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看,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近现代走向后现代。比照现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内容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生成的、整体的思想,会发现有许多契合之处。文中特别把分形理论中“空集”的概念与老子的有关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具有后现代生成论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与智慧,只要正确地研究、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握现在,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将是与后现代文化最为契合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生成的优秀传统师道虽然举世著称,但其因受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价值驱使而大为不振,出现诸多有违师道的乱象。从历史生存论视角来看,教师的历史性生存是指教师作为现实社会个体,在通过社会实践改造其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性。为实现传统师道的现代转换,教师要秉承优秀传统师道,确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原则下"以学习为本"的现代教师角色观,树立从实体性工具主体走向"功能性主体"的现代教师职能观,倡导教师"专业自尊、价值自足、发展自觉"的教师专业成长观。  相似文献   

3.
“师道”是精神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它在指向教师价值观的同时,也观照职业规范.师道的传统特质主要体现在“师”的存在价值、“师道”的现实依据、“道存”的核心表征与师道理想化取向上.在现代意境下,传统师道因远离其适宜的生存环境而逐渐失效:教师的身份和作用愈加限于教育领域;教师道德的形象及其作用开始理性回落;师道内涵凸显职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的逻辑发展路径。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概括、体系发展、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等方面建立由一系列参数组成的分析框架,评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的逻辑进展。研究表明:内容由阶级性走向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由零碎走向系统,方法由单一走向丰富,视角由多变走向相对稳定,范式由无走向确立阶段。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总体上在学理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不够,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其一,概念所反映的内涵仍显单调;其二,缺少对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其三,缺少集大成者;其四,理论创新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5.
师德的概念容易被窄化或泛化,因此在推动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科学系统地认识师德概念。师德本质上是一种由内生而外显的道德行为,其动力本源是师道。而为师之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传统之道和时代之道。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要坚持在中国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精神承继的基础上,持续展开新时代师道文化内涵的发展性重构与实践,才能使得新时代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进步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不断发展。传统师道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简单从师智、师法、师职三个方面来说,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传统师道,并剖析师道背后所隐含的传统师生关系,在传统师道关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兴起、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国现代教育兴起、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教师逐渐成长、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对教师和教师发展的思考,贯穿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并且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特有的基本视角(“师眼”)和核心内涵(“师道”),对当代中国教师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主题的视角关注20世纪90年代的两岸童话发展,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童话主题呈现了走向现代、走向多元的态势。童话作品中有着大量的意识介入,如儿童意识、生态意识、批判意识;同时又有着意识的颠覆,如对国有的思维和旧的逻辑方式的颠覆和打破、对传统的改写、对男权意识的颠覆。这些主题意向都与时代离得很近,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9.
论生产力范畴现代内涵的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生产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传统的生产力概念已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生产力的特点。章通过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反思,即生产力范畴本身是经济学概念还是哲学概念,它是否必须表征物质性力量是否应体现其生态内涵,对生产力范畴的现代内涵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对生产力范畴现代内涵的界定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及《论语》论师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儒家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还是中国师道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践行中国师道的楷模。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仍然有许多内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教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发挥了学校教学互动、学研相交的功能优势,又充分展现了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主体的产业运行实体作用,以产教融合、研用互促实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2012年—2022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学者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多维综述视角,在深度解读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概念内涵、逻辑进程的同时,系统阐释了主要包括基于理论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生成逻辑与发展历程、组织属性与内核要素、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改革路径与风险防范以及基于实践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经验。基于此,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问题研究的未来走向,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展望,以期为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迥异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视角上,它们以人性、文化等边缘化的视角取代政治视角;在叙事内容上,以边缘性人物和题材为描写重心;在叙事原则上,竭力张扬艺术虚构;在叙事态度上,由严肃庄重走向游戏与调侃;在叙事结构上,以个人化叙事代替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师德性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还不一致,现有的界定显得随心所欲;关于教师德性缺失的原因多归纳为制度缺失、环境不良和教师自己放弃德性修炼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德性,学者们提出了制度德性建设、外在条件培育、教师自我努力和实践、闲暇生活建构等对策。当前已有研究琐碎而零散,大多从规范伦理学视角对教师进行规训和说教,不太注重对教师道...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天中学刊》2015,30(1):38-43
国家概念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是分析政治现象和构建政治理论的逻辑原点。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近代得以形成,而后在当代又历经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赋以新内涵、被行为主义政治学规避、被回归国家学派拾起等不同境遇。国家概念在学界存在歧义,是不争的事实,学者们往往从伦理主义、组织主义和功能主义等多重视角来解读它。马克思的国家概念保持了近代以来的思想传统,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范畴,国家既是功能性的统治工具也是制度性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不仅其表述方式近于东方,而且其内涵在某些方面也与东方有近之处,在本文中,作者试图举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关系,与“冰山”原则作为对应,在对此和比较中发掘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具体内涵,它所代表的意识的特征及西方现代意识的总体走向,进而得出某种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羌族民间信仰的研究主要从人类学、宗教学、文学等层面展开,而从政治学层面探讨较少。摸清这个问题的研究脉络和动向,是形成羌族民间信仰政治学研究和推动实践的基础工作。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40年来羌族民间信仰价值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现代化问题,得出结论: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民间信仰的伦理治理展开;研究方法以经验研究和个案为主;研究路径停留在民间信仰的传统价值上。摸清现状后,创新性地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内容上,从"德治"走向"三治"融合;方法上,从"经验"走向"理论"建构,把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理论结合起来;路径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探索羌族农村治理过程中民间信仰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如果真的能够在上述方向上做出努力,对于羌族民间信仰价值理论的研究突破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上,哲学范畴内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哲学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实体概念以来,实体,这一哲学范畴内重要的概念便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随着哲学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内涵也被哲学家用不同的内容来诠释。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实体概念的内涵和意义因哲学家认识和解释世界的视角与方法得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别,然而不论哲人们从哪一角度去阐释这一概念,它都是本体论的必然内容,是与哲学基本内容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相关联的。从实体概念出发,通过哲人们对概念的诠释,可总体把握哲学基本内容的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的学术词典里,人文科学还是一个学理内涵未定的字符,但在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人文与科学却是两个逻辑要义明确的概念。通过对人文与科学各自的本义追溯,分别论述了人文的教育论缘由与科学的知识论传统,并且试图通过对古代人文和古代科学的历史再现,以揭示人文科学的人本主义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从价值论视角探索了人文科学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陷入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悖论之中,从而使教育发展形成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模式选择,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完善。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传统与现代之间有没有融合或对话的可能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理论起源的梳理,明确传统与现代在教育领域的关系建构。本文以杜威思想作为传统与现代的研究视角,从杜威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历程出发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关系进行动态的研究,提出传统与现代在教育领域完全有可能从对立走向融合和和解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化领域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隐入传统与现代的二元悖论之中,从而使教育发展形成一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模式选择,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完善。究意应该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之间有没有融合或对话的可能?针对这些问题,本力图通过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理论起源的核理,明确传统与现代在教育领域的关系建构。本以杜威思想作为传统与现代的研究视角,从村威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历程出发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关系进行动态的研究,提出传统与现代在教育领域完全有可能从对立走向融合和和解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