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及救助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 一般而言,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大,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贫困生人数和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的在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占30%,特困生约占15%,少数地区、部分高校和某些特殊的专业中,上述两个比例甚至超过了40%和20%。在全国高校的农业院校中,由于农村生源比例较高,其贫困生比例也相对较高,例如:四川农业大学依据建立贫困生档案的资料统计,在校学生贫困生比例超过40%。  相似文献   

3.
做好高职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以及高等教育成本的逐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贫困生数量也日益增多,贫困生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家、社会和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这一体系对于解决我国贫困生就学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8~15%,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比例更大。因此做好贫困生的工作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高校贫困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高校工作的难点。一、高校贫困生群体产生的背景高校贫困生成为一个群体现象,是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而产生的。1989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高校开始收取部分学杂费。1994年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部分高校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占8%-15%。按区域、性质和程度对贫困生群体进行级差分类,提高资助效益,已成为国家资助政策施行与资助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分类比较方法,阐述贫困生按区域、性质和程度级差分类,提出构建贫困生资助绩效评价体系与资助政策创新,对于高校贫困生问题治理,提高资助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生在高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有所提升,高职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关注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十分必要。通过剖析影响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希望可以为今后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困扰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高达300多万人,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又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及救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 一般而言,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进程并不平衡,全国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这就使得部分来自这类地区或家庭的大学生,在高校招生实行并轨收费后,经济压力增大,甚至难以维系学业,出现了令社会十分关注的“高校贫困生现象”。据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学生(贫困生)要占到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家庭特别困难的(特困生)占5%~10%。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农村上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自然,贫困生所占的比例也急剧上升,据统计,贫困生已占到学生总数的40%~50%,特困生的比例达到15%~20%。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上半年报道,我国高校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0万。实证调查和分析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张兰君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定性研究表明:贫困生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我封闭与自卑现象突出、压力繁多与焦虑现象严重、思想认识与调适能力存在欠缺,其产生原因既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客观因素,也有贫困生自身主观问题.对贫困生加大资助力度,并加强思想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等能够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可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迫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心理扶贫,更需要心灵关怀。本文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模式的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逐渐增加,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由于我国个别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差,所以导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贫困生数量增加的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经济困难压力下造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的负性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群体,通过对该群体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选取徐州工程学院的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统计,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和贫困生心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量大面广,高校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及就业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高于普通学生.在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随之增多,由于家庭、文化、经济等原因,高校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学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据教育部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 ̄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解决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而高校贫困生的合理界定和划分,是保证国家减、免、贷、补等各项资助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由于全国各省经济情况差异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农林院校的比例还要大一些,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27%,贫困生中有30%左右的学生月生活费不超过300元,有16%的贫困生依靠亲友的资助完成学业,目前有近80%的贫困生参加了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工作,还有部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贫困生,学校不仅提供岗位,还在第一时间内帮他们申请了政府部门的助学贷款,保障其生活、学习,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生利用假期打过工。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但是现有的资助体系关注更多的是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对他们心理健康关怀不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限制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有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已受到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心理问题严重而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上升趋势。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