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让高铁飞     
前不久我看到凤凰卫视播出的一个画面,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演说中说提醒美国人要有一种紧迫感,他说,现在最快的火车已经在中国出现了。我当时心头一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记得还是20多年前,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在美国留学几年回来,我们一起小聚。席间,我就问起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如何,朋友告诉我说,因相距遥远,关国知道中国这个地方的人不多,因为单词相同的原因,有的还以为是说瓷器。  相似文献   

2.
同道俞晓群     
在电话里,聆其声,听其调,你会觉得,此人不会是一个太热情的人。我说,我迟早要写一篇关于他的人物杂写,他照样是不冷不热。他赠送过他写的个人著作《数术探秘》,书却我不大懂。一次刘杲同志跟我说,俞也送了一本这样的书给他,他也说他看不懂,好像一本天书。刘杲同志,在出版界何许人也,能经他提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孬种。于是,这样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人,长时间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和一团悬念,我有了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记得与他是什么时候相识的。相识何必论迟早,反正都在出版界内做事,都有志于出版事业,是彼此都知道各自的名姓的。只记得最初的印象,很深的有这样两件。他从关外出差到了北京。从我们共同的朋友处,他知道我也要从长江边去那个地方。当我到达北京车站时他将到了机场,两人要错肩而过。为了和一个不曾谋面的朋友见上  相似文献   

3.
卖他妈的CD     
我的兜里只剩下30块钱了。在帮一个朋友搬完家后摸了摸兜里,心想,酒还是要喝的。在一家全霍营最脏的小餐馆喝得晕头转向昏天黑地真想倒在床上像一条死猪一样沉沉睡去,可是军挎里那几十盘的CD不答应——我还记得学费还没缴;我还记得在学校里整天过那种提心吊胆的睡在寝室里突然会被系辅导员吆喝出那个学校……当我万分痛苦地从那张比小餐馆还要脏的床上爬起来之时,天彻底黑了。 在电影学院附近我迷了路,于是,在街上随便逮着一个长头发就问是不是去看  相似文献   

4.
我一向重视日记、证件等史料,在不同肘间阶段留下的物件,凡我认为有保留价值的都会留下保存。 看到一张从前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积极分子证件,使我回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生活中的“朋友”。 在我读小学的的候,少年儿童图书馆成了我生活中的“朋友”,它是我的第二学校,从四年级起它刚建立,我就成了它的第一批读者。当时每个班级还只有一个名额呢!成为读者后,我还帮助做过义务服务员。图书馆将我们这些人组织为“读者积极分子”小组,还发下了证件,常常组织活动。活动内容有编排刊有“读后感”的墙报,与作家开座谈会等等。记得参加了一些与作家的座谈,话题围绕《十万个为什么》,《挡不住的洪流》以及当的的热门书《红岩》等等。  相似文献   

5.
当初,报社领导决定我到北京浙江日报记者站工作时,心里确实有些担心:北京是个领导机关、新闻机构集中,新闻记者很多的地方,一个省城的普通记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开局面开展工作,谈何容易!于是,我想起了一句古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记得那年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  相似文献   

6.
星竹 《网络传播》2006,(6):87-87
记得当初互联网在国内推广的时候,正是我与北京作家协会签定合同,做一名签约作家的时候。因此,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着上网的。从这个历史看,我该是个老网民了。作为一名作家,面对一个人的世界,不免常常会感到烦闷,寂寞,甚至孤独。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只能打打电话,或出门找找朋友聊聊天。看似很随意,其实有着诸多的不方便。朋友会不在,电话会没人接……  相似文献   

7.
大约四年前的十月,我记得,那年的秋天格外阴冷,似乎冬天来得特别早。但一个常听我节目的朋友却给了我一个热呼呼的问候,一篇文字并不多的文章陪着我一起走过了那个秋天和随之而来的漫长冬季。那是他听着我的声音,想象出了未曾谋面的我的模样,并描绘出来,用一句曾是我说过而我自己快要遗忘、他却记得很深的话作标题——话筒:永远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长安街在上,一号线在下。上面8条车道,灯火通明,横贯北京东两,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而地表以下则以3分钟一班的车次,45年不变的路线,每天穿过31.04公里,把约150万人运到23站点,那相当于北京常住人口总基的1/13。在长安街与一号线之捌,隔着一层80厘米~100厘米厚的防爆层。600年前,朱棣在建造北京时,在承天门前修建了这条街道,清朝时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渐渐地,从东起东单牌楼,西至西单牌楼,围起了老北京最早的商业街区,也成了最早长安街的雏形。随着北京的不断扩延,这条街道向东西两侧不断延长。  相似文献   

9.
干记者的朋友多。干晚报记者,各种各样的朋友就更多。然而,晚报记者干长了,免不了得罪一些朋友,甚至是多年的老朋友。所以,做晚报记者,必须不断地发展新朋友,不然老朋友走光了,成了孤家寡人,连个通风报信的人也没有了。 从1988年1月1日《齐鲁晚报》创刊之日起,我就在新闻部干记者,弹指十余年,回过头来看看写过的稿子,那些批评或揭露性的稿件有很多都是把朋友“卖”了而换取的信息。真是一份稿件,一份尴尬、一份惋惜。记得那是1988年,晚报刚创刊不久。有一天我和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个经常提供信息的朋友聊起来。他说这几天正忙着一个案子,很有意思,上海的一个女研究生被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贩子骗到菏泽去很长时间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期,我负责的副刊开设了一个起名为“枥谈下”的杂文栏,作者都是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人。因为约稿,曾同顾执中老人有过一面之雅。不记得是谁介绍的了,我拿着地址找到了顾老在北京菜市口附近的家中。说实话,对于此行我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我知道,顾老那时已是八十六七的人了。人到了这个年龄,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变化。他思路是否清晰?还能否搦管作文、特别是对时代感应敏锐的杂文?都是未定之天。  相似文献   

11.
朋友樊刚     
1995年岁末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我认识了樊刚。 那天是一次临时性的朋友聚会,因为彼此间不熟悉,所以我特别带了两本自己的诗集。记得我在送给樊刚的诗集扉页上,郑重地写上了一句:对于心灵而言,生命总是要辉煌一次的。一次、也仅只一次。然后他笑容可掬地望着我,然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那天酒桌上坐了12个人,8个身有残疾。樊刚无疑是他们中体质最差最  相似文献   

12.
儒雅绅士     
5、6年前,在中国广告节的颁奖典礼上,第一次见到赵总,当时赵总的翩翩风采和绅士风度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人与人的缘分特别奇怪,有的人见过无数次,却总也记不住,可有的人只要见一次就会留下很深的记忆,我和赵总就属于后者。记得在第一次的活动中,他耐心、和蔼并无私的把自己的朋友和熟人介绍给我这个广告圈里的新人,当时的我还对广告界一  相似文献   

13.
记得高中毕业时,包括我在内,我们班有3人考上大学读新闻专业.其中一位同学,活泼善言,轻盈伶俐;我则一身农村学生的拘谨和沉重.当时我曾对朋友说,其实这位同学最适合当记者,我则不一定适合.  相似文献   

14.
一个称职的父亲首先应该是负责任的,每个父亲应该对家庭负责任,不论你是在遥远的异乡,还是在孩子身边。亲爱的小帆:去年你从哥大毕业的时候,要我别叮你找工作,说你要先去游历,接着背起行囊,一个人去了欧洲。德山万水你独行,在那儿又没什么朋友,还买廉价机票,住青年旅社,我和你妈妈不放心,却不敢拦你,只好提心吊胆,一路电邮联络,想象你在那七个国家的遭遇。当你到华沙的时候,我们原以为你就会回纽约,却听你说看地图离北京不远,于是又飞去了北京。  相似文献   

15.
两个多月前,我告别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说起大学生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往事。
  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编导班全体聚餐后,班主任拿出一叠文稿,对全班说:“同学们,还记得你们入学的时候,我让你们每个人列一个计划表,写出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活的规划,现在你们都要毕业了,我会把这些计划表发到你们每个人手中,但是在发之前,我要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6.
程春是我第一个见到的北京广告公司的未来领导,因为1979年我从日本回到中国时,北广还没有正式成立,当时还叫做北京广告公司筹委会,程春作为主要代表接待了我们一行,也开启了电通与北广,日本与中国的广告合作。程春作为中国广告界首次到电通培训的两个人之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一本很有学术分量的书,其中先父杨树达屡有出现。记得解放前我上中学的一个暑假,父亲携我到长沙市北正街访友,路上他指着分叉的湘春街对我说,陈寅恪先生是江西义宁人,却生在这条街上的一所房子里。像这样子温情脉脉对我介绍他学界朋友的生活细节,是从来没有过的。先父于1920年到北京教育部供职,6年后得恩师梁任公引介受聘于清华大学,与陈共事,至1956年逝世,两人交谊当在30年以上。据我长期观察,同辈学  相似文献   

18.
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过后,山西太原异常寒冷。12月1日深夜,有朋友从北京来电话,说姬乃甫同志病危,已从北京宣武医院转至北大医院进行抢救。又说他在病危中还念念不忘几个朋友,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见上二面。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匆匆赶往北京。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有朋友问我,三十个作协主席在网上打擂,轰轰烈烈,你听说了没有,我说我听说了,里面也有我的朋友。又问我感觉如何,我说感觉挺好的,凑一百个更好,中国人民喜欢一百。因为人上一百,才能种种色色,何况作家,何况作家协会的主席,只有三十个人还不够齐全,如果不限名额,那就更要赶上雀巢的味道了。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最长的街是长安街,最长的胡同当属东交民巷。它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车流奔驰不息、人流接踵摩肩的长安街相反,东交民巷路静人稀,鳞次栉比的西洋风格小楼掩映在浓密的国槐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