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国内首部贾樟柯“故乡三部曲”英文研究专著《乡关何处》今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之后,被称为“故乡三部曲”的《小武》、《站台》、《任逍遥》的电影剧本、导演手记及相关访谈最近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结集出版。这套名为“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新书完整还原了贾樟柯从一个县城小青年成长为职业导演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敏锐的社会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本文从贾樟柯的故乡情结以及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这两个方面论述,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3.
黄振乾 《视听》2016,(7):109-110
贾樟柯是中国著名导演,目前已创作十二部电影作品。他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与第五代导演有很多不同之处。贾樟柯始终坚持自己对底层形象的关怀,将最底层人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眼前,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这个群体的沉思。本文以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为例,分析贾樟柯电影的风格特点和底层形象特征,同时对贾樟柯电影中底层形象的塑造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倩雯 《视听》2023,(10):22-25
江南电影将独具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江南影像空间与江南文人电影叙事相结合,构建出别具一格的诗意美学。江南电影在电影空间叙事策略上继承了早期江南电影横向运动长镜头的段落处理方式;从传统诗学中汲取了叙事技巧,对赋比兴手法进行影像空间化的转换表达,擅长将江南地域符号物象升华为意象,完成更深层次的隐喻叙事;格外注重声音景观的营造,运用江南地缘符码的声音元素和虚实结合的声画结合方式,拓展电影空间的叙事效果。江南电影由此逐步在中国地域电影版图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意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贾樟柯电影的空间位移与时代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琛 《青年记者》2016,(17):70-71
电影的空间不是现实世界的物理再现,而是承载了艺术家内心镜像的表意系统,当空间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空间便失去其本来的区域地理意义,而成为一种语言代码,作为一种符号的象征而存在和被提起.贾樟柯电影作品的地理空间从最早的山西汾阳到后来的重庆、成都、广州、北京甚至国外,呈现出不断扩张和位移的特征.然而,始终关注时代变化中个体(群体)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是贾樟柯电影不变的诉求,空间位移一方面是由于在变化的时代中“被遗忘”群体的转移,另一方面是导演个人文化视角和镜头美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从总体来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更具本土性的审美特色。因此,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为主题,以导演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为例,探讨了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形式及作品中的美学理念,以期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影中的形象符号在影像传播中,具有深刻的表征意义.电影<阿凡达>运用众多的形象符号来表达文化的多元化、文化反思和文化展望三个方面.其蕴涵的文化内涵,引起多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侯丹丹 《视听》2016,(11):44-45
电影《山河故人》在艺术创作层面延续了贾樟柯电影对现实关照和思考的主题,在电影视听方面有了对自我风格的突破;在商业层面,用成熟的商业电影发行模式在国内公映,产生的公众影响力在贾樟柯的作品系列中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都为贾樟柯在故乡山西围绕电影《山河故人》所做的商业探索奠定了基础,这些探索为国内文艺小众电影的生存模式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名为“这就是民国”的文化沙龙活动中,电影导演贾樟柯讲述了想象中的民国,而这个想象源自于他生活的汾阳县城。  相似文献   

10.
在贾樟柯的电影里,背景里的空间和前景里的其他主体同样重要,甚至空间本身就是主体。空间不仅是实在的,更是隐喻性质的;不仅包含叙事功能,更具有表意作用。破旧残败的居住环境,奋斗打拼的工作场所,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渴望离开的故土家园,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贾樟柯电影人文情感和现实关怀的重要参照。细致开展相关探讨,既是对贾樟柯作者研究的精细开掘,也是对电影空间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电视电影《马世清离婚》是一部剧情片,全片以时间流逝为主线,多角度、多视点讲述了老两口真假离婚的故事,呈现老年人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全片风格朴素、诚挚、真实、简约。该片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最佳电视电影奖,第四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我作为该片的录音师,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声音的整体构思和审美追求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在与画面艺术的组合中获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声音的创作过程中,声音构思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录音师在录音创作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1、用音乐的思维找准人物声音特点。演员的音色语调…  相似文献   

12.
《新闻通讯》2013,(6):64-64
贾樟柯出征戛纳,最终得到最佳编剧奖。贾樟柯面对媒体采访,直言“在戛纳找到了知音”。而此前刚刚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李安导演大赞“贾樟柯导演勇气可嘉、电影的力量很强”。  相似文献   

13.
米高峰  李昂 《青年记者》2020,(11):79-80
贾樟柯说:“在德西卡的电影里,我学到了怎样在一个非常实在的现实环境中,去寻找、去发现一种诗意……正是通过他的电影,我才触摸到了纪实风格背后那些美学层面的东西.”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总有一种“作者论”的视角,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群,并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表情和生存状态,构筑着自己独特的电影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区域电影研究得以展开,这使得中国电影的研究从以往注重时间与代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空间区域划分的逻辑之下关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缘空间与电影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区域电影”维度对我国福建电影进行历史溯源,以及对其地域景观、文化肌理展开梳理,探索福建电影所焕发出的具有鲜明区域色彩的美学风格,不仅可以给予闽产小众的福建电影得以正名的机会,挖掘福建电影中深厚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同时这也为电影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参照的理论工具和有效途径,在“区域”维度拓展中国电影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陈飞 《新闻采编》2010,(2):5-6,10
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承担着传播功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电视工作者往往重视了对画面的处理,而忽视了音乐和音响的效果,有的甚至把音响和音乐混为一谈。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是由于音响的基本作用和美学功能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电视中的声音包括语言(包含解说)、音乐和音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索了北京电影学院教学中纪实美学风格从形成到成熟的过程,其发展和演变既是固有电影艺术和美学传统决定的,又不断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影响。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电影教育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丹丹 《视听》2016,(1):55-56
电影《天注定》在叙事、视听方面突破了贾樟柯以往作品的风格,尤其在声音设计上独具匠心。《天注定》延续了贾氏电影引用媒介声音、运用多种方言对白、极少出现原创电影配乐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多种全新的尝试,用传统戏曲的框架建构人物,在现实叙事空间加入写意声音,用四段式的、"连环画式"的叙事对应四种不同的声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王露 《今传媒》2022,30(3):52-57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成为我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展流变具有分析探讨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建党百年之际在2021年7月2号之前上映的《悬崖之上》《1921》《革命者》三部新主流电影为例,对新主流电影如何表现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弘扬时代主旋律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新主流电影在制作、叙事、内容、传播和符号上可提升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国家软实力和民族精神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传统也是电影艺术的精神宝库和创作资源。即使是当下,表面上看来已经部分都市化、现代化和好莱坞化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依然在画面和声音的延续中散发着浓郁的本土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这里面,不仅有着电影画面创作者的业绩,更有着电影声音创作者的功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电影声音是体现民族化、还原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契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象征者和承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