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超常教育是针对智商超常儿童,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的一种特殊教育.亦称为"优才教育"或"天才教育".它并不是仅仅通过缩短学制、加快速度、提高难度来使超常儿童达到较高的学业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英才才是它最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超常”就是超出常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智力分布是呈常态分配的。智能极高和极低的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中等,属于常态范围。超常儿童就是智力非常优异的儿童。这类儿童在我国古代称为“神童”,国外叫“天才儿童”,这类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3%—1%,是儿童中的少数。但他们是人才资源中的“富矿”,如果能早期发现,给予正确教育和培养,就可以早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为了发现,鉴别和培养超常儿童,就必须对超常儿童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关于超常儿童的内涵关于什么是超常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有过许多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下过多种定义。随着超常儿童研究的深入发展,随着人们对智力涵义、实质及组成等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超常儿童的概念也不断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你不聪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毕生致力于观察研究智力超常儿童的成长情况。他选择了1528名智商超过130的中小学生,对他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踪。 特尔曼去世后,心理学家西尔斯等人继续他的事业,一直追踪到被研究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时为止。这项旷日持久的研究表明,智力与成就并不总是成正比。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常常不是当年老师和家长认为十分聪明的孩子。 在男性被调查者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的明显差别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个性品格的不同。谨慎、有进取心、自信、不屈不挠、坚定性最终成就了那些成功者。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我国各地相继办起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在我们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实施群体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对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确定超常儿童教学原则的依据1.超常儿童智力超常,但不是“神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超常儿童的观察、感知、记忆、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品质和求知欲等,确比常态儿童处于明显的优势,但他们不是“神童”,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2.超常儿童智商高,但非智力因素不一定都好。超常儿童智商都比较高,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系数从实验统计看仅是0…  相似文献   

5.
关于超常儿童成才因素的调查分析□李淑艳一、引言众所周知,超常儿童主要表现为智力超常,但从近年来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中发现,我国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相比,在非智力因素上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即他们在抱负、独立性、好胜心、求知欲、坚持性和自我意识方面都优于常态...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取得成功,仅有发达的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个人的人格特点是否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追踪研究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经过30年的追踪研究之后,发现这1500名超常儿童中有的咸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对这两类人智力和人格特点进行分析的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超常儿童教育不断受到关注,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技巧性强,同时精力和体力相对同龄孩子更加充沛,更加渴望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因而超常儿童的学习需求与传统学习方式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分析了超常儿童移动学习现状,提出通过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促进超常儿童的学习方式,以期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中国大陆超常儿童教育研究工作,起步于1978年春召开的全国心理学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超常儿童追踪研究协作组,在全国开展对超常儿童、少年的调查研究和追踪。此后的5年,该协作组追踪调查了10咯超常儿童,以及对5000名3~15岁常态儿童和少年进行了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观察及记忆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编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的参照指标和方法。1984~1988年,他们又集中主要精力,对超常与常态儿童的非智力个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编制了非智力个性因素的测验问卷,为诊断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9.
有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几名4岁儿童面前各放一颗糖,对他们说:你们可以现在就吃掉这颗糖,但如果谁能等一会儿再吃,就能吃到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地吃掉了面前的糖,也有几个决定等下去,结果他们真的吃到了两颗糖。10多年后,这几个有耐心的孩子明显比同龄人成绩优秀,也更受同伴和师长的喜爱。这个实验证明,人的情商的高低影响着人一生的事业,情商高的人有耐心,不怕困难,易与人合作,从而更容易成功。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发现有的原来智商很高的孩子并没有取…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王安石的《伤仲永》到现代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及中国重点大学举办的少年班,国人对超常儿童给予了大量而持久的关注。然而令人颇感遗憾的是,无论是一般公众还是许多学者,大家对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并不十分了解。建立在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基础上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关于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专著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编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中的《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施建农、徐凡著)使上述现象大为改观。初略读完全书,我们发现,《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立…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发达国家对学前超常儿童(又称天才儿童)的教育极为重视。美国学者詹姆斯·约翰·加勒格尔在《天才儿童的发现和教育》一书中,介绍了美国一些研究人员提出的学前超常儿童的特征和教育目标。一、学前超常儿童的特征1.渴求知识。超常儿童的知识极其丰富,他们很想让这些知识发挥作用。有段时期,他们可能很想把他们知道的东西告诉你。2.需要感受到学习中的进步。教育中应该用各种方法使超常儿童有学习的进步感。在开始学习某种内容时,他们应该知道自己原有的水平和将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我们先后了解到石家庄市附近有两个智力开发较早的儿童。为了探讨超常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国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方法,我们对这两个孩子作了调查。除了访问其家长,检查他们的作业外,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学业和智力方面的测验。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问及原因,他们总是说自己的脑子不好使,记忆力差等。其实,并不是这些同学的记忆力不好,而是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记忆力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没有多大的差异,具有超常记忆力的人的确有,但往往也是后天锻炼的结果。既然记忆力是发展的,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呢?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然后你们  相似文献   

14.
超常儿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超常儿童鲜为人知.因此,他们得不到适当的教育与培养,失去了充分发展而必须的专家帮助,因而有些超常儿童的才能被埋没.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超常儿童是指理科型的超常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一般超过常态儿童一至两个年龄段。他们的智力优势,大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那么,超常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对普通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一、关于早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摘     
“超常”儿童还需要帮助一般认为,只有弱者和学习不利的儿童,才需要我们给予帮助。事实并非如此。“超常”儿童也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根据他们的特殊需要、潜力、水平和特点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然而,由于分层教育的缺乏,大多数“超常”儿童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并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帮助,因而他们没有比众多智力中等的儿童发展得更好。这些“超常”儿童被平庸的教育消耗和埋没,他们的成就动机变得日益低下。由于在认知上这些孩子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加之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们时不时地成为班里的小丑,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低…  相似文献   

17.
超常幼儿个性问卷表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问题的提出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各地成员提供的超常儿童个案研究报告中,除了有关这些儿童的智力特点以外,都涉及到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协作组总结了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共同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普遍存在偏重智力教育忽视个性品质培养的现象。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曾对1000多名儿童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调查。调查表明:有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在以后的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就,声名显赫;有些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究其原因,那些获得较大成就的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执地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即使遇到多次重大挫折仍不动摇。那些一事无成,默默无闻的人,往往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机遇。可见,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0.
超常儿童的教育不是培养出超常儿童,而是为超常儿童提供的教育。任何宣称可以将“每个儿童培养成天才”的方法,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复制一个家庭和孩子之间所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