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属于非谓语动词,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征,在英语句子中可充当定语、表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一致,对它们的翻译也要采取直译、转译、增译、合句及分句等不同译法. 相似文献
2.
浅析非谓语动词作修饰语时的英汉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都属于非谓语动词,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征,在英语句子中可充当定语、表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一致,对它们的翻译也要采取直译、转译、增译、合句及分句等不同译法。 相似文献
3.
杨蕊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78-79
在英汉翻译中,分词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分词的句法功能是纷繁复杂的,而且它们还兼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所以分词在英语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语、表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它们都可以充当。此项研究将分类法和例证法结合在一起,阐述分词的翻译技巧希望能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资源越来越丰富,而从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难度却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一种在NET环境下开发的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情报人员获取指定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以后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郑炜冬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
在分析现有几种中文自动分词算法的优劣且能实现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种方法融合的中文自动分词算法.利用Visual-Prolog开发基于该算法的自动分词系统,并探讨了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实验表明,采用所述算法和技术的自动分词系统的准确率较高、分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E-Learning(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模型。本模型采用基于B/S的三层结构和ActiveX技术;并且在查找算法中,采用了最大匹配算法和二叉树相结合的自动分词算法,以提高网络响应速度。本模型在纵横远程教学网站中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股票市场中的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为了更好地分析预测股市走势情况,在关联规则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股票分析软件,成功应用于股市预测仿真实验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股票上升、下跌的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智能答疑系统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智能答疑系统的结构模型,主要介绍系统中FAQ库的自动形成机制,并给出系统中的关键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部分工资系统的计算方法采用硬编码方式,与工资政策结合过于密切,系统适用性、重用性不高,更新维护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自适应工资系统。首先,结合Drools规则引擎组件建立一个可执行的规则库,将规则库与现实中的业务需求及政策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规则流控制规则的执行,使其更灵活地适应计算逻辑的变化,推动了工资系统的解耦合扩展和更新。根据规则引擎得到的规则文件,可经自然语言处理作为规则文档使用,极大降低了政策变化与系统功能同步更新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英汉翻译中引申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50-52
英汉翻译中必须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使用引申法。从语言角度看,翻译时要按照相关的社科常识,依据上下文,从单词、词组或句子的基本含义出发,对所涉及的的单词、词组或句子进行必要的引申,选择较为恰当的汉语词、词组或句子进行表达。从语法角度看,可以把引申法分为修辞引申、逻辑引中和语用引申。这些引申法是构成翻译引申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基本能够使得翻译更加得心应手。从引申与其对象的概念来看,主要是从翻译引申时的范围大小、具体与抽象以及引中层次高低三个方面来掌握。正确使用引申法会使得译文更精彩。 相似文献
12.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反译法的分类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62-64
直译和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刘艳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4-76
增词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且有效的翻译技巧,它通过增加一些词来更真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并且适应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英汉翻译中的增词翻译有三方面的内容:语法增词、修辞增词和逻辑增词。 相似文献
15.
高瑞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0,(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传达出来的实践活动。为达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 ,翻译中对词性、句子成份、结构、语态、喻体等进行“转换”常常十分必要。本文列举了翻译实践中常见的十种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英汉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翻译工作的从业者而言,使用网络工具和网络信息势必有直观,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然而,面对网络翻译工具提供的大量信息,甄别其内容真实与否,严谨与否等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日渐普及的网络翻译工具,译者需从三个角度出发,在科学辨析网络翻译信息的学术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采取审慎批判的眼光,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积累使用方法,达到正确高效使用网络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拥有大量的习语资源 ,由于在感知取向上、生活方式上、色彩取向上及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其文化底蕴自然也有所不同 ,我们在传译汉、英习语时不应该简单地就词论词 ,而应该注意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去挖掘两种语言特有的喻意形象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刘茂生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1):94-97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在英汉互译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禁忌现象。这些禁忌现象如果在英汉互译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使译文的质量大打折扣。提出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英汉互译水平,也是翻译课的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汉语和英国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有时候必须改变原某些词语的词类来表达原的意思,而名词的转译尤其重要,名词转译成动词,形容词,副词在英语学习与翻译实践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臧付伟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2(4):82-84
英语语篇的连贯是由衔接手段实现的,语篇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而在汉语中,语篇的连贯主要是通过语义衔接来实现的。本文拟以对衔接和连贯的理解为基础,并通过英汉语翻译实例来分析英汉语中的语篇连贯的区别以及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