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8岁的江苏新华印刷厂铅印车间园轮组长兼车间工会主席喻惠霖,1980年开始迷上业余报道。8年来,他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1987年他被《南京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5年获南京人民广播电台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参加革命之后,一直在解放区里工作。但在风云多变的一九四六年,我被调到了南京中共代表团。在这战斗的堡垒里,我受到一次又一次难忘的教育。一九四六年,我们在南京紧张地进行着《新华日报》出版的筹备工作。筹备处设在中山路的一幢两层楼内。楼很小,上层做编辑部和工作人员宿舍,下层是印刷厂兼营业部。六月中旬的南京已经是闷热得透不过气来了,我们几十个人挤在这幢楼上日夜突击工作,衣服终日  相似文献   

3.
世界最大的出版商,是华盛顿美国政府印刷局,他的文献部总监处,每年分发27000种文献,1亿5千万册。世界上最大的印刷厂,是芝加哥唐纳利印刷公司。该公司建于1864年,有7个主要中心印刷厂,每年生产总值2亿5千万美元。有180台轮转机,125台排版机,50条装订线。每年消耗油墨将近18000吨,  相似文献   

4.
梁怡 《历史档案》2005,(3):131-134
一约翰·拉贝(JohnH.D.Rabe)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09年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任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二十几位外国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们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力保护中国难民。当时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甚至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受到保护的中国难民。他有“南京的辛德勒”1的美誉。在他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2460页《敌机飞临南京》(FeindlicheFlieg…  相似文献   

5.
由施宣岑、华明编的《王可风档案史料工作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得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档案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又承中央档案馆馆长王明哲题签,出版问世了。在《文集》出版之际,略作一述评。 王可风(1911~1975)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前身南京史料整理处的创建者,也是新中国档案馆事业的一代开拓者之一。他从50年代初奉命来到南京接收整理国民党政府的档案,1951年2月成立南京史料整理处,长期担任南京史料整理处主任。这本《文集》,是选辑他在总结经验和学术研究中所写的文稿编成  相似文献   

6.
1994年3月,在一个春雨蒙濛的日子里,我接触到了安徽新华印刷厂的大量材料;结识了安徽新华印刷厂的许多干部和职工。我为他们惊叹。    相似文献   

7.
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战斗在沂蒙山上 1941年10月,我奉派到<大众日报>社第一印刷厂,负责监印和校对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和分局宣传部部长李竹如的两个报告.不想到达印刷厂的当天夜里,就遇上了5万多敌人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印刷厂机器、铅字等均掩埋地下,印刷党内文件已不可能.山东分局机关已经转移.经与报社总编辑自学光联系,我参加了由他率领的报社第三战时新闻小组工作,在东蒙山一带,以第一印刷厂工人临时组织起来的四五十人武装为依托,一面就地坚持反"扫荡",保护工厂机器和当地群众的安全;一面利用战争问隙,编印出版<大众日报>战时油印版.  相似文献   

8.
读者看了标题,大概会感到奇怪,黄百韬是1948年在淮海战场死亡的国民党军将领,他死在碾庄,怎么会有三个墓穴?事实上,黄的墓穴确有二三处,即台湾一处,南京两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9.
谢蔚明 《传媒》2003,(1):48-49
老友郑永欣离开人世两年多了。想起我与他60多年的友谊,难以抑制思念之情。 永欣要我做《文汇报》地下记者 上世纪40年代,我和永欣都在南京从事新闻采访,他任《文汇报》、驻京记者,我的工作单位是国民党国防部的《和平日报》。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南京举行和平谈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出版余光中先生第一本书算起,我与余先生的合作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前的一天,我接到南京作家冯亦同先生的电话,他向我转递了一个信息,余光中先生有意在江苏文艺社出版一本散文集。余先生是海内外著名诗人、作家和文化名人,在大陆一向不乏出版者,他选择江苏文艺社出版作品,理由十分简单,就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古都南京曾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样,仅仅因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为适应战况,由南京移驻重庆”的宣言。《新民报》于同月27日撤离南京,西迁重庆。该报第一任总编辑张友鸾老兄举家入蜀,他又回到报社工作。在漫天烽火中,沦陷区的难胞纷纷涌到重庆来,有“瓦片”可吃的房东们,乘机抬高房租。友鸾家老小三代,人口颇多,无力负担高额租金,遂在报社编辑部和印刷厂旁修建草房数间。落成之日,张恨水兄为之题名曰“惨庐”。“惨庐”主人张友鸾身居陋室,怡然自得,他所萦绕于怀的,则是抗战前途,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最近王福时先生写的一篇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的论文,其中一处引述当年张学良的私人飞机驾驶员伦纳德的回忆,他曾驾驶波音飞机送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从西安经洛阳到南京的飞行途中,他两次试图劝说张学良不去南京,但少帅不为所动,由此失去了一次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读了令人感动。回忆摘自伦纳德的书《我为中国飞行》(I Flew For China)第五章“软禁蒋介石”中的一段,该书1943年由纽约一家出版社出版。王老手头没有这本书的全文,现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呢?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通过老朋友联系美国加州长青书局的程小姐帮忙,可否从某家图书馆借…  相似文献   

13.
忆陈原     
春去秋来,陈原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去年突然听到噩耗,我还不敢相信,因为就在前不久,我和徐砚华走进他的病房,他高兴地和我们握手的情景还在眼前。他不说话,他不能说话了,他用表情和我们交流。临别时,他还举手表达谢意。那一天见到的陈原,跟一年前在天坛医院的陈原比较,病情大有好转。想不到,正在等待他恢复说话功能的时候,他突然走了。我认识陈原是先从认识他的大名开始的。皖南事变后,我到香港,在杜国庠主持的孟夏书店做出版。有一天在印刷厂见到吉少甫在印《苏联名歌选》,封面上有“陈原编译”四个黑体字。在那个年头,我等年青人,不论白…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5日,王啸平先生因突发急症,救治无效去世了,享年84岁。真是太突然了。就在此前不久(我清楚地记得是2月26日),我还去看望过他,他一切都很好:身体很好,精神很好,心情也很好。他特别和我谈起今年春节他们全家重游南京,探望故交和老友的快乐。言谈话语中,他一再盛赞南京的巨大变化,似乎早已忘却当年在南京“落难”(被错打成“右派”)的不幸遭遇。他当时的快乐神情及音容笑貌,至今仍存留在我的记忆中。啸平先生是戏剧家,也是作家。此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不大为人所知:归国华侨。他1919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南安。自幼做过童工,当过…  相似文献   

15.
1935年一开始,我感到在故乡呆不下去了。友人宋席九等共送了我300元路资,我不揣冒昧便想东渡。在南京的友人赵纯继为我写了一封信,给前一年到东京在新闻学院学习的傅襄谟,让我亲自带去找他,并说他很有办法,一定会照顾的。就  相似文献   

16.
1992年的冬天,对于严介和来说特别寒冷.他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筹措到十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却承包不到一个工程。 有一次,严介和从一位朋友处得到消息:南京市环城公路要开工建设。严介和如获至宝,他马上赶往南京。可是茫茫人海,严介和在南京没有一个熟人.更不知道南京市环城公路指挥部在什么地方,要找谁才能够承包到工程。  相似文献   

17.
县市新闻科长怎么当?我在苏北平原采访时,昕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这里写出来,或许对人有些启发。他叫张强,是江苏省靖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恋故乡 1986年,张强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修科毕业。南京的好几家报社,希望他留在南京,到他们那里工作。也有的同学劝他:南京,江苏省省会,搞新闻的活动比一个县城要大得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敏才干。但是张强没有动心。他想南京固然好,可靖江也是挺美的。靖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已经把靖江这块热土,变成了苏北的“小江南。”况且,“我的成长离不开乡亲们的哺  相似文献   

18.
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次能到南京参加跟《红楼梦》有关的活动,我很高兴。北京和南京,这南北两京跟《红楼梦》有着天然的联系,曹家有三代四个人曾任江宁织造。不仅如此,曹雪芹就出生在南京,出牛在现在的大行宫附近。尽管对于曹雪芹的生卒年还没有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出生在南京,这种联系在很多史料上都可以看到。他的一个朋友敦敏在诗集里留下了赠给他的诗篇中有这么两句:  相似文献   

19.
当我在记者与编辑岗位上安顿就绪后,忽然收到我二姐夫杨殿甲一封来信。信上说,他已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姐姐与两个外甥女也已由山东老家被接到南京,因为多年未谋面.要我去南京见见面。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内部资料出版物的编辑,我久有参观大印刷厂的念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参观了新疆新华印刷厂南湖生产车间。感悟甚深,由感记之。2008年8月,由我编辑的内部资料出版物《新疆建设安全》做了一期专刊。为使质量求精,我们把这期出版物的印刷业务交给了新疆新华一厂。虽然协议工期很短(只有五天时间),却能如期完成。只是当时印刷厂的送货车很忙,我便带了自己单位的车前去提货。借此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