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郁婷曾铮 《视听》2016,(11):70-71
虚拟数字技术引入纪录片制作环节以来,在为纪录片带来全新的展现形式的同时,亦引发了关于"真实性"的论争。在数字时代,虚拟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的质感与观赏性,以及相应的市场空间。本文着眼于中国数字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发展优势、应用要求、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刘艳秋  宋志宏 《东南传播》2021,(11):139-141
私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在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以个人化的视角填补了传统纪录片的空白.私纪录片在早期因其自我、私人化的表达,在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和社交化媒体环境不断扩展,私纪录片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和个体属性,在题材选择、影像制作、传播路径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逐渐向公众化转型.呈现出自我疗愈与共性表达、自我认同与社会共鸣、私人影像与社会版图的有机融合.私纪录片的个人叙事与传统纪录片的宏观叙事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像记忆,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电视纪录片逐渐式微。在新媒介技术推动下,为了顺应时代变化,纪录片也逐渐演变出来一种新形态,即微纪录片,新媒体也成为传播纪录片最便捷的渠道之一。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分别从内容创作和传播渠道两个方面对微纪录片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微纪录片因短时长、个性化、深互动、篇幅小等特征受到了当代青年群体的热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鲜生史》以“陌生化”理论为指导,应用三维设计以及MR等虚拟技术,利用通俗易懂的戏剧演绎形式展现内容情节,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与主题定位,在技术与内容两方面深度融合,致力打造高质量微纪录片的内容生态,同时也为“互联网+”时代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5.
冯运生 《东南传播》2023,(10):138-14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纪录片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原题材纪录片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性等叙事方面呈现出一些集体特征及变化,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缺少变化,叙事视角多采用全知视角少主观视角,拍摄对象及观众的主体性不强,创作思路较为传统等。可以从有效利用故事化叙事,创新组合叙事结构,丰富叙事视角;重视纪录片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各方主动性;采用“内容众筹”的互联网思维,充分调动民间创作力量三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中原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张亮 《东南传播》2013,(5):16-18
近年来,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纪录片在全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疑虑。在国内,《故宫》、《圆明园》、《1405郑和下西洋》、《复活的军团》、《再说长江》、《昆曲六百年》等一系列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备受争议;在国际,《时间简史》、《2012启示录世界末日》、《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原子邦德》、《总统之死》等纪录片也褒贬各异。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纪录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以往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难以展现题材的局限,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担忧,即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本文从纪录片真实性方面思考,分析了三维动画技术的使用对创作纪录片的意义,旨在从理论上提升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曾经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纪录片是行业专业从业人员的创作特权。现如今,新媒体以及自媒体高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而言已经后来居上,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出现,不仅参与到了影视制作中来,更是将播放平台从大屏搬到了小屏。这样的变化不仅使得传播媒介发生巨大的转变,也更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机遇。纪录片不仅在传播媒介上有了不一样的表现,更是在本身的制作方面有了极大的创新,呈现出与传统纪录片不一样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8.
十集大型纪录片《雪板的尽头》全景呈现了冰雪运动纪实拍摄生产的技术书写特质,从遗产形成的技术性和传承性看,这部纪录片呈现出我国在冰雪运动的视觉传播方面的技术创新,技术书写表现了冰雪运动的空间美、动感美和人文美,也赋能纪录片形成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成为冬奥会纪录片的媒介遗产功能的重要表现维度。  相似文献   

9.
一、虚拟影像:一种影像的表意方式 什么是虚拟影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虚构"被解释为:凭想象造出来.而纪录片中的虚拟影像,准确定义应当是指纪录片中并非直接采自当前现实世界的影像.而更细分,纪录片虚拟影像则可划分为两个系统:(1)由艺术层面生成的虚拟仿真影像,即采用故事片的叙事手法,通过物或人的模拟、扮演,将已逝去的形象、场景、情节重现于摄影机镜头前并被拍摄、纪录为影像素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实再现、情景再现;(2)技术层面:完全借助电脑影像技术,取消摄影机作为传统媒介物的参与,直接生成有关过去场景的影像材料,如:三维动画、CG、数码合成特技之类.  相似文献   

10.
李佳咪 《传媒》2023,(14):53-55
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网生化转向”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迎合网络审美,因为纪录片的创作既要创新表达手段,更要坚持正确价值引领。本文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系列(《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呈现、精准传播三方面分析网生纪录片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其他网生纪录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纪录片是"微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非虚构的创作手法,将碎片化的素材用数字技术制作成风格简约、主题明确、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短小纪录片。系列微纪录片《城殇》在内容创作和艺术表达方面,呈现出与普通纪录片所不同的特色。在新媒体时代,其创作与传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微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永 《新闻世界》2021,(3):93-96
新媒体环境下,美食类纪录片成为网络平台中纪录片的"红海",其配音创作也呈现出一系列新样态。《人生一串》系列纪录片的配音创作在声音形象、听觉体验、声画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其他同类型纪录片探索创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以《人生一串》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互联网媒介下美食类纪录片配音创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霍玉华  钱淑芳 《传媒》2021,(9):66-68
网络时代,受众年轻化、观赏便捷化,对微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基于受众的情感诉求、认知诉求和体验诉求的视角,分析其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内容美、技术美和文化美.同时,从大众审美的视角认识互联网时代微纪录片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联,探讨多屏时代纪录片创作手段及创作形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金娜  王璨  陈威 《新闻传播》2022,(14):170-17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短视频获得飞速发展,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态崭露头角。面对全新的生态格局和市场环境,微纪录片在兼具传统纪录片基本特性的同时,融合新媒体时代特点,生成独具特色的风格样态与发展特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对微纪录片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叙事主题、叙事结构、视听艺术等方面坚守传统题材创作原则的同时,对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5.
4G网络时代来临,人们的观影习惯和审美发生改变,传统纪录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献纪录片正在不断尝试“年轻态”的表达,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文章结合国内近期较为突出的几部纪录片,从文献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视听语言的美学嬗变、叙事策略革新三方面,浅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虚拟参考咨询体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职能和特色,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相比,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技术支持、核心理念、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当前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技术、人员、标准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成长中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既能用纪实的眼光及时跟踪国内外重大事件,又能在普通的纪录片当中增添大众元素、故事元素、娱乐元素与世俗化元素,再加上动画特技、高速的节奏、时尚的音效、色彩的混用,画面的分割等具有后现代审美特征的形象化视觉元素.使得纪录片既具有承栽社会责任的凝重,又有故事片冲突不断、高潮迭起的娱乐,可以说做到了雅俗共赏,使纪录片重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VR全景技术使纪录片打破了"画框"的限制,在全景空间中完成叙事。因此,VR纪录片叙事方式也由传统的"线性叙事"向"互动式叙事"过渡。VR全景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以疫情为叙事背景,由来自全国的124名拍摄者联合创作完成,并入围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本文将从基于民间立场的平民化叙事视角、全景技术下的多重内聚焦叙事、VR技术下的互动式叙事等三个方面论述《我生命中的60秒》在叙事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熟悉的纪录片。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片是人类学的、理性的,属学术成果。在这个意义上,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等同,而与一般纪录片有异。从表述形式来看,人类学纪录片则又是鲜活的、形象的,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而与一般纪录片相同。  相似文献   

20.
2001-200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和2002年度国产电视纪录片总体发展平稳,没有奇峰突起之作。纪录片题材宽容度较大,部分纪录片表现出了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觉;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增多,而且制作质量比以往更精致;普通人题材依然占据这两年度纪录片作品的主体,但总体来看,这类纪录片依然欠缺对普通人群的真正关怀,呈现出记录的表面性和琐碎性。从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看,这两年的纪录片几乎都采用纪录手法。一部分作品纪实手法更纯熟,制作更精良,另外多数作品的纪实手法比较粗糙。2001、2002年纪录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争议纪实手法、多样化与纪录片本体价值的表达;市场化与评奖问题;“电视台制造”与民间作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