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新师范建设也恰逢其时。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新师范建设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重新出发,是“去师范”之后的重新回归,是培养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师的新方案,是培养适应智能时代教师的新选择,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教师培养新方向。地方本科院校新师范建设应突出以下四个特征:师德为先、注重实践、强调开放、需求导向。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新师范建设的路径为:加强全方位师德养成,注重立德树人实效;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探索设立“实验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制度,加强多方位立体化合作。  相似文献   

3.
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师范院校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已上升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就如何加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师范教育是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教育。面临日益开放的教师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不仅传统的优势日趋减少,而且出现师范性严重缺失的现象。地方师范院校师范性缺失的表现极为鲜明,在当前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必须突出师范特色,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而本土人才大量流失、乡土文化认同危机的存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呼吁着当代乡村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问题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共同体发展理论为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聚焦乡村教育现实需求,明确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提炼乡村师范教育特色,丰富新课程体系,挖掘乡村教育在地化课程资源;构建区域内与地区间两个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联动多元师资培育力量共发展,则是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地方师范院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师范院校未来发展新的生长点。目前,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师资力量短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提高非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地方师范院校应创新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郭春涵 《考试周刊》2013,(91):12-13
本文论述了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师资及教材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体系;调整、提升师资配置三条路径,希望推进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8.
地方师范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增设非师范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一方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既必要又重要。本文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材适合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高效、灵活四个方面去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原有教师教育体制存在大学与中小学区位分割、职前教师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方式方法重知识轻能力、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干涉过多、大学教师教学研究脱离中小学实际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建设新师范是必然选择。新师范以协同论和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专业性、共享性和对接性,卓越教师培养必须对接专业认证标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三方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自2017年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五年来,开启了教师教育的新阶段,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教师教育发展政策,为地方师范院校提供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如何精准把握政策红利,深刻领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要旨,及时从被动“跟跑”转变为主动“领跑”,考验着地方师范院校的决心和智慧。而轰轰烈烈的“新师范”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文科”建设,也为认证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建设既是地方本科院校外语学科发展的背景,亦成为其面临的新要求和建设发展的重要遵循。文章以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地方本科院校外语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外语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专业整体布局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定位较为合理,但培养规格、服务定位同质化严重,需要进一步准确定位和特色化;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课程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实践性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13.
新时期,应正确认识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地方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特点,通过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综合化水平;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巩固和改造传统学科;面向地方重大需求,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坚持一级学科发展思路,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师范技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师范技能的主要内容及应届师范毕业生在师范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以衡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弊端;最后就地方师范院校如何提高师范生师范技能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师范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学科意识薄弱、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机制不健全等,进而对加强学科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方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是历史必然.本文通过对地方师范院校谋求综合化发展现象的思考,提出师范院校转型的最终旨归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继承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新师范”是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愿景。它的提出不仅是对当下教师教育发展新特征的概括,更承载着终结“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这一教师教育发展“百年难题”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不仅是“新师范”发展实践路径的基本遵循,更是“新师范”之“新”得以立世之根本,它关系到未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走向。所谓“终结”不仅仅是笼而统之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之谓,而是要建立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内涵更为科学合理界定的基础上,挖掘“师范性”的学术价值、认可“师范性”的学术地位、遵循学术发展的逻辑发展“师范性”,这才是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时代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改变、师资队伍转型等方面,探索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生物类师范专业的转型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化教育在师范院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师范院校中开展地方文化教育不仅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由师范院校的性质决定的。地方文化教育应以地方的名胜古迹、文化名人、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牡方文化教育应紧密联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相关区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房春艳 《西部素质教育》2023,(11):106-109+130
文章首先阐述了师范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师范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师范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