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时代课题与努力方向。以有效国际传播路径构建为研究视角,我们要夯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国家实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倡导"平等包容"的国际传播理念,拓展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环境下,哪个国家和军队的国际传播能力强大,哪个对世界的影响就会更大。一直以来。美军为改善自身的国际形象,增强“软实力”,不断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夺取舆论战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8):84-92
国际传播概念的话语演变与选择,是一个社会知识生产的过程,与全球化转型进程紧密关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因此必须在正确的理念下进行科学抉择。当前以反全球化运动为特征的全球化转型,有利于中国再次理性审视国际传播概念内涵,并在国际传播场域重构的斗争中,确立新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中锋 《出版广角》2022,(20):52-5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对出版业及文化界来说,既是新目标、新机遇、新任务,也是新征程、新挑战、新考验。文章重点围绕当前国内水出版的发展态势,着重阐述水出版与水文化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就未来一个时期如何通过做优中国水出版、弘扬中华水文化,以切实加强水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对有关实践问题进行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石泉 《新闻记者》2012,(10):83-87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受世界关注的程度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国在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soft power)要远远落后于其经济增长的"硬实力"(hard power)。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的对外形象塑造,加大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开展中国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的力度,树立中国健康的国际形象。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一些必须的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播能力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面对纷繁的世界,未来的传媒人必须拥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传播的规则,善于使用国际化的语汇,有能力与全球媒体站在同一个平台展开角逐和竞争。  相似文献   

7.
刘芳 《传媒》2011,(10):70-72
媒体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传播能力,包括媒体规模、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垄断权,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得国际事务发言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力求在国际舆论竞争中赢得主动,进而提升本国主导或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秦璨  白一惟 《传媒》2021,(19):31-3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纷纷借助互联网探索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之路,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对外传播方面,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彰显出诸多新特征.《中国日报国际版》作为我国主流媒体国际化传播的成功案例,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报道形式、培养引进人才、贯穿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发展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争取国际受众的认同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环节。从概念看,自我维度的认同是人在道德视界中的自我确认;互动维度的认同是个人主体对他人他物产生的认可和归属感。根据这两种不同定义,认同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道德视界中自我确认的形而上的自我认同研究;另一类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合意的形而下的社会认同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多视角的认同研究为国际受众认同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术参照。未来认同研究将转向跨学科和跨文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智能技术精化受众调查和实验,以理论研究引领传播实践,让国际受众认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同路人”。  相似文献   

10.
雷锋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近年来,沈阳军区在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走在了全国、全军的前列,特别是在推动雷锋精神走向世界过程中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传播的载体,其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传播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入手,重点分析了影响高校学报国际传播能力的因素,并从争夺国际话语权、专业化办刊、扶持优秀学报、发挥主办单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学报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13.
李国辉  薛创  边振虎 《传媒》2024,(2):62-6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重要部署。本文从构建外宣传播体系、打造外宣传播矩阵、创作外宣文艺精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建好外宣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以敦煌实践为例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基于此格局而构建的世界传播秩序,从来都不是平等或对等传播.这就导致中国的国际传播处于被动地位,也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其自身经济体量不相匹配,几十年不懈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客观原因.平视世界意味着国际传播的质变阶段的到来,必将带来中国国际传播理念的更新以及传播策略的调整.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任务。如何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尽快打造一批具有全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期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试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谈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实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有关话题。  相似文献   

17.
朱宝元 《中国出版》2017,(13):15-17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我国最大的国际书展平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书展。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下,加强BIBF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包括书展自身软实力的提升,也包括书展服务走出去能力的增强。文章认为,要从完善办展机制、创新办展模式、构建办展体系三方面着眼,切实提升BIBF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不断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好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地方广播电视系统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是我国整体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重要的一环。目前,重要性意识不足、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方法不当等原因制约了地方广播电视系统能力的提升,需要对症下药,以突破重围,提升地方广播电视系统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佳炜 《青年记者》2022,(18):74-76
以西方文明模式“化全球”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已经无法为“一带一路”倡议所引领的“新型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现实解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急需切换至“转文化”传播这一新维度进行考量。本文从四个层面提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转文化”创新路径:兼顾普适性与特殊性的文化杂糅、创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迷因产品、增强基于日常生活的软性议题挖掘、重视非国家叙事的复调式传播。  相似文献   

20.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