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懒惰哲学趣话》是一个情节简单、意韵悠长的寓言故事。一位旅游者和一位渔夫在海边,围绕人生态度和奋斗目标展开对话。故事情节在对话中展开,人物性格在对比中彰显,而深刻的道理也在故事的张弛之间得以体现。在对话中推动情节发展。对话是这篇文章的骨架,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作者从旅游者和渔夫的身份、个性和思想观念出发,展开对  相似文献   

2.
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陶罐和铁罐》的一个教学设计。一则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本文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本文为教学设计了多个PPT课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通过阅读,在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悟出文章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改成的”。增删和润色是写作的必要手段。在学生作文中,学生往往用简单的话剧式对话来展开情节。其实人生活在各自具体的环境中,有自己的情感和动作。如果在人物对话中插入这些成分,将使枯燥的对话变得更具有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6.
史俊 《山东教育》2007,(3):29-29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全文以“借”为主线,层层设置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课文通过叙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量狭小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文章通过简洁明快的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7.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特别提出的,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要求。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作丈中能够自发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夸大感情,无病呻吟;或编造情节,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是优秀的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身体力行、付诸教学实践的教学理念。在本案例中.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教学情节在平等对话中进出,促成课堂师生对话质的飞跃,让大家对平等对话又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张勤 《山东教育》2008,(9):24-2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结构精巧,感情真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让浓浓的血脉亲情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一、版图引入,想象画面。感知结构特点本文在结构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先后描写同一时刻两个不同场景再现事实,展开情节。因此,开课伊始,可先出示中国版图,让学生结合预习找到课文中提到的两个地方——台湾和杭州;再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很多文章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要有平等的态度,真诚和爱,彼此精神世界的敞开、相互接纳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教学对话展开的前提。但是,只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我们应该看到教学对话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质量,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更高水平的解读。在阅读教学对话中,存在两种意义的对话:第一种是师生与文本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二种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教学中要展开平等的对话。这是教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一种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基础,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又把第一种对话引向深入的。阅读教学对话,包含了较为复杂多样的对话形式。既有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学生的自我对话;阅读教学的文本,既包括文选系统的各类课文,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还有教科书以外的教参、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外读物等等。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阅读教学对话的引导者,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交代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和表现中心思想。因此进行剧本文学教学必须抓住人物的对话。抓人物对话不能忽视朗读。笔者在剧本文学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抓好朗读的。1.演好独脚戏。剧本文学除元杂剧由一个主要演员歌唱外,一般都有众多的人物对话,所以阅读剧本文学首先应当由阅读者朗读剧中  相似文献   

12.
余涵英 《福建教育》2007,(12):24-25
《去年的树》用白描的手法、朴实的语言,写出了鸟儿对树真挚的情谊,赞美了高尚的、荡气回肠的友情。全文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在叙述的过程中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和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四次对话和鸟儿面对灯火时的两次“看”,把读、说、想、写有机融合。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全文以“借”为主线,层层设置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课文通过叙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量狭小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文章通过简洁明快的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内容】《小马过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文中有四个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揭示事理: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对话内容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也富于变化。【设计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认知基础和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随文运用  相似文献   

15.
这篇考场作文选取父亲雪中为“我”送饭的小事.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以“脚印”为线索展开叙述。考生宛如一个画家,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农村慈父的形象。文章基调深情,感情真挚,朴实感人。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一般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和一两个人物形象,叙述成为记叙文中表达情感、刻画人物形象的最主要手段。如何叙事就成为准确传达作文主旨的关键,而叙事手段丰富、巧妙与否也直接导致文章是否生动形象、真挚感人。优秀的记叙文佳作无不都是在叙事上做到了布局巧妙、取舍得法。  相似文献   

17.
离别     
点评:文章写的是一个送还别人孩子的故事.作者把笔触伸向了自己不熟悉的社会生活,故事编得还是较有创意的。行文中“宝宝要吃糖”的情节寓示孩子归还其亲生母亲.含蓄且巧妙。稍微遗憾的是对小孩的来历交待得不太清楚.如能交待清楚一些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常习惯于与别人相处,和别人说话,总觉得对自己无话可说,所以,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实际上,形成一个有深度的内心世界.离不开倾听自己的声音,就是经常与自己对话、交流。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一、日记式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二、镜头式“““《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这种方法具有组材方便、视感强烈等优点。如《那里留下了我的》,一考生以《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为题,以镜头式布局,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害怕的小蚕,写舅舅…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提示】 (一)本文题为《解味》,用得是双关语,那么,什么是双关?本文题目内含着什么样的双关意义? (二)本文以对话为主,文章中的对话有什么特色? (三)本文在对话之外,还有精彩的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特点? (四)除了对话与议论,本文还有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五)本文在写作练习方面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入门指津】 (一)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掌握“双关”这种修辞方法。所谓双关,就是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就这篇课文来说,“解味”二字作为文章的题目,正是双关语.全文正是以一个“味”字为核心,展开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