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文珍  卢迪  刘湘渼 《传媒》2024,(7):27-30
当前,我国地市级媒体融合进入加速发展期。5G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要基础,地市级媒体开展的5G技术应用实践,探索了“5G+新装备”“5G+云直播”“5G+新业务”“5G+多技术”数字化赋能媒体融合的四种模式,实现了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和改善。5G时代,处于全媒体传播体系“第三级”的地市媒体面临机遇与挑战。依托5G技术优势,进一步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内向嵌入媒体生产链条,外向连接平台与用户,纵向贯通四级融媒体,横向联系各行各业是地市级媒体加快推进深度融合的立体化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2023,(6):29-32
系统观念是各级各类媒体做好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应对全媒体时代新挑战的有效“钥匙”。近年来,人民网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战略性布局,不断强化融合发展支撑体系、内容原创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新型内容业务体系、国际传播体系等系统化建设,稳居新媒体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3.
三峡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为突破口,整合全媒体传播资源,组建融媒体报道专班,探索全媒体报道形式;深入践行“四全”媒体理念,探索全平台互融的“全效融合”传播路径。在新春走基层专题报道中,直播“打头”,报纸“提气”,新媒体“升华”,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程谟刚  常玲  秦斌 《中国记者》2023,(1):99-101
<正>沈阳日报社(以下简称沈报)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报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整合新媒介,通过以指尖App、沈阳发布新媒体矩阵为核心平台的“全媒体工作室+5G直播”模式,探索了区域性中心城市报业集团在新形势下,以“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的内容和服务,构建对外传播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毕园 《传媒》2023,(20):44-45+47
近年来,在传播媒介的拓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体验型”新闻节目异军突起,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媒体声量,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新型的“体验型”新闻节目也将“体验”的概念与视频博客(Vlog)等新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在内容生产中不断实现媒体的融合与跨界。本文在阐述“体验型”新闻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在全媒体时代内容跨界中的特征与相关新闻节目制作的创新路径,为新闻节目在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红  胡年 《新闻前哨》2020,(2):75-7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媒体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媒体最终融合与发展的结果与目标,因此媒体需要进行更加彻底的组织结构调整。面向5G构建全媒体传播生态,新时代的媒体融合创新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变革,面向5G的全媒体生态构建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主体、多种形态中建立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并更多地关注文化、意义等。  相似文献   

7.
陶然  段吉平 《新闻战线》2023,(17):59-62
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媒体架构、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为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拓展的新空间,也带来新挑战。四川日报依托“六个一”全媒体传播行动,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向总书记报告”,强化全媒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走深走实,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实现内容丰富化、实现传播平台丰富化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好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出完善传播渠道、积极联合网络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新媒体共享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推动省级电视媒体的深度融合,要在理念、内容、形式、技术等层面上实现创新发展;要形成"报、广、视、网、端"融媒体传播矩阵,融合、整合、联合相关资源,实现融通共享,从而在信息时代开创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提到两组词“探索、创新”“担当、作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时代在发展,传统媒体已不再是单一的运作模式,进军全媒体时代的号角越吹越响,媒体宣传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新媒体的兴起,促使传统媒体创新转型。人工智能、AI技术等灵活运用在宣传中,一改往日传播形式单一的特点。时代在呼唤,时代在助推。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全媒体发展的要求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需要树立媒介融合发展意识,探索自身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本文在对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确保广播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环境,抓住新媒体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树弘  颜明华 《传媒》2023,(14):32-34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道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数字经济、网络社会和新兴数字文化日益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尤其具有紧迫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明确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价值与诉求,廓清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技术驱动、内容升级、平台聚合为着力点,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我国四级党媒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地市媒体,既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更是覆盖全国、贴近基层的重要宣传阵地。早在2020年6月,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强调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建立起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内容建设是一个老话题,但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依然是一个新课题。无论是过去常讲的“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16.
王乐乐 《传媒》2023,(18):57-59
<正>媒体融合跨界发展是时代之问、必由之路,而央媒地媒联动、深度探索融合是媒体跨界的新路径。2022年,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新华网浙江频道,创新构建合作项目——“世界青年科学家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传播中心”),在媒体经营跨界转型上发力,为媒体融合突破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和渠道拓展做出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在三年深度参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下简称“青科会”)、提供会议政务服务的基础上,温州晚报通过理顺合作关系,发挥地方媒体的接地气和央级媒体接天线的优势,协同创新峰会政务服务,从媒体转型为宣传服务者,搭建了青科会中央厨房和全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传播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的广播媒体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对此,广播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谋求创新发展之路,将新媒体和广播媒体有效融合,促进媒体传播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术动态     
众专家议媒体融合,人才与业务是焦点2015年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北京印刷学院、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公司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电子网络编辑年会暨数字出版与新媒体研讨会在北京印刷学院召开。来自全国的80多名学者专家围绕"融合发展:新媒体、新常态、新机遇"的主题,就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媒体融合与国家传播战略、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编辑、新媒体技术与现代出版、媒体融合与数字化转型及实践、全媒体人才培  相似文献   

19.
在先进技术支撑下,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是时传统媒体的升级和延展,但它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在不断进行新媒体化.这种新旧媒体的融合,营造出一个全媒体的传播环境.全媒体在不排斥任何一种单一表现形式的前提下,整合各种媒体的核心价值和优势,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传受关系,开创了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新传播时代.在新传播时代,内容仍将是媒体竞争的核心,网络媒体的广告优势将不断展现,三网融合将创新广告理念,以精准定位的直邮传媒将深受广告主青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46-54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媒体形式推陈出新,媒体从内容、渠道、功能各个层面高度融合,“全媒体”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如今,报刊全媒体在新闻生产、渠道覆盖、内容复用、传播策略等方面的格局业已初现端倪,有的报刊已经在新媒体形式的包围下“杀出一条生路”,有的却陷入了全媒体迷思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