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敏  陈燕 《现代传播》2022,(12):65-69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视觉影像载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文化混杂空间中,海外观众如何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传递的文化内涵?《如果国宝会说话》《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舌尖上的中国》的YouTube海外观众评论呈现出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共享、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三种样态。而若要强化文化共享的可能,降低文化折扣与解读偏移的程度,则需要提升纪录片审美意趣、呈现细腻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这将有助于海外观众超越柏格森所言的“习惯记忆”,唤起人类共同的“纯粹记忆”,促进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
王峙  邱子沫 《传媒》2023,(23):47-50
作为电影重要类型的科幻电影,拥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需要从“本土”走向“国际”。本文回顾了基于“本土想象”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融合;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作探索;提出了中国科幻电影要立足国际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中国科幻电影“走出去”,在国际传播中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俞玮奇 《中国出版》2023,(20):45-50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主题的出版物从“他者视角”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拓展了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路径,优化了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果,但同时在整体规模、海外影响力、内容的深耕拓展以及区域语种布局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出版社应联合多方力量,坚守主题出版理念,深耕内容建设,依托数字技术赋能融合出版,打造出版精品,共同推动主题出版的国际化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作为“十四五”六大目标之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迎接挑战,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所有出版人面前的重...  相似文献   

5.
井水清 《传媒》2021,(22):27-28,30
五洲传播中心成立于1993年12月,隶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以来,该中心通过影视、图书、网络、演出展览、期刊等多种渠道向世界介绍中国,把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呈现给全球观众.笔者以五洲传播中心在影视国际传播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为例,探究通过影视制作与对外传播实现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何静  庞敏 《青年记者》2020,(9):64-65
中外合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具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电视剧、电视新闻并称为对外传播的“三驾马车”.纪录片的国际合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通过重大项目的国际合拍可以增加国内外行业交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强化中国媒体在国际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推出的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在香港和内地成功“出圈”,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增强了青年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在海外也颇受赞誉。从采访表现来看,主持人风格亲切,全程伴随式的深度体验采访让观众得以深切感受脱贫地区的巨变;从叙事角度来看,《无穷之路》摒弃宏大叙事,以脱贫前后的村民为故事主角,展现普通人平凡而闪光的脱贫故事;在视觉表现方面,镜头语言丰富,剪辑节奏轻松明快,融合了网络视频理念;节目传播平台多元,在香港的电视端和内地的网络端首播,粤语、英语、普通话多语种传播,满足不同观众需求;《无穷之路》超越偏见,在语态上淡化意识形态,在传播效果上超越意识形态,以港人的视角和平凡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讲好中国故事。香港媒体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高,运作成熟,有着稳定高效的海外传播网络,是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未来可以深化媒体合作模式,探索国际传播新样态。  相似文献   

8.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9.
刘楠 《传媒》2019,(14):74-76
“后全球化”时代,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战略特色明显,传播策略多元一体,与时俱进;传播主体多点落地,取得了相当的口碑和效果。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如影随形,为此可以通过智能技术革命,打造智媒体集群;同时注重品牌营销,打造“国际网红”;加强创意,突出故事性等策略,拓展中国故事海外传播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沈雨敏 《传媒》2022,(15):74-76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提升信息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国际舆论环境的复杂化等要素都对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主流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供了良好机遇。这要求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勇于挖掘中国好故事,树立信息传播的品牌效应;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牢牢掌握国际传播话语权;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对外传播矩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扩大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品牌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而数字广告又是品牌国际传播的关键抓手。数字广告既有助于驱动中国品牌价值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建构品牌形象,也有利于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传播好中国品牌声音。但当前中国品牌国际传播在数字广告数量质量、对海外市场和用户的适应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既需在实践中优化政策供给,强化使命意识,又应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以数字广告为切入点,助力中国品牌国际传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国际传播为基础语境,聚焦网络文学“为什么是中国故事”“为什么能讲好中国故事”两大理论命题,提出由故事层、媒介层、关系层构成的网络文学三元本体结构理论模型。此模型中,故事层表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性和中国性,媒介层和关系层表现出具有跨媒介叙事和全球性数字叙事特征的媒介性,三大特性赋予中国故事立体化的精神内涵、本土化的文化气质和全球化的开放语境,从而构建国际传播视野下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瑞林 《新闻界》2007,(2):67-68
中国纪录片要与国际接轨,注重考虑国外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收视欲求无可厚非,但在强烈的诸如“世界眼光”与“全球面孔”呼声背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转型却似乎有矫枉过正之嫌。一些纪录片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一味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视点,  相似文献   

14.
李京 《中国出版》2022,(16):58-61
世界变局对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挑战,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以优化国际传播精准水平为策略、以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落地为支撑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理念。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文明互鉴,正向引导国际公共舆论;在文明交互中提升中国方案的“在地性”,精准施策增强文化认同;以网络正义观驾驭平台算法,弥合数字鸿沟共享发展红利等,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变局,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多个行业提能增效的同时,也引发国际舆论场的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全球范围的技术垄断与偏见、信息污染与失序、技术依赖与专业失守、数字鸿沟与素养赤字。同时,AIGC给中国国际传播也带来数字赋能的重大机遇,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主体强化、叙事迭代和传播升级。要完成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重构,中国需要推动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增强全球数字沟通能力、加强AI国际传播法律规制、提高国际传播风控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  相似文献   

16.
熊越 《中国出版》2023,(9):16-19
后疫情时代,全球传播生态加速重塑,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成为我国当下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从间性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文化间性下的“话语内容选择”与“语境转换”、主体间性下的“共同体意识符码”和“他我关照”的分析来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剖析当下的跨文化传播机制。对跨文化传播意义生产的探讨,反向推动跨文化传播方法论的发展,两者同频共振,建构出国际文化共识的同时明确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最终实现中国故事对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传播工作研讨会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进博会国际影响力”这一主题深入研讨,认为要充分做好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提升进博会在全球政商学研各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做好国际传播中的经济报道,探析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舆论传播媒介进路,对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媒体应从坚持议程创新、回应关切、多用民众视角、重视经济评论、探索表达创新等方面入手,积极传播新时代中国的经济故事、发展故事、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9.
游琪 《传媒》2023,(12):44-46
完成股权重组后的凤凰卫视,以“新起点、新格局、新机遇”进行了改版,通过创新全媒体语境下的内容生产与表达手段,深入开展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全球传播。本文立足凤凰卫视全媒体新闻报道和精品节目案例,分析其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期为主流媒体更好地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夏 《中国记者》2023,(10):27-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不仅是讲好中国绿色故事,还是中国积极引领一种基于更加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共同体的必然选择[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