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婷 《新闻世界》2009,(11):196-197
本文试从戏剧艺术本体的探讨出发,从戏剧的艺术品格、形式衍生、社会功能、戏剧学科的课程设置等五个部分阐述笔者对于戏剧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蕴藏的特殊效能。  相似文献   

2.
新闻写作散文化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散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意境美。无论是场景的描写、环境的渲染,抑或是人物形象的烘托、画龙点睛的议论、富有个性的叙述、融情于景的抒情,以及独具魅力的写作风格,在新闻作品中同样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尽管新闻作品有别于文学创作,但隔行不隔理,其理亦相遇。新闻作品拥有意境,就会韵味无穷,产生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宣传效果。一、什么是新闻意境美?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按照美学原理,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  相似文献   

3.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现代汉语辞典》)。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著名记者白夜说:“意境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特别是报告文学,人物特写中非涉及不可。当然,短短的新闻也可以给读者一种意境”(《新闻战线》1982年第7期)。意境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探寻新闻色彩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讲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境是美学思  相似文献   

4.
意境美学具有主客融通、情到意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薄震元教授把之归结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①意境论熔铸了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哲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呈现出异质同构、互塑共生的特点,而意境则是它们共同的美学追求和艺术评判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5.
林光耀 《视听界》2013,(6):101-102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镜像为基础,通过对镜像的把握与演绎,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这不仅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在播音创作中,准确把握作品意境,可使播音创作与作品内涵和谐统一,播音创作情感表达真实细腻,给受众以丰富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我国文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古典哲学家和历代艺术家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众说纷纭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那么,究竟何谓意境?有的老师作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概括:“意境不是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它是特定形象与它所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一) 通讯写作中常常涉及到意境美的问题。这种意境美是通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的美,它能象诗歌、散文那样,让读者通过想象沉浸于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在这种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氛围中受到美的感染,进而起到转化思想、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作用。优秀的通讯作品中不乏意境美的创造。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穆青等写了总理逝世噩耗对吴吉昌的打击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贾昊宇 《今传媒》2022,30(1):101-103
意境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最早派生于文学领域的诗境理论。由于意境理论在发展的过程吸收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审美观念以及儒释道思想的共同浸润,意境美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共同追求,这种现象显现了中国古典艺术文本间具有的互文性和文本张力。通过对苏州园林意境美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互文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也体现在不同艺术媒介的互动中,同一种美学理念也可以深刻地作用于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王振江 《东南传播》2016,(5):154-156
"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中是对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而广播新闻的"意境",则是广播新闻实践的一种高级境界,体现广播新闻在追求统一性、典型性、艺术性的道路上,用美学手法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挖掘、审美的感悟和文化的传播。因此,把握意境的得体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广播新闻及作品的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在戏剧表演时出现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笔者认为增强学生戏剧表演的心理承受力非常重要。笔者从积极参加戏剧实践活动、刻苦专研戏剧表演技巧、全力集中戏剧表演注意力、充分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这四种策略来提升学生戏剧表演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11.
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概念,它不仅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绵延悠长的回味,还能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震动。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呢?这就要看题材的选择、结构的组成、细节的描写、语言的风貌等多种表现因素怎样有机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浅议装帧设计中的意境创造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黎隆安对于美术作品来说,意境的创造并不依赖画家在作画时技巧的搬用,而是来自画家平日的艺术修养和对周围一切的感受。在落笔之前,一种冥冥的意念已经在画家的头脑中酝酿成熟。在笔墨的挥洒之中,他所刻意追求的不是外在的...  相似文献   

13.
播音有其新闻属性,亦有其艺术属性。而就其艺术属性来说,意境创造应当成为播音创作中的一种美学追求。北广播音系卢嗣华在《声已尽而意有余》一文中提出,思与境偕,声以情发,情的因素至关重要。播音员  相似文献   

14.
朗诵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再创作,它以文字稿件为依据,经由创作者的感受思考,运用内外部技巧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鲜活的语流,给予受众相关的启发与感悟,从而达到传受双方的愉悦共鸣。做到传者和受者之间谐和的审美享受,离不开创作者在朗诵中对其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范畴,它最早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之中。现如今意境已经融入各大艺术门类当中,成为我国美学史中重要的美学和艺术学范畴。作为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朗诵艺术是创作者对于文稿的二度创造,经稿件内容出发融入了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除了规范的表达之外更需要创作者情景交融地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融合,创作出触动人们灵魂的作品。本文试从朗诵中有声语言表达的播音学视角和意境在艺术学中的美学视角进行融合,对有声语言朗诵中意境的营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电视镜头,一般指电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从摄像机开机到关机所录制下来的电视画面,也被称作镜头画面,它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语言。光,是视觉形象塑造的基本元素,在电视作品中将影像的光线运用得恰当、出色、别具一格,对烘托作品气氛、交流收视情感、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即塑造光之意境美在电视镜头创作中的作用。本文结合创作实例,分析电视镜头创作用光的意境美,以探求美学在镜头用光方面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的汹涌澎湃,世界文化格局的重构势必将会加快步伐,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变革的转折关头。同样我国戏剧表演也处在历史的转折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艺术,是我们每一个戏剧演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文章论述了戏剧表演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把握戏剧表演的基本规律,如何挖掘人物心理、演好人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意境不仅是文学艺术范畴里的概念,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因此探寻新闻真实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艺术。也是新闻美学的重要内容。新闻的真实美,主要是通过新闻的真去体现美,或以美的形式去表现新闻的真,二者的关系是,美的内容是有着美的形式的内容;美的形式是包含着美的内容的形式。有这样一件事,某领导审阅一首反映农田水利建  相似文献   

18.
田小波 《新闻世界》2012,(7):272-273
意境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追求新闻意境美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新闻意境的实现,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创造艺术和新闻写作方法之外,更需要新闻作者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和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19.
意境,它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将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小说需要有意境,散文需要有意境,通讯同样需要意境。“蓝得透明的轻烟”是一种意境,“流动的火”是一种意境,“野草闲花”也是一种意境。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给人以幽远的(?),给人以情感的震荡。意境的构成是多种艺术表现因素综合而成的有机体。而细节描写、作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审美范畴,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这让他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运用传统美学工具对李安的电影进行分析,探析了李安电影意境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