沙文主义者和社会和平主义者的反动谬论,捍卫和  相似文献   

13.
回眸上个世纪,短短100年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地区还有诸如越美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触目惊心;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刻骨铭心。因此,和平问题成了当今人类特别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中学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和平问题这一时代主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一、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推…  相似文献   

14.
告别战争     
人类历史上,至今已发生了两次世界战争.虽然今日已是和平年代,但战火和硝烟却并未停止.两次世界大战引起我们的深思: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主要政治准则之一。它是人类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特别是当今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夺取军事战略优势,战争的气氛笼罩全球的时候,和平问题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和平学就是一门从和平价值观念出发来探讨战争与和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旨在阻止战争、促进和平。本文拟就和平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战争与和平》与阿喀琉斯的盾牌都以动态的画笔共同描摹出了永远笼罩着人类的命运--战争与和平的多彩巨幅画卷。本文挖掘了托尔斯泰的史诗性作品与荷马史诗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把双刃剑,伤人伤己。在战争中没有全身而退。只有惨败而归。那道用血肉筑起的胜利之城,从来就不曾金碧辉煌过。让我们轻拾橄榄枝,遍插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握手祈祷。愿和平与人类共存、永在……  相似文献   

18.
战争,在推动人类历史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世界的发展,战争与和平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战争是诗歌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朗费罗的诗歌创作虽远离政治,但和平与战争依然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圣经》的视野中分析朗费罗诗歌中的和平与战争主题发现:朗费罗借助宗教精神反对穷兵黩武,提出唯有和平本身才可以通向和平。朗费罗潜意识地认为和平是上帝的目的,是上帝的永恒统治,人类应该是和平的缔造者,和平的工作是上帝的召唤。朗费罗出生于宗教世家,其创作深受基督教的浸淫,从《圣经》的视角阐释其诗歌,为朗费罗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初,人类好像是刚刚从战争的硝烟里走出,而且,战争的乌云并未完全散去。当今世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并不太平。战争与和平问题依然是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灾难,仍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