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蔡梦虹 《新闻传播》2023,(17):16-18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界与教育界紧密合作,企业与院校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优势互补等方式,共同参与教学目标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等,以实现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协同培养,探索校企共建、共育、共赢的融合发展之路。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介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并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媒介技术突发猛进趋势下应用型媒介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亟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转型应用型大学背景下,探索符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特点的新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问题,即我们需要总结出应用型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南昌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提炼出了适合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需要的"真题化+对分课堂"双驱动教学模式,实现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外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完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作为新时期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的关于教育事业的重大指导意见,对于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为例,探索产教融合办学理念下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路径。案例介绍了“产教融合”方针政策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产教融合学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基本概况,通过探索分析“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知识——技能——创新”三融合的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产教融合办学理念下普通应用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应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以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钟书平 《传媒》2021,(23):85-87
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经济更好地发展.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面临师资团队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自身优势特色不够突出等挑战的时候,采用产教融合模式便显得更有价值.各大高校可以从产教双向进入、共创共建和探索1+X证书机制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李仕友 《今传媒》2023,(10):150-153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担负着向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慕课的推广与普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前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与传统《视听语言》教学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索应用型高校《视听语言》MOOC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旨在以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合肥师范学院作为2007年改制的地方本科院校,正处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关键阶段。而编辑出版学(网络编辑)专业作为校建新兴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淡化学科、强化专业,进一步明确校情和专业定位,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网络编辑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立足适用于服务地方实际的网络编辑行业发展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是所属高校的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不能绕开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转型发展的内涵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科建设情况,将对学报的稿源质量、栏目设置等产生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视学报的发展,对学报进行合理定位.学报可借鉴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应用型编辑,全媒体化办刊,从而创建特色学报.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背景下诞生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成为当前国内最热门的新增专业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紧密契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具有产业优势和特色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内容。从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丰富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华 《编辑之友》2012,(6):67-68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迅速,约占全国本科高校的30%,成为我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出发,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改革和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高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与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刊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末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新媒体行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传统影视制作的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对降低,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情况越发不乐观.哈尔滨华德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经过8年的发展建设,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本文以哈尔滨华德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结合哈尔滨华德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原则,总结现有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的措施和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哈尔滨华德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传媒专业.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媒体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媒介环境,传播模式变迁革新了传媒格局,这些都加快了传媒业的融合与转型。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当今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高校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然后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师资队伍的组建等三个角度阐述了高校新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体专业教育如何协同发展、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3.
史剑辉  高祥华 《今传媒》2016,(5):135-136
地方高校本科教育向应用型转变是其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实践类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其转型发展的基础.课题组在对比分析现有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编导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目标,梳理了编导专业三种类型实践课程群,构建了实践课程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考核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新闻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立足于新闻传媒行业发展状况和现实需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走出去”、深化校企合作、密切与地方的联系、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策略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开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其人才培养需紧扣媒介融合发展的特点展开。当前,该专业尚存在培养理念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乏力、实践教学力度较弱等突出问题,高校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结合新媒体行业的新规律、新要求,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优质师资队伍,重视实践教学及技术的应用,以培养优质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入手,分析了高校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对当前高校网络新媒体特性及舆情特征进行了深入解析,归纳总结了高校网络新媒体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书玉  王雪梅 《传媒》2021,(3):82-85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为传媒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代表了一种交叉融合趋势,在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之下,要重新审视,重启认知,重构生态,通过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发展新兴学科,夯实课程体系,注重课程思政,构建融合师资,提升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出专业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综合实力精、有创新思维的一流应用型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网络与新媒体市场人才匮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新增专业的新宠,本文梳理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相关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专业建设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特征,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工作要点。从建立需求分析机制、实施学科馆员主导运作模式、拓展学科资源服务、完善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学科化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20.
郑淼  敏林奎 《新闻前哨》2023,(10):78-80
专业思政概念的提出是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延伸,也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对“专业思政”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依托OBE理念,构建具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学科特色及系统特征的专业思政教育堡垒,促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