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探究社区理论为研究框架,以高校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实践基础,以探究社区中文版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t检验等研究方法,从学习者视角,探讨高校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影响学习有效性的显著因素,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提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化途径。研究表明:教学存在、社会存在和认知存在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显著因子且正相关;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混合学习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为混合式教学优化提供建议: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情境优势,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建立学生探究意识;导促结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和推动有效对话;强化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2.
于婷 《成人教育》2022,42(6):14-18
基于对成人学习需求的调查,构建了自主学习、交互式虚拟学习和课堂教学三阶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据Garrison在线学习探究社区模型和“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设计了交互式虚拟学习中的多种教学活动,力求提高成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激发成人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升成人混合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疫情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善双线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基于探究社区理论,利用某"双一流"建设高校1 116名本科生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明确如何在疫情期及后疫情时代的混合教学实践中改善学生的混合学习成效。研究发现,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中学生感知的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能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也能通过混合课程满意度、学习态度的独立中介作用和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学习投入,且总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在三个特定间接效应中,课程满意度的独立间接效应最大。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应继续提供制度技术支撑,完善混合教学环境;构建学习探究社区,推进高质量深度混合学习;改善学习体验、课程满意度与学习态度,注重混合学习反馈;关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改进混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混合式教学是在网络学习大环境下诞生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集众家所长,旨在打造出一个最高效的学习环境;它也不是线上、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其背后涉及"教与学"的诸多要素和组成部分.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进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不仅给教师设计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能将学生的英语学习需...  相似文献   

5.
孙永刚 《海外英语》2023,(11):158-160
面对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自主能动性不强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之下,突破浅层学习的瓶颈,达到深度的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网络探究社区模型的理论基础,利用网络教学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为今后的英语网络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9,(9):66-72
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调动学生课上、课下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已在各高校展开。在此背景下,文章在深圳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中面向A等级学生进行了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的应用,并基于修订版探究社区(Revised Community of Inquiry,RCoI)量表,通过问卷调查,对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使用体验、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发现该模式成效良好,师生角色需要进一步转换。最后,文章针对混合式语言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混合式语言教学的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宣云 《考试周刊》2013,(66):78-7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主要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它注重实际应用,已被广泛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但是对写作教学的运用尚且不足,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提高有独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国际性三大属性,在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混合式教学因其促学潜能,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活动理论,提出了线上线下双系统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三大原则.此外,本文以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为例,从线上教学资源开发、线下课堂活动实施及线上线下双系统融合实践三个方面,呈现了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创新教学的实践,以期对大学英语混合式课程育人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洪  刘琴 《教师》2022,(31):123-125
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医护人才是大医科背景下社会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混合式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推广的教学模式,但存在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文章以社区护理学为例,探讨布鲁姆目标理论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建设路径和实施效果,发现基于布鲁姆目标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法根据目标确定教学活动及考评机制,注重分析、创新等高阶能力培养,教学设计更加优化和科学,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契合我国大医科背景下高层次复合型医护人才的培养需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化的组成结构,因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重新定位教学观、学生观并创新业绩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实际,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本文研究人员在南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中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对比实验教学,并在学期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定量分析法分析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且该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该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娜  张嘉欣 《海外英语》2022,(23):93-95
该研究基于探究社区理论,通过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慕课学习者的在线临场感以及其内部维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慕课学习者对在线临场感感知为中等偏上水平,在线临场感的四个维度显著相关,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以及学习临场感都可显著预测认知临场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习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次之,教学临场感最弱。  相似文献   

13.
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对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多维度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整合利用,使多元混合式教学得到更加优化的教学效果。本文着眼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分析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的现状与问题,以“财政与税收”课程为对象,探索BOPPPS架构下课程教学中多元化平台及资源的有机融合和利用,围绕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环节重构课堂混合式教学闭环,并通过案例阐述了课程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探究社区理论,结合翻转课堂和任务式学习,构建混合学习模式,并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这种混合学习模式满意度较高,而且学生的满意度能够积极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教学设计的探究已有不少相关的介绍和见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有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到住。下面,根据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简单介绍一下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引导一探究型教学设计及评价的所见所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王叶丁 《英语广场》2022,(22):101-104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强力介入线上教学,大学英语的课堂生态产生了结构失衡与功能失调等问题,其生态因子间的联动效应也日渐复杂,这对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提出了新标准与新要求。本文通过厘清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效应,进而从在线资源建设、教学环境创设、过程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院校及教师个人提升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主述位理论的指导下,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实验组进行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分组教学实验结束后,对照两组实验前后的作文成绩检验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写作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主述位理论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9.
小说阅读所需思维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文本,读懂文本,更要读懂文字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深意,但这恰恰是初中学生欠缺的能力。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阅读小说浮于表面,不愿意或不会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常常是自以为是的阅读体验,因而导致阅读的肤浅和错误。因此,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尝试使用“元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调动“自我”,发挥“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渐趋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元认知”理论对提高学生小说学习中的深度思考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社区共管成为自然保护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共生理论”,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共生理论在案例地社区共管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应构建包括当地社区在内的各相关利益单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管与共生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内在逻辑,增强共生理论的解释力,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