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体系的发展,必须经过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实证演练,打通常态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而构建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体系,需要充分融合版权生态系统,发挥版权制度的规范、保护与引导功能。文章从版权生态的视角出发,对其生态机理、生态价值以及生态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生态的技术赋能、功能优化与场景拓展,包括建构“虚拟现实技术+知识产权”的循环发展模型,完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贸易机制,推动虚拟媒介叙事产业版权创新应用工程建设,并提出实现技术守护主义下的核心技术突破,加强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规范体系建设,以推动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是现今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影视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变迁,在此背景下影视内容越来越成为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做好内容是影视产品的出路。本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从影视传播过程角度,就影视作品内容在媒介融合发展下的转变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影视传播者、媒介、受众等传播要素对影视内容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影视内容制作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荃  韩晶 《现代传播》2013,35(1):77-80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形态也一直处于发展和演变之中。媒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叙事方式的变化。近些年来,以美国影视作品为代表的影视叙事从单一媒介叙事发展成为多媒介环境下的超媒介影视叙事。它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叙事逻辑边界和时空限制,充分激发了观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媒介环境学发展历程,总结其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门派如何获得合法性、建立正规建制化学科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继承并超越麦克卢汉研究是当下媒介环境学完善理论体系,争取生存发展空间的基本方向。同时,结合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最新发展所带来的媒介革命的基本状况及影响,为媒介环境学的未来发展提出研究命题,即诠释正在发生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当代社会呈现一幅“微时代”的“微文化”景观,在此语境下,媒介叙事从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宏大叙事,转向新媒体为代表的后现代“微叙事”范式。从移动传播这一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野看,这源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已超越了工具论而上升至媒介化层面,作为一种制度化要素,新媒体的技术偏向是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断裂性,这决定了新媒体叙事隐喻了一种即时性、碎片化的微叙事范式。该范式转型从认识论的高度蕴含着重新衡量和表达事物的思维方式:“当下主义”,它在叙事中试图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一个时空瞬间,在聚焦当下的同时忽略过去与未来的向度,其本质上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后现代社会的数字时间观。  相似文献   

6.
邓晶心 《新闻世界》2023,(10):115-117
数字人文战略背景的确立以及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发展,为博物馆等历史人文机构的文化叙事带来机遇。基于玛丽-劳尔·瑞安对于数字时代叙事学的讨论,发现博物馆叙事运用多种模态的媒介形式,创造出跨时空、多时空的场景交互,并通过人的身体在场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未来应当继续坚守博物馆文化记忆和国民教育的功能,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创新叙事模式,提高数字媒介应用水平,最终实现叙事的力量以促进中华文化向内传承和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中国革命历程中较为典型的音乐文本,现已成为缅怀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媒介。现试以该案例考察红色民歌传播的具体形式及特征,从而发掘红色民歌近百年来传承的基本规律。研究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八月桂花遍地开》借用民歌旋律,实现了从生活叙事向革命叙事的媒介再造,革命时期伴随军旅足迹得以组织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多种文艺作品借此曲建构了大众的革命集体记忆,集体庆典通过仪式将其强化为民族记忆。  相似文献   

8.
刘煜 《编辑之友》2023,(11):83-89
作为媒介实践的跨媒介叙事在文本阐释传统之下已难以延展出新的知识增量,而来自媒介的物质性研究则凭借着对媒介的再发现以及其所串接起的众多理论资源,为走向媒介中心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制定了新的解读框架与核心议题:作为文本行动、社会行动以及感知行动的跨媒介叙事。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跨媒介叙事不只是满足特定需要的内容产出模式,还包括与技术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文化生产范式,其应拥有更为完整且开放的知识体系,同时涵盖深刻的社会意涵。  相似文献   

9.
朱瑞娟 《青年记者》2017,(13):45-46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新闻机构在内的新闻内容生产者需要通过不同媒介平台向用户传递新闻文本.尽管不同的媒介可以讲述相同的“新闻故事”,但是媒介形式会影响故事的叙事方式.①与此同时,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新闻传播场景中,受众体验也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提出挑战.新媒介技术的变革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也在重构新闻叙事.新闻叙述范式的创新更被列为全球新闻传播业三大发展趋势之一.②在未来的发展中,包括VR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必然对新闻业的发展带来更为纵深的影响,如何在新的技术平台讲好新闻故事,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于文 《出版科学》2016,24(2):20-24
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趋势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出版、影视、动漫等传媒产业实现互联网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媒介叙事对作品创作、使用和传播行为的颠覆使版权问题成为跨媒介叙事的发展瓶颈。从协同叙事和社会化叙事两个维度对跨媒介叙事的行为本质进行透析,分析植根于这两种新型创作方式中的版权冲突,进而从版权许可制度创新、版权经营制度创新和版权法配套改革三个角度对版权冲突的应对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厘清虚拟现实媒介的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感官、认知和时空维度提出虚拟现实媒介具有感官延伸、身体返场、再现和超越三个核心特征。基于此,进一步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出发,系统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的三类叙事形式及其实践案例。其中,虚拟现实媒介交互式叙事基于叙事环境构建和叙事规则规划,能够让用户感受具身参与故事体验;虚拟现实媒介沉浸式叙事重视用户的心理体验,通过感官复现与自然的叙事引导和交互,帮助用户获得多层次沉浸体验;虚拟现实媒介跨时空叙事形式则借助时空构建和时空多维转化为用户提供跨时空体验。  相似文献   

12.
杨睿 《传媒》2021,(21)
近年来,VR(Virtual Reality)作为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发展的技术产物,已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学界关于V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前景上,以及警惕VR技术背后引发的伦理问题等.由刘宏宇、袁子涵所著的《未来已来:VR的商业开发与媒介传播》一书正是立足于这一研究基础,以VR技术的实质为根源,研究其发展脉络、媒介应用、商业前景、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梳理该领域文献的基础上,指出虚拟现实的媒介转向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发现学界集中探讨了虚拟现实媒介的多维属性与概念界定问题;检视虚拟现实媒介在多个行业的应用及其影响,发现它在新闻和影视领域变革了内容创作和受众感知方式,与游戏的结合在拓展应用场景的同时引发了对其现实影响的进一步讨论;盘点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成果,指出叙事视角分析、叙事参与者角色转变、叙事线索多元化、叙事空间转移与交替变化等均为学界重点研究主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另外,也展示了对虚拟现实媒介的批判性观点,即其在隐匿传者而彰显受众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存在内容真实性掩盖客观性和受众理性退化的诸般隐忧。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经典叙事学到新叙事学,叙事学经历了一个从单数到复数的转变。叙事学研究,也从寻找普适的叙事模式转移为探究叙事与社会、文化、历史、读者及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诸如认知叙事、社会叙事、媒介叙事等研究领域。本文试图通过对叙事学阶段性发展的梳理.探寻叙事理论对媒介研究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贺旖旎 《今传媒》2022,30(2):88-91
互动剧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呈现出媒介发展的"人性化趋势",改变了传统电视剧的线性叙事和单向传播信息的弊端,革新了观众与影视内容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补偿功能,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在补偿性媒介理论视阈下探讨互动剧表现出的受众赋权、交叉叙事、交互性等新特点,总结了互动剧"补偿"自身发展时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互动剧的传播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为进一步探索研究互动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传媒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媒(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是人们传递交流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或载体的角度,论述了传媒发展对图书馆造成的影响。通过传媒对图书馆8个方面的影响的论述。说明图书馆发展离不开传媒的发展,传媒形式上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会带来图书馆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毛瑞芳 《今传媒》2014,(4):120-121
媒介叙事是叙事学研究在传媒领域的一个分支,叙事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媒介。随着媒介的不断演进,新媒体与新技术催生了叙事模式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超文本叙事、超媒体叙事和开放式叙事。实践证明,新媒体叙述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其最大功效离不开编辑媒介素养的提高,本文以"讹人大妈"与"辱华洋人"事件为例,进而探讨新媒体编辑提升媒介素养的意义以及途径,旨在为新媒体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毛瑞芳 《报刊之友》2014,(4):120-121
媒介叙事是叙事学研究在传媒领域的一个分支,叙事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媒介。随着媒介的不断演进,新媒体与新技术催生了叙事模式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超文本叙事、超媒体叙事和开放式叙事。实践证明,新媒体叙述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其最大功效离不开编辑媒介素养的提高,本文以“讹人大妈”与“辱华洋人”事件为例,进而探讨新媒体编辑提升媒介素养的意义以及途径,旨在为新媒体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跨媒体叙事生态,无论是在媒介种类、文本内容的选择或是创作创意的流程上均有其特色之处。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叙事形式,跨媒体叙事具有较强的生态特征,因此,对于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叙事生态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叙事生态,再从工程理念与跨媒体叙事的结合两个方面分析媒介融合与传播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影响群众的思想观念、带动群众创作和草根创作两个方面分析媒介融合时代的跨媒体叙事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