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戈武 《武当》2004,(7):29-29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原福全 《武当》2004,(9):64-64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康戈武先生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共有三份材料,一是张杰先生写给康戈武先生的信,二是张杰附于其信后的文章--《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三是康先生托我代为了解情况的信。康信中说:"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张杰同志信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呔极拳谱》和我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为了回复张杰同志'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的要求,谨将张杰同志来信及其附文寄给您,请帮助了解情况,以便先听听赵堡太极拳传人与有关组织对《和式太极拳谱》及其序文的评论,然后再向张杰同志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5,(10):47-48
2005年4月23日,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状告张杰及《武当》杂志名誉经权案终于在历时八个月后经过二审判决宣告结束,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维持一审判决的结果同样做出张杰及《武当》杂志对和有禄构成名誉侵权的裁定。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4,(11):59-60
今年《武当》第七期,刊登了张杰同志《<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同时刊发了康戈武同志为《和式太极拳谱》所写的序及两个注。文章刊发后,在河南省温县真正引发了一场风波。温县体委、民政局、和式太极拳有关传人纷纷行动起来,从不同的侧面回应反驳该文。《武当》编辑部相继收到各方的电话、文稿和信函。因时间和本刊版面的问题,本刊于第九期刊登了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之真相》一文。本以为此事到此应有个结局,未曾想树欲静而风不止,8月2日和有禄向温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9月《中华武术》第九期又不惜版面连篇累牍地刊发了温县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的系列材料。一个本是简单的拳学问题却被人为的复杂起来了。不过这一事件却有些意思,它即可表现出我们当今江湖人性百态,又能折射出我们政治文明和司法公正状况。为此本刊将辟出版面客观动态报道"和有禄起诉张杰、武当杂志社名誉侵权"一案。本刊也欢迎对本事件有兴趣的读者特别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武当》2024,(2):35-37
<正>侯天才,生于1957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及总会教练,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第三代传人及研究会理事。曾受邀参加海内外武术大会研讨会及名家表演,荣获武当山太极拳百强名家称号。被《中国太极拳辞典名家》《中国太极拳百科》收藏。作为嘉宾2017年参加中国台北大学主办的两岸太极学术论坛并讲课。又多次率弟子参加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等,获得多项奖牌和荣誉。  相似文献   

7.
贾山 《中华武术》2003,(11):29-29
这些年来,武术界出版了许多太极拳方面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由和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和有禄先生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于近日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著者当代和式太极名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有禄先生,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六世孙。 《和式太极拳谱》分为五章。主要介  相似文献   

8.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1,(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吴忍堂及弟子关宝君。吴忍堂先生,1949年11月生于西安。自幼随父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1961年拜父亲挚友——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门下学艺,深得恩师喜爱和器重,精心严教,悉得太极真谛,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吴忍堂先生现为西安市武协常委,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并担任多个社会团体、武警部队的武术顾问和教练。入编《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华传统武术精英》、《中华传统武  相似文献   

10.
任盛旺 《武当》2001,(1):13-15
太极拳几乎是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拳种,而在武当赵堡太极拳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和式太极拳却只在部分地区流传。在当今,习练和式太极拳人的虽说不少,但对和式太极拳的体系与本质有相当了解的人却极少。而要说知其全部的人,四十年前就已没有了。因此说,和式太极拳已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危险。而和式太极拳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太极拳拳种,如果和式太极拳名存实亡,那么,赵堡太极拳、道门太极拳以及整个太极拳都将名存实亡。为此,作者愿意在这里先行一步,抛砖引玉,为和式太极拳做一点介绍性的工作。同时,为挖掘研究和式太极拳提供一些线索与意见,以期引起行家的重视,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柯超  大江 《武当》2005,(12):3-5
金秋武当,景色宜人。10月18日,期待已久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在武当内家拳法的策源地武当山隆重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代表队近800余名武当赵堡太极传人汇聚武当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功法演练、功理探讨、太极散手等武事活  相似文献   

12.
5、并非陈青萍到赵堡后赵堡才有太极拳——赵堡架。 从众多赵堡太极传人的传谱、秘谱、抄本和论谱,以及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等材料证明,陈青萍以前,太极拳在赵堡已传了六代。现先以陈敬伯的有关资料为证。陈敬伯家谱记载,陈敬伯家由其祖父陈文举从陈伯庄迁入赵堡,家谱中有《敬伯公传》曰:“陈(王甚),又名敬伯,字长青,生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卒于乾隆辛亥(1791年),理精太极,已达妙手神化境  相似文献   

13.
张天绪 《武当》2022,(9):34-35
<正>今年是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代明师、郑悟清太极拳第二代嫡系传人郑钧先生仙逝五周年。谨以此文追忆与先生交往二十多年的点点滴滴,再次体会先生作为太极拳明师所具有的虚怀若谷、提携后生的高贵品质,和淡泊名利、献身太极拳事业的崇高风范。记得那是一九九五年的初秋,我与刘必文师弟遵师父刘瑞先生嘱托,前往赵堡太极拳发祥地、河南省温县赵堡镇拜谒郑悟清师爷的陵地。驱车从古城开封出发,谈笑间即过了黄河大桥。一到达赵堡镇,  相似文献   

14.
李师融 《武当》2005,(2):11-12
《中华武术》2003年第11期,刊载了和有禄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文中提出,"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并全文刊出"和氏抄本"中的《太极拳论》(简称"和氏拳论")。和氏的《太极拳论》与外间"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所公认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什么显著差别呢?和有禄先生指出两点:一是王宗岳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在"和氏拳论"中则为"左重右虚,右重左虚"。其二是,王宗岳的"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在"和氏拳论中"则为"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  相似文献   

15.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5,(9):31-32
6月29日,央视《今日说法&#183;太极拳寻宗》从法制角度点评了和有禄诉张杰与武当杂志社名誉侵权一案,此评述引来了不少热心读者的反应,本刊特辑录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17.
6月29日,央视《今日说法·太极拳寻宗》从法制角度点评了和有禄诉张杰与武当杂志社名誉侵权一案,此评述引来了不少热心读者的反应,本刊特辑录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19.
魏坤梁 《武当》2005,(5):60-61
对于和有禄诉张杰侵权一案,概括起来说,我认为张杰《〈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中的有些措词, 确实带有代表了一个群体思想上主观的鄙夷、抨击的含义。但根据有关法律解释,这些措词并没有损害到和有禄法律意义上的名誉权。将一般的名誉,完全当作了法律意义上的名誉,这是对法律意义"名誉"的误解。所以,这是一起不应该起诉的民事案。关于名誉权的法律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编委会主编、法律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的《法律辞典》447 页上是这样解释的: 名誉权:指自然人以及法人就自  相似文献   

20.
燕侠 《中华武术》2003,(11):30-31
2001年3月底,参加完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从海南三亚回归故里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和有禄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重要抉择——辞去在温县粮食局的工作,专门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带着新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和一碟和式太极拳VCD光盘,和有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