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愈发严峻,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实现生态文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生态文明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安徽省在发展进程中的优劣势,这是安徽省在生态文明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条件、环境质量、经济效率和生活水平四个方面入手,选取17个指标体系,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市2015年的数据进行建模,给出了安徽省及其各地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安徽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是现今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就必不可少的会涉及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的同时发展会使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对二者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备丰富话语体系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特点的崭新的科学论断,它根据社会历史规律界定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把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整体思维、人民主体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是贯穿资溪县二十多年奋斗与发展历程的重要战略。近年来,资溪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生产的双向互动与良性循坏,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红色资源优势利用不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引流能力待加强等问题,制约了资溪发展步伐。资溪县可以遵循以下路径通过“红绿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深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策划多元营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重要的表现形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一致;要加强环境法的执法力度;要强化环境道德教育;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厘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各基本观点蕴含的逻辑关系及其原创性贡献,有助于深刻理解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视角相统一,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何以必然,蕴含历史逻辑;坚持将古今中外的生态思想辩证结合,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何以科学,蕴含理论逻辑;坚持将国际与国内视野相结合,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何以实现,蕴含实践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进行继承与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据和远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完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是其主要的现实依据。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它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文章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向度入手,探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综合治理与监管,不断丰富并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是当前理论界的热点课题。现有研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概念、生成逻辑、体系结构、核心特征、世界向度、实践指向等论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基础探索。总体而言,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学术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较为系统性的认识、多元性的思考和深入性的探讨,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注入活力。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体系研究尚待完善、整体性角度考察不够、交叉研究薄弱等不足,有一定拓展空间。基于此,要推进多角度、跨学科深度研究,大力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要进一步加大理论创新研究力度,持续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理化水平;要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研究,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层次性;要持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逻辑,明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推进理路;要更加注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联系研究,深化对以“生命—生态”一体化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加大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案例的跨文化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20,(5):27-3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增长与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内蒙古新时期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路径,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针对性提出内蒙古转型发展阶段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路径,明确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深度融合新型生态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以期为内蒙古新型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和相关协调发展理论政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教学对建立生态道德体系的作用山东惠民县一中杨玉东社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道德体系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人类将跨越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进入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将是新时代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的大背景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却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提升到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其背后付出的生态环境的代价,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的深刻关注。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符合了生态哲学观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要求,即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进社会文明的进补。而今,要牢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和战略高度,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改变部分劳动者固有的尤其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和生活舒适的价值观。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希望之才,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层次、教育层次和价值观相对优秀的群体,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并使其向其辐射群体正向传递生态文明价值观则尤为重要。而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但其开展更是刻不容缓。基于这一矛盾,笔者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特点及其必要性,分析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着重指出高校应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将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并在生态文明教育的构建、实施、发展、推进和评估中以生态哲学为前提和指导思想,确保其正确的价值地位、实践意义和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视域下,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呈现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体系的建设。而基于生态文明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实践的哲学思维,能够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协同建设的目的。本文结合基于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探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探析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为指导,分析了安徽省长江岸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思想引领、绿色转型、顶层设计和政府协作等对策建议,切实保护和不断改善安徽省长江岸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体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的伦理建设对于确立当代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以及改变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前提。本文从生态道德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出发,探讨了生态经济伦理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体系来保障。高原藏区作为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选择符合高原藏区环境状况的法治化路径成为关键,加快生态自治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和弘扬藏族生态文化成为解决问题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理念的升华,是环境意识的觉醒,是发展观念的变革.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走生态文明崛起的科学发展道路,必须着力探索并构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教育、功能、技术保障等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内涵“五位一体”的框架结构和“十个坚持”的理论内容,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的生态经济理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与“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政治理论、“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生态社会理论,以及“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生态治理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迈向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