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理论的精髓。以往研究多聚焦于理论层面的探讨与阐释,对其具体实践的发掘不多。通过选取与这一方针正式提出密切相关的延安时期为节点,对《解放日报》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该报最晚自1942年改版后即已践行“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路线,即由各级党委、党员提供稿件,“帮助与利用”报纸,达到内容呈现的“全党”化;在“提倡工农同志写文章”的倡议下,通过组织识字读报组、开辟群众专栏、建立激励机制和培养工农兵通讯员四大途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真正参与到“办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张赟龙 《传媒》2023,(2):89-90+92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重要党报,受特殊历史、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全民化办报、网络化组织、经典化传播等个性化办报特点。正是这些独特的办报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播树立标杆,并成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解放日报》贴近群众、塑造精英、把握时机、受众本位的经验机制,使其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3.
2001年新年前后,伴随着世纪的交迭,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为代表,国内数十家党报进行了改版尝试。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周刊热”与90年代中后期的“扩版热”,这一次党报的改版风潮解决的是电子媒介,如网络、电视对纸质媒体的速度挑战以及都市新闻纸对党的机关报的市场挑战。  相似文献   

4.
论文重新考证了“全党办报”这一中国特色新闻学关键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运用情形,指出该概念表述在1944年《本报创刊一千期》发表前的半年间,已经成为《解放日报》的一个常用语汇,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党政系统中广为流行。考察新整理的材料发现,“全党办报”的核心要旨是使党报真正成为“集体的组织者”,运作机制是党报的“平台化”,即报纸扮演党政系统交流工作经验的建制化“平台”角色,起到组织和推动实际工作的作用。“全党办报”兴起的深层动因在于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的革新,在延安时期形成的独特政治文化和制度条件下,政党开掘和利用媒介技术的潜在功能,将报纸改造成一种常规化的组织技术,由此带来新闻实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张季鸾之于《大公报》.徐铸成之于《文汇报》,他们创造的报业奇迹,至今难以超越。然而,对于“文人办报”,历来非议众多。毛泽东就说书生(文人)“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提倡“政治家办报”。我国著名报人杨奇结合自身经历对“文人办报”的探讨,对思考30年来新闻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经杨老同意,我们转发这篇原载于《粤港飞鸿踏雪泥——杨奇办报文选》(羊城晚报出版社2008年版)中的文章.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1957—1959年期间在多次谈话中提到的一句话。最早提及,起因于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没能及时宣传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报告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于这两次重要会议,《文汇报》《新民报》和《光明日报》都做了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李庄在《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记载,毛泽东对此很不满意,于这年4月10日召见了《人民日报》全体编委,严厉地批评他们说:“最高国务会议和宣传会议已经开过一个月,共产党的报纸没有声音。你们按兵不动,反而让非党的报纸拿了我们的旗帜整我们。过去说你们是书生办报,不对,应当说是死人办报。  相似文献   

7.
陆晓波 《新闻传播》2006,(12):24-25
在我们这个时代,经济全球化对于媒体的影响非常大,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新闻传播的同质化,所以,“本土化”这三个字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传媒人所提起。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媒体都应该承担起宣传本土文化的重任,尤其是新闻报道,应该认真做好本土新闻的宣传,努力报道本地现代化建设成就,这对于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怀、建设家乡的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苏州日报》坚持走本土化道路的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闻联播》开播30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之一,2009年7月《新闻联播》从语速、播报新闻的条数到大胆启用新人等编播方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重新出版,并于1942年6月改版。作为解放区的一家党报,它履行着政府赋予它的责任,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1941年和1943年的《解放日报内容索引》,回顾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与改版后的报纸的社论、时评,并看他们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月 《新闻三昧》2006,(1):69-69
1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2006年,你好!》一中,作将“爵士”和吉他、架子鼓等一并称为“西洋乐器”,此说有误。  相似文献   

11.
王保华 《新闻爱好者》2011,(10):118-119
目前关于史量才新闻思想研究集中在对"史家办报"思想的内涵与价值的理解与诠释。论者多从办报与治史的关系上加以论述,这不无道理,但难以揭示出办报作为新闻事业与治史的本质区别。从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来考察,"史家办报"思想根植于中国史学传统与文化,更是源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办报理念,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社会责任论。"史家办报"作为中国化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其形成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史氏的办报活动、办报环境等紧密相连的,因而在内涵与意义上表现出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钱晓文 《新闻爱好者》2011,(20):118-119
目前关于史量才新闻思想研究集中在对"史家办报"思想的内涵与价值的理解与诠释。论者多从办报与治史的关系上加以论述,这不无道理,但难以揭示出办报作为新闻事业与治史的本质区别。从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来考察,"史家办报"思想根植于中国史学传统与文化,更是源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办报理念,在传媒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刊社会责任论。"史家办报"作为中国化的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其形成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史氏的办报活动、办报环境等紧密相连的,因而在内涵与意义上表现出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统媒体的革新也变得越来越深入。笔者试从2009年的《广西日报》要闻版的改版着手,通过改版前的情况分析和改版的意义,试为广西区报纸改版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实践》2011,(1):38-38
继《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率先登陆苹果公司iPad应用程序商店,《新闻晚报》、《申江服务导报》日前也与广大用户见面。至此,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已有四份报纸以及解放牛网精华内容、“新新闻”即时报道等内容装载在“解放报业”iPad应用程序内。  相似文献   

16.
张苗  张长乐 《新闻世界》2012,(8):186-187
邹韬奋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在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本文以其主编的“生活》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办报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抗日战争成就了中国新闻界大团结的时代,孕育了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真正大发展的时代。抗日战争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了大量报刊,仅解放区的报刊总数约计达到400种之多。这些报刊在抗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为抗战胜利发挥着舆论喉舌的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就是抗战时期山东地区战火中的一支神笔。  相似文献   

18.
在清初"尊孔崇儒"的"汉化"过程中,作为训谕文的典型文本,由清圣祖康熙帝创写、清世宗雍正帝再创作的<圣谕广训>,起到过巨大的影响作用.其成书与推广各具特色,反映了清初汉化政策能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5,(1):31-31
小韩就是我那紫色脸膛的表兄,我明白他昨天晚上也在城外杀仗后,心中十分关切。听说衙门口有那么多人头,还有一大串人耳朵,正与我爸爸平时为我说到的杀长毛故事相合,我又兴奋又害怕,兴奋得简直不知道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邱婕 《东南传播》2014,(6):50-53
西方学者对于国际新闻流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大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世界上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新闻流动,却鲜有对于一国之内的新闻流动研究,对此国内的学者也不例外。文章拟从考察新闻内容的视角切入,通过对国内的新闻双向流动的质和量的分析来揭示一国之内新闻流动的不平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