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ChatGPT自发布以来获得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知识生态系统和知识传播路径两个方面分析了ChatGPT的知识传播模式,然后从提高知识主体知识创造能力、优化知识传播环境、提高知识系统的运行效率、知识路径的多渠道实现和构建持续改进的创新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基于ChatGPT的知识传播模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晨 《科技与出版》2023,(6):98-106
对于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判断,从理论视角来看,赋予版权与“人格价值论”的契合度不高,无法获得正当性辩护;从实践视角来看,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投资者或使用者赋予版权均缺乏可行性与现实动力。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投资者并不“热衷于”取得生成内容的版权,因为维权成本过高且影响了其技术服务的“订阅制”收入。另一方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赋予版权很可能会影响人类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引发创作惰性。因此,合理选择应当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辅助人类创作的工具,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视为人类进行创作的公共素材资源;而人类创作者获得版权的保证则是在人工智能生成素材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差异化”的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3.
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工具能够根据问题智能生成内容,而不是简单调取预设答案和已有内容。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变革力、推动力的技术群,ChatGPT的上线带来新奇体验、用户卷入、新赛道和引发变革等方面有巨大震荡效应。智能内容生成是正迅速演进的智能变革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从“知识”维度观察,智能内容生成在知识萃取、知识生产、知识传播方面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改变与挑战。与人工智能共生是智能变革中的应有思维与生存方式:应深刻认识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能动性,以智能思维认识并应对智能内容生成带来的变革;以探索思维运用智能内容生成工具从而获得高质量知识性内容;提升智能素养,研究制定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发展、运用相关的规则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工具的运用在伦理、规则、法律约束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智能生成内容(AIGC)成为继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后全新的内容生产模式,各类AIGC应用在海内外市场上广受关注。文章从关键技术、生产主体、版权主体/确权、市场主导力量、虚实关系等方面入手,廓清AIGC带来的产业结构性变革,对AIGC所带来的加剧“信息茧房”、造成信息失真、产生技术伦理及增大版权管理难度等问题进行说明,进而提出基于风险分类的动态治理、基于主体职责的系统管理、基于全球视角的协同治理等措施,以期为AIGC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婷婷  张艾末  李诗语 《视听》2024,(4):153-156
随着第三次技术浪潮的出现,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产品为编辑出版行业注入了新活力,推动数字出版业智能化转型升级。ChatGPT在内容生产、文本服务、内容传播以及智能协作等方面展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造假、技术依赖、认知偏差及版权纠纷等问题,加剧了数字出版业的生存压力。这就需要数字出版行业不断优化升级,在技术优化、个人素养提升、平台自律以及完善立法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突破,共同推动技术向善的红利普惠。  相似文献   

6.
学术写作是ChatGPT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文章以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词、句、篇3个维度出发,使用词性标注、n-gram等文本处理方法对ChatGPT和人类产出的论文引言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将判断学术内容是否由ChatGPT生成视作一个二元分类任务,采用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文本分类实验,并使用SHAP方法对文本结构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hatGPT在描述有具体时间节点的事实性信息和引用政策文件或研究报告等方面表现较弱,生成引言的篇幅较集中,撰写论文相较于人类更加“循规蹈矩”;查重工具通常无法准确检测出ChatGPT生成内容的原创性,但分类模型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出引言是否由ChatGPT生成,平均句子长度、词汇多样性和文本长度是影响分类结果最重要的文本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昝小娜 《现代传播》2024,(2):148-153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ChatGPT是AIGC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开路先锋。研究首先揭示了ChatGPT内容生产的微观机制,提出了ChatGPT内容生产系统模型,由此决定了ChatGPT填平知识鸿沟的微观机制和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智力分布曲线,建立了ChatGPT可以填平的智力鸿沟(Ip)的定量数学模型,为具体评估ChatGPT提升宏观传播效果(Ema)提供了定量基础,从形式上构造了宏观传播效果(Ema)和知识鸿沟(Ip)之间的函数关系,据此可以揭示ChatGPT提升宏观传播效果(Ema)的具体实现途径。研究发现了“高阶信息”的存在,提出了高阶信息的概念及其数学描述。提问次数越多,ChatGPT生成的内容越精确的现象,正好反映了高阶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翰宁 《青年记者》2017,(26):76-77
澎湃新闻的手机客户端2014年上线,至今已有三年,从最初的专业主义好评,到后来的盈利模式质疑,再到现在的差异化生存,可以说,内容的扎实是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当中保持强大传播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于内容与传播力关系的研究并不常见,范以锦教授曾将“传播力”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内容传播力、平台传播力、“声誉”传播力,并认为内容传播的社会价值不仅未下滑反而上升了,而且用户对优质的内容服务的需求远远未得到满足.对于移动客户端媒体,研究者们也从技术层面、传播理论和生产机制等方面进行过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现象级的技术应用,ChatGPT不仅给多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也对现行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其在自然语言生成应用场景下的生成内容引发了可版权性和权利归属等论争。基于对著作权法、ChatGPT的技术发展和生成内容类型的分析,本文认为,ChatGPT在自然语言生成应用场景下的生成内容在现有著作权法系统下无法构成“作品”,内容生产和模型训练分别对著作权核心理念和合理使用原则提出了挑战,生成内容的利用有可能引发道德和著作权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10.
谢梅  王世龙 《新闻界》2023,(8):51-60
ChatGPT“火爆出圈”后,其快速性、同步性、多端性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受到广泛关注,过往结果取向的知识产权治理,越来越难以契合形势发展,过程型和结果型并重的风险治理正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在对已有成果述评和风险源研判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生态构成,经过对数据来源、算法嵌入、平台集成、用户反馈四个维度风险派生路径的分析,发现存在着披露未许可、虚假不真实、偏见放大、偏差隐藏、被恶意使用、不道德取利、理性致瘾、小概率惊恐八类风险;进一步对AI嵌入内容生成的产生原理及作用机理进行解构与深化,提取出风险治理的隐私保护、说明责任、公平无歧视性、透明可解释性、防第三方侵害、政府责任、人类控制、增进人类价值八项原则;并推演出了开展AI数据的镜像审查治理、促进算法和内容的同步治理、推动生成内容的对象治理转向智能平台的生态治理、实施内容生成和渠道推广的风险共担治理四方面的建议,建构起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系统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11.
12.
聊天机器人是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成果,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从弱人工智能开始向强人工智能过渡,但本质上仍属于人类的工具。聊天机器人的内容生成需要在数据存储的基础上,通过算法选取需要的数据并进行重组,此后被加以使用,所以相应地产生了数据挖掘、内容生成与生成内容使用三个阶段的版权风险。由于生成和使用行为的多样化,其版权风险治理需要“内外兼修”,也就是通过技术监测、司法保护、行政监管以及平台自治共同作用于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究ChatGPT生成与学者撰写的中文论文摘要之间的异同,为AI生成学术论文检测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以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为例,分别抽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近3年各500篇高被引论文,基于获取的论文题目采用Prompt方式应用ChatGPT工具生成对应的摘要文本,构建数据集合;其次,采用9种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对ChatGPT生成与学者撰写的摘要文本进行分类检测;最后,从文本特征、主题模型、ROUGE评测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揭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结果/结论]基于数据集所训练的主流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分辨摘要是AI生成还是学者撰写,其中BERT和ERNIE的效果最好,而机器学习算法中RF和Xgboost效果最好。ChatGPT生成的摘要字符数量、句子数量较学者撰写的要多,关键词多为模版化的转折性词语;两者的文本主题大部分相同,在“学科体系”“数字人文”等主题上存在差异;ROUGE及余弦相似度定量分析表明ChatGPT生成的摘要与学者撰写的摘要文本存在明显的“形似”而非“神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语义分析视角出发,考察了战 争(军事)词汇在新闻文本中的隐喻功能,并探 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机制。结论认 为,有关战争(军事)类隐喻形成新闻传播理 念,涉及到社会诸多领域;由于战争文化结构的 长时期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集体无意 识,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新闻工作者而 言更为明显;这种隐喻意义上的新闻视角已得到 受众群体的默认,并预测战争隐喻下的新闻传播 观念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李宇 《传媒》2014,(18)
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电视的传播形态,也影响着观众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电视最初的意义在于休闲,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找到类似于看演出、观比赛、读小说或听收音机的乐趣,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人们观看电视节目后必然会有分享的冲动,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条件。可以说,传统电视与社交媒体之间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关联和互惠关系。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公布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
李春艳 《传媒》2024,(2):43-46
ChatGPT的出现,推动媒体智能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加快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的改变。其强大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及分发功能,给传媒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之伴生的媒介伦理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在传媒业的应用已呈不可阻挡趋势,其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是传媒业必须认真对待并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智能传播时代,传媒业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新技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论述精神,正确认识和科学应对ChatGPT给传媒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识变求变应变,积极探索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为受众提供更具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的信息服务,迎接智能传播新时代的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70%~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重要一点离不开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历史证明,新闻传播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新闻传播功能的发挥深受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从中国的农村实际来看,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心理和思维习惯,制约着新闻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界》2017,(6):24-29
科学技术推进社会快速进入智能化应用阶段,并正在形成"互联—物联—智联"的社会新常态。网络世界逐步从互联网络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的物联网络世界,并依托数字技术向智能世界迈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推进了智能时代,并促进新闻传播媒体+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在逐步成型的智能传播不断地推动着新闻传播媒体在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创新也推动着新闻内容的动态化传播理念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在智能生态条件下、新闻传播在创新融合实践过程中智能传播的形成所带来的"动态内容传播"及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发生后被网络舆论迅速推向大众视野中,导致公益机构公信力急剧下降,社会捐赠数额锐减,同时也使得公益机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郭美美事件、苏田田事件、佛山死婴事件等。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一些公益机构更改宣传策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更换公益宣传版面,线下组织多种多样的公益形式活动,积极对外宣传,诸如媒体募捐慈善活动、公益广告的刊登与播放、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帮扶等。基于以上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内容的研究,探讨公共危机对公益传播的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