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杰 《东南传播》2011,(7):82-84
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纪录、保护和传播陇右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有成效的影像纪录方式就是摄制了大量关于陇右文化的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完成了对陇右文化生动鲜明的影像传播和形象逼真的视听再现。影像对陇右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主要涉及到陇右远古文化遗存、中华人文始祖文化、陇右石窟文化艺术、陇右民族民俗文化和陇右三国古战场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化传承三个不同侧面出发,以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微时代下非遗微纪录片生产、传播、延续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雷玥 《传媒》2021,(5):59-61
近年来,国内涌现不少人文纪录片佳作如《人生第一次》《风味人间》等,引发大众热烈反响.国产人文纪录片的新生态,可从创作与传播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创作层面,镜头语言沉浸感强,叙事结构以点带面,声效配音富有质感,美学风格体现东方气韵;在传播层面,从平台合作、商业布局、受众运营、形态革新等维度实现跨圈层传播.研究人文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与传播创新,有助于我国纪录片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4.
王譞  王紫研 《传媒》2023,(2):53-55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及AR/VR/MR等数字技术的深度发展,在虚拟影像技术冲击下,传统文学类纪录片呈现出新的传播形态。在文献保存和整合、尚诗思维叙事的交互共融、理想人格的彰显等方面,呈现出独特传播价值。传统文学纪录片的“破圈”乃至走向海外,需要在虚拟技术领域、古典美学模式继承、纪录片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身体叙事为主要视角,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选择YouTube平台四位在中华传统文化领域有影响力的中外博主,对其视频制作中的叙事方式进行解读,以期为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提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使人们的生态意识觉醒,生态纪录片以真实的影像、客观的纪录、流畅的叙事对生态影像进行了有效的视觉传播,给人类留下反思空间.以鸟类生态纪录片为例,分析和研究生态影像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和效果,有利于让受众认识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增强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日本广播电视台是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它的广播电视系统规模很大,在制作数量、质量、题材选择、投资数目、人力物力、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闻名于电视界。日本NHK在纪录片方面的发展也源于国内激烈的同行竞争。通过对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叙事结构、元素和原则多个方面的分析,透视NHK在边缘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们国家纪录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京派、渝派、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山东、海派等等,创作作品因各自特点与地域文化而各有特色。因为纪录片是对各地风土人情中的画声视听进行书写,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记录,对各地人民综合审美水平的一种表现,而在传播文化价值方面具有较高评价。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纪录片影像中的地域文化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伍艺涛  赵天照 《视听》2022,(8):133-136
由奥斯卡获奖导演柯文思执导的中外合拍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讲述了四位普通中国人圆梦小康的故事,获得了国内外受众的认可。该片突破传统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在叙事视角上融合了我者叙事与他者叙事,实现了由单一自话自说到双方共塑的内外视角聚合;在叙事题材上由宏大主题到微观个体,挖掘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奋斗奔小康的故事;在叙事策略上运用阶梯递进式叙事结构、冲突悬念式叙事节奏以及多模态叙事语言,以此建立故事化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衡洁 《传媒》2022,(2):66-68
纪录片作为能够跨越语言时空、融通中外文化的媒介形态,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既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然而,想要让海外受众喜闻乐见并非易事,部分中国纪录片面临着传者热受者冷、故事弱宣传重的局面。本文以央视纪录片《人类的记忆·童话世界九寨沟》为例,从国际化呈现、国际化叙事、国际化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提升新时代纪录片的国际化程度,探索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扩大中国纪录片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化形式的变迁和经济步伐的加快为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日益丰富的文化形式为记录片的传播带来更多的机遇,使微纪录片以一种更加自由的形式呈现出来。本文围绕全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文化传播价值、实施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2.
唐芸 《声屏世界》2003,(3):41-41
从某种程度讲,一部好的纪录片不是靠纯记录出来的,是创作者在求实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构思、选择、发现、捕捉、打造出来的。策划贯穿在纪录片创作的整个过程,而策划要体现创新与融情。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作为彰显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面临的困境,解构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萌 《传媒》2018,(8):83-85
新媒体时代发展在给受众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困境.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增强传统文化传播的贴近性、融合性来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价值建构,彰显传统文化在构建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重塑文明方面的重要传播意义,从而达到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蒋晓  陈敏南 《今传媒》2024,(4):120-123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尤为明显,讲好中国故事显得更具战略意义。传统文化类影像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融合了国家意志与大众审美需求,为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提供了引导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文化类影像节目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实践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借助当代影像媒体的力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向海外观众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古今、畅达中外,优秀文化纪录片通过创新性的视听表达方式,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叙事时空,营造了历史轴线的纵深效果、古今对话的融通场景、空间跨越的连通平台、时空交融的受众体验,充分展示了文化的厚度、传播的广度,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如良 《视听》2021,(5):46-47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不断拓展,纪录片的外宣功能正在日益增强.外宣纪录片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有效形式.当下一些对外宣传纪录片,主要是通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典型元素进行叙事,以故事性架构凸显作品主题,以新技术与新手段创新呈现形态,以多元话语体系实现立体化传播,由此来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纪录片是一种广受公众欢迎的科学传播载体。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以BBC史前系列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结构、听觉叙事语言、视觉叙事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系列使用的科学传播技巧。研究发现,《与恐龙同行》在听觉叙事和视觉叙事效果的双重作用下,从解说、音乐到自然音效,从丰富的镜头语言到电脑动画技术呈现的视觉奇观为观众逼真地重现了恐龙生活的世界。该系列纪录片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传播技巧:(1) 对内容进行简化;(2) 使用“讲故事”、戏剧化的叙事手法;(3) 使用模型、CGI等技术进行可视化。这些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使该系列纪录片实现了科学和大众想象的结合、科学和娱乐的结合,增强了其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专题片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塑造典型人物来讲,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就物质形态来讲,影像艺术需要有受众的情感认同,就接受语境来讲,身处接受层面的观众,在具有完美叙事策略的专题片的关照下,能很容易被带到真实的情景当中去。故而,加强影像叙事策略针对于典型人物应用的创新方法分析,是极有现实意义的。笔者从细节、大众审美眼光、侧面立体造型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