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义。在现实性上,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体认着民族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意涵之主体认同,而且固基着其“五个认同”归属确证之价值自觉,其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滋养,弘扬于革命文化之精神赓续,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内涵熔铸。基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场景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中厚植文化自信之历史根基,在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精神中夯实文化自信之精神底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时代精神中激发文化自信之内涵活力,既共演着文化自信自强价值理路的实然面向,也基于实践论域澄明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自信为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对于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坚定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当前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践行文化自信,也必将有力促进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进行探讨,认识到民族文化自信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关系。民族文化自信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内在动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文章旨在探讨民族文化自信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和推广、利用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推动民族文化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应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度等,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寓意深远。要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甄英英 《海外英语》2024,(6):238-240
民族文化自信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基,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当代年轻人肩负着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而学校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与继承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部分,对培养新时代传统文化接班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并围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可以体现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内容、形式、意义、发展的认同和肯定,是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的一种自信。文化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不可避免,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应对文明冲突、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始终不动摇,也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自信对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并从信念坚守、融合发展、创新传承和实际践行等方面提出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自信”被写入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开展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相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事关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民族文化结构角度讲,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上升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从文化性质角度讲,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文化自信根植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个内核,两者最终统一于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9.
刘畅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46-14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下,承载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从教育生态系统中与个体关系最密切的家庭教育出发,探讨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应提供的精神动能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最终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概念,文化自信自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关键力量,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思政课的使命。文化自信自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自强,要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以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9,(2):30-3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是凝聚民族复兴无穷力量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既要传承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更要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全民的文化自觉——自觉树立文化主体意识,自觉保持民族文化特色、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而这种文化自觉的基础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和文化了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下民族文化的种植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精神生活和文化追求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同时逐步确立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进而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提供必要支持。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优秀家风的传承和有效弘扬,确保文化自信和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发展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这样才能促进文化建设,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使人们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基于此,本文以安阳市为案例重点,探讨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对南阳市优秀家风进行传承和发展实施策略等内容。在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中,家风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家风也是十分典型的传承性文化,  相似文献   

14.
包含民族音乐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播对于学生提升音乐综合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本文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研究了中小学民族音乐传承,为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小学民族音乐的传承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对本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一种信心与信念。它既是维护和联系本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也是从根本上决定该民族历史走向的文化底气。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经过优化的日本文学方向研究生课程以文化自信为指导,树立中日比较视野与批判意识,引导学生以东亚乃至世界性的眼光审视日本文学的内部规律与审美特性。其特色课程“中国文化与日本近现代文学”以中国文化为重要参照,探讨中国语境中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形成机制,通过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内涵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曾繁雄  梁惠 《广西教育》2022,(6):32-34+67
本文分析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自信观构建中,存在文化适应、多元文化思潮影响的问题,以及在自我构建中遇到的困难,阐述文化自信观构建的价值遵循,探讨通过“全员化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信息技术赋能文化自信观育人载体、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育人素材、打造文化育人创新团队等路径构建文化自信观,从而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壮美广西,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安全是指文化主体不被其他文化所取代或同化,保持文化独立性、完整性的状态。文化自信是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与自觉践行。文化自信是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时代文化的重要力量,对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的价值文化、政治文化、传统文化、意识形态面临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建议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主流文化等方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间交流的日趋频繁,各种文化思潮交织在一起出现多元化趋势。民族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农牧区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中华文化了解较少,易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迷失方向,表现出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本研究以甘肃某民族高校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600名学生和16名英语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试图从制度保障、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及评价体制等方面为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落实立德树人,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进步的心理根基,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心灵钥匙。充分认识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科学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对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现实境遇中激扬中华文化色彩,在未来向度中书写文化强国新篇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均源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精华的梳理、荡涤和发扬,源于真正文化基因的探求、开掘和发展。以我国民族文化的实情为依托,从民族文化内涵着手,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和民族特色产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整合中华民族文化的理念,才能提炼并传播符合时代潮流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