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谓即兴采访?即指记者在被采访者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即兴提问的过程。用电视手段将这一时空里的声音和画面同步记录在磁带上,就叫做电视节目中的即兴采访。近年来,即兴采访手段的运用给专题节目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观众耳目一新。这一点,从大量观众来信中可以得到佐证。为什么有些记者记得滚瓜烂熟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导演”手法和苦心经营的画面表现出来,其荧屏效果,反倒不如“随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报纸新闻中即兴采访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索,结合当下报纸新闻即兴采访的发展现状,从即兴采访的要求、相关采访技巧以及报纸新闻采访与即兴采访特点等方面深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推动即兴采访发展以及新闻报纸进步。  相似文献   

3.
张永红 《视听界》2002,(4):37-37
“节外生枝”的本义是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而这里所谈的新闻采访中的“节外生枝”是指记者在采访提纲之外又即兴提出的新问题。当然,这个新问题一定是围绕采访主题的。就是说,“节”外生出的这个“枝”一定要在“节”上,“枝叉”虽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即兴采访手段的广泛运用给电视新闻节目及纪实性节目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在新闻采访中运用好即兴采访,让即兴采访真正为新闻报道出彩服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作者就从四个方面,谈了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即兴采访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即兴采访在记者日常采访工作中被广泛的应用,具体的说,即兴采访就是记者对眼前的事物、人物、景物、风物等有所感触,凭借自己的嗅觉和独特的判断,从而产生奇想、兴致,乃至冲动,有意无意地展开采访活动。这种采访看起来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际上则包含一定的必然性。即兴采访作为采访形  相似文献   

5.
即兴采访是新闻采访中重要的采访方式之一,掌握即兴采访的运用技巧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即兴采访的运用技巧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计划采访与即兴采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采访,无外乎分为计划采访和即兴采访。计划采访,顾名思义,是记者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对被采访者进行的预约性采访。相对于即兴采访,计划采访属于线性采访,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即兴采访这种报道形式,是记者在采访现  相似文献   

7.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5-16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或多或少地与现实环境存在着偏离。如今快一百年过去了,人们要随时把握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似乎还没找到一种比借助于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更好的办法,特别是在大众传媒过剩和人们的媒体意识普遍增强的时代,人们对“拟态环境”的依赖反而越来越强,甚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日益媒介化和拟态化。人们在通过“拟态环境”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渴求自己能够出现在主流媒体以声像、图文话语构筑的“拟态环境”中,成为密集曝光和公众关注的对象,并以此来确认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即兴采访有其独特的特点,是记者在被采访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即兴提问。本文简单分析了即兴采访的基本要求,并且针对报纸新闻中即兴采访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新闻世界》2009,(8):153-154
人们借助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来了解和认知世界,并据此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调整。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介也参与到构建“拟态环境”中,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并由此引发了“拟态环境”的变局。本文探讨了网络营造“拟态环境”的机制,分析“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向公众传递真实信息的一种重要前提,而即兴采访是媒体新闻采访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即兴采访对新闻记者能力的要求极高,本文对新闻采访中即兴采访技巧的要求与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报纸新闻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自身价值,既是传播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即兴采访指的是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的采访。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采访方式就是即兴采访。要想成功的进行即兴采访,首先要满足其相应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主要对在报纸新闻中的即兴采访的基本要求及采访技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苑丽萍 《今传媒》2005,(8X):29-29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或者歪曲。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多数新闻采访现场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即兴采访成为当下影响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即兴采访模式下,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并没有提前准备,这是一种为了满足采访现场需求而进行的采访,对采访者的新闻素养、采访技巧以及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即兴采访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意义,提出有助于新形势下提高即兴采访技巧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新闻报道在新时代焕发新动能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单位,老总们经常要求记者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那么,怎样才能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呢?根据本人的体会,答案是:只有“沉下去”,才能有“深度”,也才能“有份量”。只有直面群众,深入采访,才能写出真正有份量、有深度的报道来。那种蜻蜒点水式的采访。那种“泡会议、听报告、赶场子、拿材料”的采访,是难以写出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即兴采访手段的广泛运用给电视新闻和新闻性节目及纪实性节目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不仅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新闻本身的表现力也大大增加.但是作为一名记者,如何在实际的新闻采访活动中运用好即兴采访,让即兴采访真正为新闻报道出彩服务,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就提出了六点作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运用好即兴采访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即兴采访的手段广泛的应用到了新闻类节目以及纪实类节目当中,为报道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在电视新闻节目报道中,即兴采访通过记者与被采访人的语言交流等方法,增强新闻报道节目的现场感,突显了新闻报道的调查性,能够捕捉新闻报道中的鲜活个性.做好即兴采访节目,要求记者在进行即兴采访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还要有极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创造较好的交流环境和完美的报道形象.新闻记者如何在新闻采访中运用即兴采访为新闻报道增彩,就成为了新闻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是记者的重要工作。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需要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那么,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呢?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记者个人的形象,还关系到记者所在的新闻单位乃至整个记者队伍的形象.所谓“个人形象”,是指记者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吃饭、走路等等采访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了能在公众中留下好的印象,记者在采访中应该做到自我约束,注意八忌.一曰:“居高临下”.记者外出采访,常常要冠之一个“下”字,下工厂采访,下农村采访,下基层采访等…  相似文献   

18.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有些记者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意思,按总编辑或自己事先确定的意图,写出来的稿子平平;而通过偶然性的发现或突然灵感爆发,搞出来的东西,却常常“爆响”。那么,作为记者是否可以依此现象就去热衷于“插柳”,而放弃“栽花”呢?抑或为了写好遵命式的必栽之“花”,就心甘情愿地放弃可能“爆响”的即兴之“柳”呢?  相似文献   

19.
徐艳 《新闻爱好者》2008,(10):101-102
所谓即兴采访,就是记者对眼前的事物、人物、景物、风物等有所感触,凭借自己的嗅觉和独特的判断,从而产生奇想、兴致,乃至冲动,有意无意地展开的采访。即兴采访作为采访形式的一种,常被记者所采用,并不断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近年来,即兴采访手段的运用给广播节目,尤其是新闻性节目和纪实性节目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王辛娜 《新闻传播》2022,(10):48-49
即兴采访的主要特点就是随机性,在不确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下,当出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时,需要新闻记者敏锐地抓住时机,对采访对象进行即兴的采访。这种看似随意性强的采访工作,实则十分考验记者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求其具有对新闻的洞察力、新闻信息的敏锐度、丰富的采访经验、出色的现场掌控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与采访对象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顺利地完成即兴的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