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祥敏  董泽萱 《传媒》2023,(5):13-17
<正>随着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落下帷幕,迄今,春晚已经走过了整整40个年头。1983年的首届春晚,是四部电话串联起的观众点播、主持人即兴串场和直播演出,是带有小众意味的“茶座式联欢”;2020年以来的三届春晚,是“5G+4K/8K+AI”技术赋能的全媒体庆典,是总台、地方卫视以及互联网平台同台展演,是主流价值引领的风向标,是岁末年初最重要的庆典晚会。40年间,政治、文化、技术不断形塑着春晚的形式与内容流变,春晚也由最初相对单纯、简约的春节联欢延展出社会转型表征、政治传播载体、公众记忆实践和节庆仪式等新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凌  徐翔 《传媒》2023,(5):21-23
<正>辽视春晚是辽宁广播电视台第一王牌节目,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春晚之一,中国广播电视界著名品牌,连续20余年蝉联卫视春晚同时段收视冠军,是一个璀璨耀眼的“现象级”黄金品牌。每年腊月二十九晚19:30播出的辽视春晚不仅是全国卫视春节期间播出频次最高的春晚,更连续刷新排名第一收视数据记录。辽视春晚2021年收获全网33项收视数据第一;2022年收获47项,成为唯一一台实现收视率破1的省级卫视春晚;再到2023的102项数据第一,辽视春晚不断夯实“卫视第一春晚”的荣耀,也让“腊月二十九看辽视春晚”叫得越来越响亮,受到辽宁省委主要领导屡次重点表扬,成为中国电视观众喜迎新春的又一个重要“年俗”。  相似文献   

3.
张毅  陈宽路 《传媒》2023,(5):33-35
<正>自2012年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江苏卫视春晚已陪伴观众走过了十一年。多年来,江苏卫视春晚始终和强劲的时代脉搏、沸腾的百姓生活、绚烂的传统文化共生共长,让一年一度的“苏式春晚”满溢幸福贺新年的馥郁芬芳。2023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幸福合家欢”为主题坚守“苏式春晚”特色,紧扣“创意、情怀、人文、科技”四大核心要素努力创新,以科技赋能内容创新,用文化激活传统年味,传递出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个人向幸福出发。  相似文献   

4.
李栋  沈金萍 《传媒》2023,(5):9-12
<正>春晚,作为中国电视荧屏独特的文艺创造,凝聚了中国人对传统民俗的创新延承和对美好生活的擘画抒写,它是团圆喜庆的集体记忆,也是全球华人的情感寄托。从1983到2023四十载,春晚这顿年夜饭,拥有着时光不改、名副其实的“全民收看”的传播量级。一年一度为14亿人烹制,这无出其右的影响力决定了春晚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也带来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创作难度。从早期为春晚撰稿到副总导演,再到以总导演身份执导2023年总台春晚,于蕾始终认为春晚“是一件非常难却充满理想和情怀的事情,她让一代一代的电视人愿意为之前赴后继”。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9,(6):81-81
黄冈电视台2009年春晚“盛世欢歌魅力黄冈”在第七届“春满楚天”湖北省地方春节文艺晚会展播中荣获一等奖,舞蹈“天河放排”获得原创节目奖。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9年元旦节的到来,有关春节以及“春晚”的话题已正在被大众习惯性再度关注;北京网民老孟“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这样的口号涂在自己车上并且获得了百万赞助的那一刻起,有关“网络春晚”和“山寨春晚”话题也开始成为年轻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从1983年到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2012年的春晚以“致敬30年”的主题段落,以取消商业广告的方式,意在回归传统.但是,去商业的方式没有达到2012年春晚的预期效果.本文以解释性的方式重新审视春晚的历史,试图回答这30年来发生的根本变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2012年春晚的回归话题;其次回顾30年春晚的重要节点;最后,分析春晚“失宠”的原因,探讨春晚可能的走向.本文的基本思考是:春晚从服务人民变为召唤大众的转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变迁.商业化并不是春晚衰落的主要症结,重新整合碎裂的社会才是关键问题.央视和春晚所代表的大众传媒的召唤作用今后仍然需要,但也可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对今年“春晚”的评价,名学、北大教授孔庆东的章比较有代表性,其中一句话:“今年的春晚尤其完蛋,总体水准已经降到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给我印象最深。据一家名网站的调查,70%的人认为今年的“春晚”不好看。为什么央视花大力气、大本钱办的“春晚”,评价会如此之低?许多人认为还不如平常的一台晚会。难道是导演水平低?不!能导“春晚”的导演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导。难道是演员水平低?可我们看看“春晚”的舞台,星光熠熠,大腕云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杨扬  孙卫华 《当代传播》2023,(3):106-109
历经40年的央视春晚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度仪式化的超级表演和媒介事件。本文运用仪式相关理论,对春晚40年的超稳定性结构文本,即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文化加冕叙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后现代转向,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一方面使其具有了某种文化地标的象征意义,这对明确文化身份、确立国家认同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春晚的程式化展演与叙事形式大于内容,导致观众的离散式观看取代了以往的沉浸式观看,春晚由此变成了更大的社会交往场景的一部分。基于春晚仪式景观的文化意义,春晚的未来着力点不在于重新夺回客厅中心,实现观众的沉浸式共看,而在于对观众共在场景的营造。春晚需要打造“春晚+”的内容生产和播出模式,转换意义建构与互动的空间维度,重新挖掘仪式化传播的内在潜能,以实现从“共看”到“参与、共在”的新型文化广场的建构,缔造新技术语境下的集体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10.
上次说了央视春晚开门的事,这次想说说春晚“拒绝”问题。据年初媒体曝料说.牛群最终被春晚“甩了”,原因是“他的表演技巧没有得到剧组的肯定”,而且双碰上今年剧组拒绝“问题明星”参加,所以上春晚之事才彻底没戏。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15日光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著名导演冯小刚正式取代哈文执导马年舂晚,这标志着洋溢着冯氏风格春晚的‘集结号’即将吹响,2014年马年春晚的最大看点,冯氏能否拯救春晚近年来显现的颓势和失色?”文章的标题是“看冯氏幽默能否让春晚死灰复燃”.让春晚改变面貌,能说“让春晚死灰复燃”吗?  相似文献   

12.
张雪姣 《传媒》2023,(13):38-40
为拉近主流媒体与青年人之间的距离,中央电视台于2011兔年春节期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十二年过去,总台在2023兔年春节期间再次发力,以“一起开新,共造未来”为主题打造了一档高质量的小年晚会。从2011年到2023年,网络春晚充分展现了主流媒体想要拉近观众距离的诚意,以及通过“思想+艺术+技术”进行创新融合的决心。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总台网络春晚的具体节目及相关技术应用,探析总台2023网络春晚如何将思想、艺术和技术进行完美的创新融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春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网络春晚存在的“对网络春晚的定位不准,对网络春晚的网络元素认识不清,对节目的精彩度重视不够”等问题,“廊坊网络春晚”用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地市级网站举办网络春晚要在“小”字上做文章,内容上要“小”——做到主题鲜明,以草根为主;形式上要“小”——做短做精,以歌舞为主;观众上要“小”——做好互动,以年轻人为主。要着眼于“小中见大”:把“小”做到极致,做出影响力,做成品牌——因为品牌是有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4.
华施琪 《今传媒》2016,(5):102-103
春晚作为中国观众的一道除夕盛宴已经走过三十年有余,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网络平台的建设,人们对于春晚的评论越来越可以即时的展现.而在近些年的春晚播出过程中,对于春晚中种种“槽点”的吐槽也已经成为了观众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这些吐槽或是理性或是感性,多多少少都表达了对于春晚节目的一些看法.受众的娱乐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愈加多样化,但是春晚的推陈出新显然并不能完全跟上当代受众的脚步.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别是“春晚与明星效应”“春晚与服装舞台”“春晚与潮流引领”阐述了春晚以及其对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春晚”融相声、小品、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主持人在各个节目中引导穿插串连起整台晚会,集中突出一个盛大主题的综艺晚会形式首开电视晚会节目之先河。“春晚”荟萃了国内知名演员、影视红星或是港台著名艺人,各个节…  相似文献   

16.
张石玲 《视听界》2008,(2):62-63
春晚是年年挨骂年年办,人们是年年骂来年年看。事实上,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成为春节传统的包饺子、吃团圆饭、写春联、放鞭炮等等之外又一重要的年俗。 据收视报告显示,今年央视春晚的收视份额达到96%,在某门户网站所做的“2008年春晚满意度”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55万网民中认为今年春晚“好和不错”者加起来接近80%,认为“有待进步者”占20%,这个评价超过近几年春晚调查。  相似文献   

17.
王莹 《传媒》2023,(5):18-20
<正>2023年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总台春晚)成功直播,用独具匠心与暖意融融的节目,营造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氛,展现出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向全球华人送上了一道红红火火的文化大餐。据统计,总台春晚全媒体累计触达受众162.16亿人次,全国电视市场收视总份额达76.29%,新媒体端直播用户规模达7.66亿人,海内外传播效果均创历史新高。随着2023年总台春晚的落幕,这一深刻在国民心中的春节记忆也已陪伴全国人民整整度过了40个除夕夜。  相似文献   

18.
在湖南卫视因为南方冰雪灾情严重而取消春节晚会的情况下,质疑“面对雪灾,春晚能否继续‘歌舞升平’?”以及“将春晚节目改为赈灾演出”,甚至“取消春晚”的声音又起。“春晚”再一次被推到各种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19.
陆高峰 《出版参考》2004,(10):43-44
2005年春节晚会是央视砺志图存、改革求新的第一年。然而,央视提出各省市电视台统一上报春晚节目的要求后,竟无一家积极响应。在前两个月里,春晚筹备组面对的只是以个人名义送来的零星几部作品。以至改革后的2005年春节晚会出现了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有关部门不得不专门下达措辞激烈的“征召令”,方才使央视春节晚会节目干涸的“旱情”有所缓解。据8月17日央视向媒体发布的晚会筹备的最新进展表明,目前已有29家省级广电部门成立了春晚工作小组,并已有多个优秀节目选送央视春晚筹备小组。  相似文献   

20.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历经三十年发展。1983年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2005年,“春晚”由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并机播出,收视率达到95.45%,创20年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