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们对学术腐败的普遍指责与声讨中,无不涉及到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态问题:学术编辑的职业化是不是个问题?职业化了要不要学者化?学者化了能不能中心化?这三个方面归结起来,实际上也就是职业化的学术编辑究竟应当如何作为才能实现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学术性内核与创造性活力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对"编辑学者化"这一口号的积极倡导,也有赖于对"编辑中心化"这一新的发展态势的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07,(8):25-25
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口中?  相似文献   

3.
"老叶,你还不知道吧?张某最近在网上火得不得了,他的神鬼系列得到了某位大评论家的高度赞扬,据说出版社竞争激烈,纷纷出高价要出这本书呢?怎么,你不知道?你怎么能不知道呢?哎呀……"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四大名爹"可谓赚足了眼球。那么,面对此类事件,媒体到底是传还是不传呢?首先,媒体要考虑的是这"四大名爹"叫得是否恰当?依仗自己父亲而做出一些不齿行为,这样的行为确实恶劣。  相似文献   

5.
要谈及新闻文化之哲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是新闻文化?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前提.我想我们可以分别定义"新闻"与"文化",然后从两者的共通之处为新闻文化拟以定义.  相似文献   

6.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远流为何要开发koobe这一中文阅读平台?经营模式是什么? 王荣文.做为出版业者,我始终认为"智慧财产权的开发、加值与经营管理"是最关键的核心,在过去传统纸本出版的世界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瞬间,创作一幅杰作就是要意识到并抓住这一瞬间。"但凡国内的摄影记者或纪实摄影之人士,在谈论图片拍摄时,无一不是以布勒松的这个决定性瞬间理论唯马首是瞻。那么,什么是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拍出新闻好图片?  相似文献   

9.
什么才是男性时尚期刊? <传媒>:说到男性时尚期刊,首先要厘清时尚期刊的概念,一直以来关于时尚期刊只有笼统的分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三位对"时尚期刊"这一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10.
"扫街"要讲穿着?"扫街"要跟小偷、强盗斗智?"扫街"要防警察刁难?对国内的记者来说,这听起来像笑话,但在肯尼亚确实如此。肯尼亚,一个独特的东非国度。在这个面积比四川省略大的国家里生活着4000多万人口,拥有十多个主要部族,多种宗  相似文献   

11.
"民生报道"这一特定转型期的新闻命题,党报到底应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究竟该怎样做民生新闻?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其宣传报道不仅要让党委政府满意,同时也要让群众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更好地落实和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报的民生新闻应当与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三驾齐驱,使党报充分扮演好"桥梁""纽带"之角色。同时,党报民生报道要体现"大民生",开阔视野,提升平台,提高品位,不与都市报拼数量争卖点。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千万巨资版权采集计划"前段时间被媒体广泛报道以后,引起很大反响,能不能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该采集计划? 童之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特别想说一说,这么多年很多出版社的领导,见面的第一句话都是:赢利模式是什么?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出版社应该成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但现在出版社心中就是有这么一道坎,看不清楚赢利模式,不愿意进来做这件事,那么怎样让出版社下定决心呢?  相似文献   

13.
车录彬 《编辑之友》2011,(2):94-95,100
"果然""果不然"是现代汉语中两个比较常见的表达料定语气的词语,它们在形式与意义上是不对称的——"果不然"含有一个"不"字,但它与"果然"的意义却基本相同。例如:(1)我即刻就知道了,一定是消息不好:果然,她说"糟了!"(马宁《处女地》)(2)有人说他捡了个"肥差"。果不然,椅子还没坐热,请柬雪片似飞来。(《人民日报》1995.9.21)这两例中的"果然""果不然"完全可以互换。但二者是否真的完全一样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要造出这两个词语?如果不是的话,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详细考察了  相似文献   

14.
在灾难面前,公共传媒应是社会中的第一瞭望者。于是,新闻界面临着一个考验,那就是灾难报道与新闻伦理的课题——如何突显情感基调和人情关怀?如何处理新闻性与道德伦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将新闻做成"心闻":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灾难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人来说,GDP总量则未必那么重要,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事。中国的日子要自己好好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应该避免被"老大"心态所误导。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21世纪谁主沉浮?这一直是被全球媒体热炒的话题。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则占据了这一话题的中心地位。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将主宰世界?中美能否在这场大国崛起的博弈中避免冲突?中国究竟是在被"唱低",还是在被"捧杀"?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所有这一切,不仅仅基于对中国发展的展望,对美国的估价也同样  相似文献   

16.
江晓原:刘兵兄,我们为之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和心思的"萨顿科学史丛书"终于面世了。用科学史界同行的眼光来看,这也算一件小小功德。但是许多媒体朋友却总是问我:萨顿是什么人?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重温这些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经典呢?当他们被告知,萨顿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史之父"时,他们又问:那么李约瑟呢?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24日至9月9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连续推出了《"面"对河南》、《"面"向全国》、《"面"对挑战》、《"面"临机遇》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随后制作的《"面"对河南》大型网络专题,还荣获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是怎样产生的?当时为什么要策划这样的选题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出版事业,是革命的出版事业。……我们不是普通的出版家,而是革命的出版家。同志们第一是革命家,第二才是出版家。对我们的工作,要抱很严肃的态度。封面印得好不好?排得好不好?有没有错字?不要因为这工作不是我做的,不关我事,同志们是一个革命家,就要向人民负责,一点错误都不应发生,我们不能给老百姓吃毒药,要连砂子亦不能有,……"——陆定一  相似文献   

19.
草壮 《今传媒》2007,(8):33-33
北京电视台的一个临时聘用人员,最近用"奇特"的方法为电视观众制作了一种"奇特"的食品:"纸箱馅包子",令人震惊,令人愤怒,令人"难以消化"!然而,不过10天,"纸箱馅包子"就漏馅了:这是一个有意捏造的假新闻!这回,人们更加震惊、更加愤怒、更加"难以消化"!被愚弄了的观众不禁要问:捏造新闻者,你想干什么? 播出者和转播者,你们播出、转播这样的东西想达到什么目的?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快速突围、转型发展?这是媒体从业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媒体生态,要求传统媒体既要吸引电视受众,又要获得"移动收视群体"的关注,这其中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把转变用户思维放在第一位,加强内容、产业等核心竞争力的构架。未来,传统媒体要进一步服务用户、引领用户,打造"大平台+产业链+融媒体"新型全媒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