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Bi2O3空心球作为前驱体,利用酸腐蚀法得到Bi2O3/Bi OCl复合催化剂。以有机染料罗丹明(Rh B)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Bi2O3/Bi OCl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较Bi2O3的催化活性有较大的提高,酸腐处理10分钟的Bi2O3/Bi OCl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对降解后溶液的总有机碳测定表明光敏化过程使溶液中80%的罗丹明分解。  相似文献   

2.
以丙二酸硫醚(3,3'-tdaH2)为主配体,以邻菲啰啉(phen)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配合物[Cu2(phen)2(3,3'-tda)2](1),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醋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通过醋酸锌分解均匀沉淀制备纳米Zn O,并重研究了前驱体形成温度、尿素浓度对Zn O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最后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热重分析等探讨了该过程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以醋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可获得粒度100-150 nm左右的纳米Zn O,其反应机理主要为在水溶液中通过尿素分解形成碱性环境,促使醋酸锌水解形成层状碱式醋酸锌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煅烧转化为纳米Zn O.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靶与双靶磁控共溅射技术,在非晶态石英玻璃基底上分别沉积生长了MoS_2薄膜及MoS_2/C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对MoS_2薄膜和MoS_2/C复合薄膜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退火处理前后薄膜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脉冲和射频双靶共溅射制备的MoS_2/C复合薄膜,碳原子对二硫化钼的空隙进行了填充,经过400℃真空退火20分钟,获得了结晶度较好的MoS_2/C复合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Si衬底上外延Ge薄膜为吸收区,研究了Si基Ge光电探测器的材料生长与器件制作工艺,并对材料晶体质量和器件性能进行表征分析。Ge薄膜是采用低温缓冲层技术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上生长的。1μm厚Ge薄膜的表面仅出现纳米量级的岛,表面粗糙度只有1.5 nm。Ge薄膜的X射线衍射峰形对称,峰值半高宽低于100 arc sec。Ge薄膜中存在0.14%的张应变。Si基Ge光电探测器在-1 V偏压时暗电流密度为13.7 mA/cm2,在波长1.31μm处的响应度高达0.38 A/W,对应外量子效率为36.0%,响应波长扩展到1.6μm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CuGaO_2微粒,研究了旋涂CuGaO_2溶液前驱体浓度对薄膜质量和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GaO_2溶液的浓度为15mg/ml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较明显的提高,达到了1.66%。以CuGaO_2无机空穴传输材料替代传统昂贵的有机小分子材料,为进一步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本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sol-gel方法,通过反复浸涂在载波片上制备出了一定厚度的二氧化钛薄膜.利用椭圆偏振测厚仪、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和方法,分别对二氧化钛薄膜的厚度、结构、可见紫外光透过率、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并且初步分析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SnCl4.5H2O作为反应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nO2薄膜,对薄膜烧结的温度及时间等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的烧结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进行了结构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450℃时,纳米SnO2薄膜为金红石型结构,表面形貌最佳,平均颗粒约为39-45nm。  相似文献   

9.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在大气环境及400℃下、对产物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阻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薄膜的形貌、晶态、电学和光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时间明显地影响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钒薄膜的化学结构及光电性能:退火时间过短,薄膜中有机成分不能完全分解、并且结晶度低;退火1h时,薄膜主要成分为V2O5和VO2,此时薄膜电阻低、但光吸收性弱;退火2h以上,薄膜中的主要成分为V2O5,此时薄膜电阻变大、但光吸收性有所加强。研究了退火时间对溶胶-凝胶制备氧化钒薄膜的化学结构及光电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相关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应沉积外延法在723K的Si (111)衬底上共沉积了的Ba/Si混合膜,通过时间控制得到不同厚度的混合膜,然后真空退火处理.X射线衍射表明在真空中1073K退火12小时后出现了单一的Ba5 Si3薄膜.采用第一性原理对Ba5 Si3的能带结构进行了计算,带隙宽度为0 eV,表现为金属性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以不同配体三聚氰胺、双氰胺、硫脲、尿素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法制备了g-C_3N_4,采用XRD、UV-Vis、SEM、FT-IR等手段对合成的g-C3N4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并以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各种前驱体原料制备出来的g-C_3N_4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以尿素为前驱体原料加热缩聚法制备的g-C_3N_4光催化性能最佳.通过改变溶液初始pH值进行降解罗丹明B性能测试,发现酸性条件有利于g-C_3N_4(尿素)对罗丹明B的吸附和降解.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o3O4前驱体,用DTA、XRD等手段对前驱体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是无定形沉淀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前驱体先脱去自由水和吸附水,在321℃下分解为Co3O4在920℃下转变为CoO粉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在S i基地生长Zn1-xFexO(x=0.04,0.06,0.08,0.10,0.12)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纤锌矿结构,且C轴择优取向.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薄膜中的Fe离子为 2价态.磁力显微镜结果表明薄膜具有明显的磁畴花样.磁性测量表明所有在真空下退火的样品都具有室温铁磁性而空气下退火样品具有顺磁性.薄膜中的铁磁性与氧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退火条件直接影响着电沉积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品质,而薄膜品质决定着最终得到器件的转换效率。本实验在不同退火条件下对薄膜进行处理,得出退火条件对薄膜各项表征指标的影响规律,并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改善退火工艺,以提高铜铟镓硒薄膜品质。创新点:目前利用水溶液电沉积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不高,而退火是制作此电池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研究了退火温度和升温速率对薄膜品质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原因及退火过程发生的反应,并制备出了理想的高品质薄膜。方法:1.在水溶液中利用电沉积法制备出铜铟镓硒薄膜前驱体。2.对前驱体进行退火处理,并针对不同的样品采用不同的退火温度和升温速率。3.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不同退火条件对结果的影响规律。结论:1.退火温度的影响:退火温度由450°C升高到580°C时,得到的薄膜结晶性越来越好,晶粒边界越来越不明显,Cu/(In+Ga)的比例逐渐升高,说明高温下(≥450°C)金属铟和镓较易挥发;实验中还发现Cu-Se化合物的总含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升温速率的影响:退火速率越高,薄膜结晶性越好;快速升温时薄膜中Cu/(In+Ga)的比例略低于慢速升温时的样品,而Ga/(In+Ga)的比例几乎不变,说明快速升温可以减少In和Ga的挥发。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新方法-接枝羧基淀粉(ISC)吸附金属离子前驱物(ISC-Zn)热解法,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本方法分为三步:ISC的合成;ISC-Zn的制备;ISC-Zn的分解及ZnO纳米颗粒形成。利用差热、热重(DTA-TG)研究了前驱物的分解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XRD)数据分析了ZnO纳米颗粒的晶相;借助透射电镜(TEM)观察了ZnO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分布。并用亚甲基蓝溶液研究了在此条件下制备的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Zn(Ac)2·2H2O和NH3·H2O为原料,以Zn(NH3)4(Ac)2为前驱体,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多柱氧化锌。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形成氧化锌微晶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产品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铁为杂质添加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掺铁TiO2粉末。通过改变各原料的配比和实验条件对凝胶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在紫外光下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和不同锻烧温度的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量为0.01%(摩尔比)、煅烧温度为450℃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Zn(Ac)2·2H2O和NH3·H2O为原料,以Zn(NH3)4(Ac)2为前驱体,在低温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多柱氧化锌.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形成氧化锌微晶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产品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P123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出二氧化硅溶胶.将制备好的溶胶溶液均匀涂于导电玻璃上,用电吹风沿玻片纵向吹扫至溶液凝固.将载有凝胶的导电玻璃置于马弗炉中,设定从室温经过1 000 min升温至370℃后恒温180 min,烧去薄膜上的有机部分,再降温至室温,最终得到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将带有二氧化硅薄膜的导电玻璃放入AgNO3无水乙醇溶液中,70 ℃油浴加热24 h后取出,超声清洗,烘干并进行封装即得到银纳米阵列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 TEM)、电子能谱分析(ED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电化学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形成了银纳米粒子及银纳米阵列电极.  相似文献   

20.
以Zn Cl2、Na HCO3和Na Y沸石为原料,通过浸渍、焙烧等工序制备出Zn O/Na Y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发现20-30 nm氧化锌粒子负载在Na Y沸石表面。制备的材料具有抗大肠杆菌功能,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将大肠杆菌完全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