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版总署的设置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宏大历史紧密相连。出版总署的设立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广揽人才、共商国是的宽阔胸怀与民主作风。从中宣部出版委员会到出版总署再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机构更替的背后潜藏着"统一——认同——优化"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2.
陈义望 《中国出版》2022,(23):44-49
新中国成立前,三联书店出版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中国革命的红色读物,占同时期全国红色出版物的一半以上,形成了鲜明的红色特质,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三联书店红色出版史的回溯爬梳,提炼其红色出版特质、实现路径和成就影响,以期在新时代出版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赓续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5),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小高潮中,译介出版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对这一时期影响中国人的重大译介出版活动进行梳理与总结,阐述世界优秀文化引进来为新中国带来的影响及所提供的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宋伟芳 《出版参考》2021,(7):4-8,12
书刊是解释政策法令、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的有力载体.书刊发行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对人民文化生活、国家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整个文化工作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人民出版事业,推进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本文从国营发行体系的建立、私营发行业的改造和重点领域的发行工作三方面入手,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书刊发行工作的历程,以期对当下的书刊发行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三件大事,马恩列斯经典著作的编译、《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和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出版发行都表现出鲜明的中国化特征,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吟 《图书馆界》2007,(4):65-67
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的目的在于宣传馆藏,方便读者查询,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本文论述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数据库与当代报刊数据库不同的特征,通过书目数据全面揭示了广西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前报刊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  相似文献   

7.
金源云  李国强  程慧 《编辑之友》2012,(5):112-113,117
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领域的成绩卓著,从书籍质量到市场占有无人可望其项背。坚持外圆内方的经营策略,善于适应环境与潮流的变化;坚守高品质的教科书编辑与印刷,始终走在学术和技术的前沿;综合考虑社会各界对教科书的要求,从上至下考虑周全。这些是其成功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俏 《传媒》2023,(20):82-84
在民族危亡、战火纷飞的严酷环境中,晋绥革命根据地将各出版团体、组织机构以及新闻出版人员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下,秉承服务大局与地方出版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了以书、报、刊以及其他各类读物全面发展的格局,采编、印刷、发行助力红色出版事业,在宣传党的政策路线、扩大群众基础以及革命动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出版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的宝贵遗产,为新时代红色出版事业发展和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文学出版是现代文学出版的延伸和发展,它融合了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出版传统,又沿袭了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苏区文学出版机制,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曲折推进,在复杂的意识形态较量中艰难发展,又在文艺政策、媒介制度和多种规范的制约下不断丰富,确立起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学出版新方向,具有革命史、文学史、出版史...  相似文献   

10.
王多昕  赵宇 《档案》2020,(10):29-35
本文立足于青海地方史料和档案文献,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青海迅速开展稳定社会秩序、民主建政、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开展社会各项改革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回顾。重温这段辛路历程,不仅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青海各族群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为当下加强党史教育、党性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生动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前,以<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机关报的"三农"报道宣传特征已经凸显,对具体农业经济信息、农业技术等主题的报道比较少,主要突出发动解放区土地革命、大生产运动和开展农民文化教育活动等宣传报道,其在新闻理念、实务操作方面,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延续至今的党报风格.  相似文献   

12.
周应鹏 《出版参考》2009,(18):10-10
1950年9月15日,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位代表在北京相聚,会议历时11天。  相似文献   

13.
对出版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出版人才的培养经历了发轫期、建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等不同阶段。总的来看,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从培养出版干部到培养出版人才;“产、学、研”三大要素实时、动态地变化着,突出了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的各自特色。当前,出版学已具备了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章回顾历史、立足于当下,为今后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出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人才培养活动和学科建设必须面向实践;应建立差异化的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  相似文献   

14.
冯兵  周敏 《档案》2022,(2):24-29+35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呈现一片混乱状态,封建腐朽的文艺作品充斥着社会。为了巩固初生的新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旧文艺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造。改造旧文艺主要是由于其表现形式多元混乱、内容与新政权意识形态相悖和新文艺力量薄弱。党和政府在充分支持和尊重旧艺人的前提下,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整风学习和倡导实地调研,从根本上改变了文艺界的混乱局面,转变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立场,促使其进行革命文艺作品的创作,最终诞生了“文艺新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入手,考察出版观念的萌芽以及由此形成的古代出版传播观念的特点;通过对儒家文化价值观和传统四部之学学术体系的考察,梳理经世致用思想在古代出版活动中的发展以及古代出版学术思想的演进;结合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考察爱国主义、出版自由、版权意识等近代出版观念的输入与衍变,以期揭示出版的观念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寻找出版学的学科发展渊源和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丛书是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两种及两种以上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丛书的出现,一般以南宋《儒学警悟》为鼻祖,明清之际,此风尤盛。上海图书馆主编《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历代丛书2797种,施廷镛《中国丛书综录续编》著录1100馀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经验,包括:高度重视党的出版工作,切实加强党的集中领导;战略化部署出版发行机构,开拓全国性出版发行网络;广泛吸纳先进知识分子,重视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出版物少而精,重视跨界联动;精准锁定核心读者,积极争取其他读者等.这些宝贵的出版经验对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青年会是一个至今仍存在的世界性的基督教青年组织,1844年诞生于英国,由青年商人威廉斯创办。它的初衷是用宗教活动和正当的娱乐来充实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随着它在全球的发展壮大,它也从单纯与封建教会势力对抗,到关注环境对人道德的影响,注意个人在德、智、体、群四方面发展,进而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总之,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基督教的精神为社会服务。建国前该会的中国会员主要为西方人办的大中学的学生和曾在欧美留学者。1886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办的通州潞河书院组建的书院内基督教青年会,是为中国最早的基督教青年会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邢台威县档案馆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抢救大量历史档案,延续了旧档生命。随着威县档案事业的发展,威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已由1万余卷发展到现存近14万卷,其中56卷新中国成立前珍贵档案破损严重,急需抢救保护。全馆上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克服重重困难,大干苦干八个半月,将馆藏建国前珍贵重点档案全部修复整理完成,并对库房内沉积散存的6万余份材料和2万余份报纸进行分类整理编目,装订成册,对215张老照片进行覆膜保护、扫描、复印打印成册、存入硬盘,对特大幅照片等装框保护,保护后的档案焕然一新,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档案生命,方便了社会各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刘国强 《中国出版》2012,(11):58-63
新中国建立之前,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新闻出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令。虽然它们在形式上比较简单,并且带有明显的地方性,但在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下,仍然取得了一系列难能可贵的成就,在我国新闻出版法制史上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树起了划时代的界碑,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构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闻出版政策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