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新闻知识》2020,(11):25-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依托于传播媒介的支持,新媒体改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方式,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渠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出新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路径创新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更新认识,让新媒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平台;二是落实行动,让新媒体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性表达融合;三是加强检视,让新媒体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2.
韩汶璐  李蔓荻 《今传媒》2023,(11):37-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媒体时代,各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措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形式、管理机制四个角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崭新力量。  相似文献   

3.
丁燕伟 《出版广角》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出版机构的重要职责。融媒体时代,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出版机构应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优化内容、构建出版矩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4.
朱雨锐 《新闻传播》2022,(9):106-10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华文化传承及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媒体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业者进行思考。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点进行阐释,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王伟超 《出版广角》2021,(19):68-70
出版业是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出版业自身的出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科学合理的出版体系,按照"七个一"目标要求,融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出版+IP""出版+跨界"的传播渠道矩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8.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跟随时代的变迁,多样化的媒介载体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相对薄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笔者从厘清内核、拉近距离、创新内容、技术跟进、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传播路径探究,以期增进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营造更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世界运动会,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冬奥会正逢传统中国年,本文从北京冬奥会出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塑造国际话语体系的中国模式,拓展中外文明的对话空间,提升国际传播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是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者的重要力量,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培育中面临的3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培育者能力、分层级引导培育对象和打造各类主题明确的传习活动精品项目等相应的培育理路。  相似文献   

13.
赵晓 《中国编辑》2024,(5):75-80
古籍既是传统文化实体,又记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随着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的兴起,影视与古籍两种原本少有交集的文化类型呈现合抱形态。古籍影像编辑既是对“物”的影像描摹,又是对“文”的多重演绎,更是对“人”的时代叙事。新媒体短片《穿越时空的古籍》以挖掘、演绎与传播等编辑方式,观照了当代国人的文化自信心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的创新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萌 《传媒》2018,(8):83-85
新媒体时代发展在给受众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困境.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增强传统文化传播的贴近性、融合性来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价值建构,彰显传统文化在构建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重塑文明方面的重要传播意义,从而达到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所在。文化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对外传播,以增强文化竞争力。本文纵观古今,从通过翻译课程以及国际文化交流走向的近代发展导向出发,结合我国当前时代特色,论述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新媒体手段,包含而不仅局限于微博、小说等现代网络文学,以及多种多样的电子游戏、创意短视频等,推动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并在弘扬正面、新型的流行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带动我国当代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章宏伟 《出版广角》2022,(15):36-41
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此背景下,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的纽带作用和认同功能,突出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出版业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出版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明确工作重心,做好书刊出版工作;基于科技赋能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模式,增强文化传播效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文创、科技展览、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展览项目的开发落地,探索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出版的融合创新,需要文化界各专业领域通过交流、互渗或互补,不断突破单一文化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专业文化结合,能催生出更有品质、更有文化内涵的出版活动;通过相互借力转化,创造出凸显差异化的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领域高速发展,在信息储备量与传播速度层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是发扬与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路径,而我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存有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应当控制传统文化在如今新时代中的传播。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为我们国家有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