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即新闻媒介对乡村教师进行符号化生产和意义书写后所呈现的一种消极、刻板且非真实的样貌.通过对相关媒体报道内容梳理,发现存在“师德不良的妖魔化形象”“穷酸落魄的悲情化形象”和“伤痕累累的牺牲者形象”三类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新闻媒体主要通过标签策略、反差策略和夸大策略,有意形塑或无意建构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这一镜像不利于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因此,应从加强对拟态环境的监管、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媒介话语权、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等方面入手,解构乡村教师污名化媒介镜像,助力乡村教师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府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现代社会治理理论也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农民是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但在传统社会,受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农民身份长期遭受污名化待遇。农民身份污名化体现的是封建社会及其思想影响下的一种社会不平等,是公民权利不平等在社会职业身份上的体现。对此,大家要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入手进行农民身份的去污名化。  相似文献   

3.
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修辞水平与国家形象建构息息相关。基于国防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典型难题案例,探讨新闻发言人在难以充分满足受众信息期待时,如何以修辞代偿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研究发现:(1)信息熵增导致信息鸿沟,其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构成修辞代偿的动态语境,语境变量包括机构话语权威、多元受众期待和事件发展阶段等。(2)修辞代偿模式基于基础三维(时间维、空间维和熵值维)和操作三维(事实维、立场维和情感维),其中情感维研究亟待加强。(3)低信息度熵减的渠道代偿难以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中信息度熵减的幽默代偿、逻辑代偿和人格代偿以及高信息度熵减的类比代偿和共情代偿等修辞代偿的得体使用,可适度弥补信息鸿沟,实现信息熵减和去污名化,有助于国际传播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4.
程赞 《思想教育研究》2022,(12):114-119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事关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步骤,是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西方涉华负面舆论影响的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国际形象传播,在百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长期以来,仍受西方传播资源垄断、话语霸权挤压以及敌对势力污名化行径的不良影响,使得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面临很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传播资源,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拓展传播主体,创新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作品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敌对势力的污名化行径展开有理有据的斗争,全面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上存在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污名化现象,刻板印象、偏见、歧视是自闭症谱系障碍污名化的三大突出表现。污名致使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遭遇社会态度的排他性、教育方面的不相容、媒体话语的偏差性。可以尝试通过建构多样包容的社会文化以“立身”、塑造正当的话语氛围以“正名”、创设支持性的融合教育环境以“发展”等举措减少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污名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阐释了安置帮教人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普遍存在但长期被忽视的标签污名化和自我实现、社会区隔和排斥、社会网络的中断和再社会化困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安置帮教人员的去污名化、自我能力的赋权化、社会网络资源的丰富化,真正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57-158
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政治活动或政治现象发生必要性和存在根本意义的理性体验和观念认知。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密切关注网络集群所产生的污名化评价问题。客观来讲,网络集群的污名化效应已经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网络集群的马克思主义污名化效应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同和诠释;网络集群的社会主义污名化效应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坚持;网络集群的信仰污名化效应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语境下对于拜仁"挖掘机"形象的描述通常伴随的是对于拜仁转会策略的批评.当互联网从以门户网站为主的时期进入以去中心化、开放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交互时期,拜仁的"挖角"形象便更加广泛和多角度的被传播开来;而在这一时期,"挖角"这种对拜仁转会行为的负面描述也逐渐被"挖掘机"这种对拜仁俱乐部形象的标签化描述所取代.拜仁"挖掘机"形象的生成和建立,实质上是对拜仁俱乐部的一种污名化;而这种逐渐污名化的过程又恰好是同中国媒体及互联网的发展进程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之季,法学速成教育蔚然成风,速成科、别科以及养成所、讲习所等速成类型的法学教育以各种名目出现,尽管它们很快淡出社会视野,速成的观念却已成为法科师生的群体心理。执政者需才孔亟,法政乃干禄捷径,造就了速亦能达的通道,成为法学速成教育观念形成的重要助力;法学速成教育观念及其实践影响到法律伦理教育和法律职业精神的形塑,还造成了法律职业群体的污名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在党历经挫折、不断开拓中孕育而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中汲取育人的原动力,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情感凝结、精神激发和行为导向方面的功能。在实践中,高校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依托思政课“主渠道”,以历史主动精神“导人”;运用大众传播“主引擎”,以历史主动精神“引人”;构建校园文化环境“主旋律”,以历史主动精神“化人”;夯实社会实践“主场地”,以历史主动精神“塑人”。  相似文献   

11.
雷晓艳 《华章》2007,(12):142-14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网络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的再现.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形象再现存在着污名化倾向,并探讨了污名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希望业界对此能引起高度重视,还女大学生一个真实、健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时而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些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些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去改变那些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行业中零负团费、高回扣等现象的蔓延,导游作为具体执行旅游经营活动的一线员工,职业声誉逐步呈现污名化过程,其形象逐步与旅游行业中的回扣、欺诈等不良特征联系起来,在我国的公众舆论中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作为承担导游人力资源教育责任的旅游职业教育机构,在消除社会负面评价,提高导游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方面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文章在探讨导游污名化成因及其对导游职业、职业教育危害的基础上,对导游职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个体生命德性和智性的完善最终只能靠个体自己,这种完善需要学生由家庭教教育、学校教育等他塑教育的主体转变为自塑教育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塑教育能力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自塑教育的实施有多种途径。基于自塑教育的内涵建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倡导要建设先进文化,这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信心和决心。本文从世纪问题、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党在历史上对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怎样建设先进文化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文化建设这一重要使命,旨在引起我党的警觉以致力于建设先进文化的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国际媒体深入报道打破处于“失语”状态的红军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契机。长征的国际传播不仅突破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舆论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长征的国际叙事,形塑了一批年轻的优秀红军战士,在国际舆论中开始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红色中国”,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长征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业已形成的长征符号,能够消解意识形态的偏见,从而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与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在现实与未来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近代以来逐渐落后于世界,不仅退出了世界强国的序列,并且沦为西方列强的宰制对象。这一民族危机的出现,催生出近代国人对“什么是强国”以及“如何建设强国”的思考和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强国”的认识和理解,经由早期生成、价值转换、自我形塑到意义进阶,在意义对象上呈现出由“他者”向“自我”转向的总体特点,“强国”的贬义色彩逐步消解,转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考察“强国”观念的生成与发展,厘清其演进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崛起与民族复兴道路的思想历程及其实践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师自我形象的再塑,这不但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变人们时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些关注大多采取问题取向。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逐渐使该群体“污名化”,刻板印象威胁理论认为这种“污名化”会对个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刻板印象威胁视角来探讨留守儿童“污名化”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案例实录: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五个小朋友顾不上放下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小朋友,孙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