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直译与意译之争到归化与异化之争,翻译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翻译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本文从归化/异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归化/异化的作用及其片面性,区别了归化和异化与意译和直译,得出了异化法将成为主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了政论汉英翻译的译法问题。首先 ,文章探讨了政论汉英翻译的特点。其次 ,通过对归化异化的理论阐释 ,揭示出随着各国语言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正确的译法应是适度的异化 ,或者说归化与异化有机结合 ,但总趋势是由归化趋向异化  相似文献   

7.
谭雪莲 《文教资料》2006,(15):156-158
长期以来,翻译中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本文拟对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各派理论依据、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并非固定不变的翻译模式或翻译策略。它们与文化、意识形态、文本性质、目标读者息息相关。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翻译,应有机地将归化和异化结合在一起,以异化保持原文的文化意蕴,以归化准确再现文本意义。本文以哈萨克谚语翻译问题为例,试析归化与异化原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译文的归化、异化问题一直是翻译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中英文学作品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并非对立,而是互补;译者应综合考虑文化因素,归化和异化同时并举,有所侧重,又有机互补。  相似文献   

11.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异化的翻译也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词语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采用异化译法(这是不同于其基本翻译策略的反向译法)的场合和条件,并对这些例句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这一研究表明,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并非只运用归化手法,还在译本中灵活运用了异化手法。就单个译本而言,异化或归化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翻译策略,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各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翻译界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转向翻译的异化和归化的过程,标志着社会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障碍越来越被译者所重视,过度的归化或者异化不利于原文的风格和思想的再现,本文主要论述归化和异化需使用得当,不可过度片面强调归化或者异化单方面的作用,两者是一对对立而统一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17.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论文以张谷若《苔丝》译本为例,研究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理论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与异化相比,归化在中国一直占上风。然而,在上个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种“扬异贬归”的趋势。本文首先讲述了“归化异化”与“意译直译”的区别,然后解释了“扬异贬归”趋势的原因,并且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分析了归化异化在几种具体文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座桥梁,同时翻译也是一种博弈。翻译策略中文化和语言差异所带来的困惑对归化和异化翻译手段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归化和异化这对矛盾统一体成为翻译博弈论中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也揭示了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