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俊建  严红彦 《视听》2021,(2):104-105
对同一主题的重复探索以及深入挖掘是"作者电影"的重要表现特征.本文认为导演是枝裕和电影有三个反复呈现的主题:底层关注与人文关怀、父权的缺失与找寻、家庭的解构与重组.他在对影片主题的反复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2.
张丽丽 《声屏世界》2021,(2):106-108
物哀是日本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形态,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作为"新电影运动"之后风头最劲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将镜头对准日本民族特性,着力展现小人物的社会生存现状.使用去戏剧化的叙事表达与"直接电影"的方式展现市井人物生活中现实与虚构的交织形态,并以物哀美学为基调营造并拓展电影空...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初期,当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被众多现代主义作家贬低时,博尔赫斯写下多篇影评,表达了对这门艺术的热爱。电影艺术启迪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广泛借鉴蒙太奇手法;另一方面,他从好莱坞电影中领悟了构建小说情节的奥秘,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偶然性。20世纪后半叶,贝特鲁奇等人对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改编促进了博尔赫斯文学经典的多维度、多层次传播。电影艺术与博尔赫斯文学创作和作品传播之间的双向互动体现了20世纪文学生产和经典传播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文字、图像等媒介,电影模拟了想象力在人类心智中的运作机制,是人类想象活动最为契合的外在化身。数字技术推动电影的媒介本体由“物质现实的复原”转向模型生成的拟真,电影本体之变一方面解放了创作者囿于胶片媒介机械复制特性的想象力,释放了观众想象力消费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人工智能对人类想象力的挑战。作为一种想象代理,人工智能渗透进电影的剪辑、剧本创作、绿灯系统等生产环节,以机器逻辑影响了电影想象。但因缺乏根植于人类肉身的生物性和感性力,作为机器和程序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媲美人类的想象力,亦不具备真正的原创性,而是以代具/义肢的身份与人类协同创作,共同推进电影想象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李小野 《大观周刊》2011,(14):122-122
《天上的草原》是以蒙古族为题材的一部电影,影片揭示了蒙古民族质朴宽厚的本性。这部电影的音乐分为五个部分(主题,打狼,离家,迁徙、终曲),本文针对第三部分“离家”的音乐做一些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倩雯 《视听》2023,(5):51-54
为积极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国一直稳步推进“碳中和”路径建设,中国电影产业也应该有意识、有策略地响应并努力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中国电影陆陆续续有过践行“碳中和电影”的呼吁与尝试,遗憾的是,并未形成延续的生态电影发展脉络,也未提供可探索的行业模式雏形。中国“碳中和电影”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电影工业在内容生产和制作流程过程中的双重定义,其实现则需要在内容画面的传达、生态话语权的建立、商业模式的探索三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用“aura(灵晕)”一词,探讨了复制技术对艺术作品存在方式的影响,也从审美效果上揭示了传统艺术的价值所在。本雅明“灵晕”的概念内涵有原真性、距离感、膜拜价值和凝神观照。机械复制时代“灵晕”已消散,电影艺术的特征为非原真性、展示价值、心神涣散。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灵晕”的特性被艺术家关注,并在艺术创作中尽可能地靠近“灵晕”,如中国电影民族化、艺术仿真、宗教电影等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传统看,影响中国几千年文艺创作的主流审美观念无疑是一种美文的观念。不但在形式上追求美,更重要的是旨在一种实用的伦理建构、载道言说的审美观念。中国电影虽从西方传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但在审美观这个层面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处于支配性的地位。从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也一直没有脱离这个传统。  相似文献   

10.
廉晓洁  焦阳 《出版广角》2015,(9):100-101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是文化传播领域最能代表时代文明的媒介形态之一.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部影片就是国家社会生活行为方式的展示窗,是整个国家价值观的缩影,也是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方式.好莱坞电影的强势输出,对很多国家的电影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以吕克·贝松为代表的当代法国电影新模式,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法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分析法国电影的经验与教训,以期给中国电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次龙是早期中国影坛的一位多面手。在15年的从影生涯中,他在美术、表演及导演方面均进行了有益探索,参与了《美人计》、《王氏四侠》、《王老五》、《壮志凌云》、《联华交响曲》等名片的创作。其编导的影片体现出较强烈的民族意识,其电影创作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广告进行了公众传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小成本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创意赢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与好评。由于小成本电影的"小"字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的大电影,它要求在相对有限的制作资金内,将电影的情节内容、主题含义、情感思想等诸多因素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本文将围绕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展开,浅析其剧本的创作模式与特色,以期更好地探清小成本电影剧本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电影的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有着寓言性的特点,同时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得以在其中展现。影片《无人知晓》通过对孩子们生存空间的不断变化揭示出主体不断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的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导演多重建构的封闭空间,包括箱子、住宅、城市空间,试图发掘是枝裕和导演对封闭空间广泛、多层次的运用中所蕴含的导演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艺术领域的重要结合,电影发展史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当前数字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给电影的各个相关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电影创作和电影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数字技术发展时代,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认知电影美学,做好相应的电影艺术创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技术对电影美学产生的冲击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电影的现代创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创作手法的不断更新,涌现出一批像《故宫》《河西走廊》《敦煌》《外滩》《冈仁波齐》等制作精良意义深刻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它们都在保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基础上,融入了电影化的影像品质和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本文通过对当今电视纪录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影生产模式、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的案例分析,探讨新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而电影纪录片从产生到现在逐渐走上屏幕则是把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与事件本身的客观真实进一步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传播"仪式观"强调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具有塑造文化力量和形成认同的作用,借助传播"仪式观"看无障碍电影,发现无障碍电影能够帮助残障人士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并凝聚社会文化力量,所以无障碍电影不能仅仅以完成播放为目标,要借助无障碍电影,建立起沟通残障人士与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20日,第47届金马奖如期在台北举行颁奖典礼.50岁的影视演员吕丽萍凭借在电影<玩酷青春>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大奖.尽管之后争议不断,电影<玩酷青春>中纯粹的艺术美和真实的生活性却开始被更多影评人和受众所称道.本文拟以此部电影为样本,探讨生活题材小成本电影的美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张萍 《新闻爱好者》2011,(4):120-121
2010年11月20日,第47届金马奖如期在台北举行颁奖典礼。50岁的影视演员吕丽萍凭借在电影《玩酷青春》中的精彩演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大奖。尽管之后争议不断,电影《玩酷青春》中纯粹的艺术美和真实的生活性却开始被更多影评人和受众所称道。本文拟以此部电影为样本,探讨生活题材小成本电影的美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