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仁虎 《今传媒》2007,(9):62-63
今年5月18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一篇《红头文件竟然上了烟商广告》的报道,报道说:"堂堂省委办公厅的红头文件竟然作了烟草公司的广告.山东省济南市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为了宣传公司卷烟的高贵身份,烟草公司竟然将省委办公厅的文件搬上了他们的广告!他们这样做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2.
在《"国会大厦唱片公司"诉"二手数字音乐公司"》一案中,纽约联邦地区法院沙利文法官裁定,一个数字音乐产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数字文档和储存数字文档的硬件。当电子音乐文档从一种硬件(消费者的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硬件("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的服务器),这就发生了复制。同样,当一个"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用户从其网站购买二手电子音乐到他的硬件终端,便出现了另一次复制。不管最初的那个音乐文档是否存在,关键是"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的销售过程(将电子文档从用户的计算机"迁移"到云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与现代性问题关联的方式取决于对图书馆学自身的理解.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知识交流"而不是作为机构的图书馆,会使这一关联更具建设意义.这样,就可以不再局限于图书馆来谈现代性问题,而是将"知识交流"这一图书馆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到整个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4.
追求可读性     
"贯彻一号文件回望"是典型的工作性报道。按照常规的写法,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一下,选几组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一下,写个长篇综述"理论"一下就可以交差了。但这样报道效果如何?这样的报道群众是否满意?还得打一个大问号。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13,(3):38-40
中国模式之争9787516114803李建国编2013-0336.00《中外热点论争》丛书到底有没有"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概念是否成立?"中国模式"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模式"是否可以成为世界其他国家普遍借鉴的发展模式?从"中国模式"的争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本书将围绕"中国模式"的概念、特征和意义这三大争论,深度解读在"中国模式"问题上的思想交锋与碰撞。  相似文献   

6.
刘虎 《传媒》2005,(1):16-17
中国广电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挑战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2004年,广电业表面波澜不惊,暗底却有多股力量涌动.在2004这一年里,广电总局开出了似乎较往年更多的罚单和禁令,同时又颇为积极地参与数字电视的推广,在政策面,广电业也在尝试开放.2004年11月底,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两个规定,提出社会资本可以成立电影制片公司和电影技术公司,外资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电影技术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不论这两个规定的前景如何,广电总局想要传递"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这样信号的效果是达到了.  相似文献   

7.
一增刊现状增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学术垃圾"的承载物。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增刊一般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一是增刊的文章总体上比较容易发表。绝大多数的增刊,只要像篇文章,不管文章选题是否有意义,观点是否有新意,论证是否有说服力,交钱后就可以刊登。二是增刊的容量特别大。多数情况下,增刊的容量都会比正刊大,少则两三百页,多则几百页,甚至上千  相似文献   

8.
在山雨欲来的报业"危机论","拐点论","调整论"中,中国报业忽然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上市!一时之间,"上市"、"资本运作"成了报业集团老总经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并且被列为报业发展规划之头等大事.据悉,目前排队等待主管部门批准其上市申请的国内新闻出版企业已经有10多家.更有甚者,西部某省一再要求辖区内媒体上市,原因是该省的文化产业中目前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可是,在这一波"上市热"中,需要冷静地问这样一些问题:报业为什么要上市?中国的报业集团是否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上市之后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冯京瑶 《出版参考》2006,(16):43-44
2006年中国出版业进入了其发展的"十一五"时期,一个产业总体发展的未来轮廓往往也选择在这样的时刻定下总体基调.在中国出版业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书业如何应对这即将到来的大变革呢?据称中国出版业的大变革将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上演,届时将可能有上百家公司或机构"退出",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民营出版人是否在考虑规划自己的出路呢?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人来说,GDP总量则未必那么重要,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值得关心的事。中国的日子要自己好好过,而不是过给别人看。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应该避免被"老大"心态所误导。这样才能认识到什么是自己所面临的实质性问题21世纪谁主沉浮?这一直是被全球媒体热炒的话题。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则占据了这一话题的中心地位。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将主宰世界?中美能否在这场大国崛起的博弈中避免冲突?中国究竟是在被"唱低",还是在被"捧杀"?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所有这一切,不仅仅基于对中国发展的展望,对美国的估价也同样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21,(2):74-75
有关快乐的员工是否生产力更高的研究持续了几十年,"快乐的员工生产力更高"的理论盛行存在许多原因:工会因此可以宣称,既然如此,应该提高员工的工资以使员工更快乐;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学者因此可以既不得罪公司管理层,又对工会表示支持.可惜,从"快乐的员工"和"生产力更高的员工"这两个定义来看,这个理论至少不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2.
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你无法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的激情会让人觉得无法辩驳。他在北京的分公司叫"华佗论箭";他公司的年会叫"感恩论坛"。你可以叫他"中国包工头皇帝",他也乐于被称为"华夏第一狂人"。他说"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X。"  相似文献   

13.
在《"国会大厦唱片公司"诉"二手数字音乐公司"》一案中,纽约联邦地区法院沙利文法官裁定,一个数字音乐产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数字文档和储存数字文档的硬件.当电子音乐文档从一种硬件(消费者的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硬件("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的服务器),这就发生了复制.同样,当一个"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用户从其网站购买二手电子音乐到他的硬件终端,便出现了另一次复制.不管最初的那个音乐文档是否存在,关键是"二手数字音乐公司"的销售过程(将电子文档从用户的计算机"迁移"到云中储物柜)改变了数字音乐文档储存的硬件,因此复制了一个新的音乐文档,而这个复制没有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又到一年谈判时,广告主们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媒介环境,常常对代理公司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段广告都会做,我希望你们能提供有差异化的方案。于是,代理公司们绞尽脑汁,创新思维,生生的要在现有的媒介平台上开发出从未有过的广告形式,仿佛只要有了"差异化"便解决了品牌媒介传播的所有问题,就可以带来几何倍数的媒介投放效果,果真这样神奇?硬广真的这么没用?如果广告主一味地对代理公司提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传播学如今是个热门专业,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层次都是如此.这主要得益于随着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而来的大众传播媒体的迅猛乃至超常发展,但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其一是,"热门"的新闻与传播学这样一门"学问"究竟研究的是什么,这关系到研究生的入学门槛以及能够学什么;其二是,对专业发展是否过快过滥的质疑,这关乎同学们未来的出路和发展.我相信,在面试中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同学们给"考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从"决算书"中读取必要的信息,可以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不少工薪族有这样的经历:阅读"决算书"还要先看专业书,看了专业书再看"决算书",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宝岛增刊》总编辑松下光志,也是工薪阶层的成员之一。他编辑制作  相似文献   

17.
每当有热门影片上映时,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这些电影是否适合带着孩子一起观看?1月30日,博纳影业宣布将率先实行一种"观影分级制",对下属影院上映的血腥、暴力、"床戏"等内容电影进行自我分级,向老幼等各层次观众进行指导性建议。对此,业内人士和观众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档案管理理论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基本思想,即"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起点".那么,这种思想是否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呢?是否有利于我国档案工作质量的提高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管孔之见,不当之处,望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9.
先来看两个新闻标题<这受害者你是否眼熟?>、<女尸"晨练"吓坏大爷>,你会有什么感想?新闻的初衷大概是想协助警方辨认尸体,以便快速破案的(姑且这样认为).但是看了新闻的标题,是不是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受害者是否眼熟","女尸‘晨练'吓坏大爷"这本身就带一种调侃的口吻,死人总是令人悲伤的事,要是让死者的亲属看到,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即使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也有些过分.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单位小、地盘小、活动空间小,为"小"所限制,很难有大的新闻事件降临,但这是不是说在基层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就只能"坐以待毙",无稿可写?答案是否定的!在基层工作,固然有难见"大世面"的劣势,但也有优势的一面,这个优势就是:由于长期"固守一地",你对这个"小地盘"上所发生的事非常熟悉,了解和掌握的特别多,有些可以说烂记于心,召之即来,用之随取,这就是我们的"王牌",如果我们把身边发生的这些小事鼓捣好了,照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