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水电工作20多年,由于工作性质经常和水打交道,自然就喜欢上了钓鱼。在我的同事当中爱钓鱼的少之又少,但个个都喜欢吃我钓的且亲自烹调的野生冷水鱼。以前吃完了嘴一抹:"味道好极了!"现在还改了说法:"那是  相似文献   

2.
老公爱钓鱼     
老公在部队服役了20多年,又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对书法、摄影、体育等都有广泛爱好,但一直坚持最好的还是钓鱼。据长辈讲,他十来岁就开始钓鱼,这些年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条件允许,工作放得下,他都要抽出时间到青山绿水边一过钓瘾,留下了很多令我都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钓友马师傅已退休多年,为人随和,爱聊天,快人快语,人缘特好,在密云石塘路附近钓鱼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就连十里八村的农民都跟他熟悉。他多年的钓鱼经验和对钓鱼的独特见解让我长了不少知识,也增添了许多钓鱼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5.
老伴爱打麻将,我爱钓鱼。老伴打麻将十有九输。输了就嘟嚷,就不平,饭吃不香,觉睡不宁,梦中直嚷“气死我了!”我想,常此下去可不行,老夫老妻应该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她打麻将的苦我不能分担,可我钓鱼之乐应当与她共享,但她不买我的账。我把培养老伴钓鱼的兴趣,共享钓鱼之乐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讲,立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于是我们共同定计,赚她入毂。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7.
我自小就爱钓鱼,现在我已经有50多年的垂钓历史了,可是钓技却一直没能长进,因此每次钓鱼也总是收获寥寥。但对此我并不在意,因为常年钓鱼,使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收获可是太好了,太珍贵了,它完全可以用金不换来形容。那么到底是什么收获呢?集中到一点来说,就是睡眠好。好,好在入睡快,睡得香,睡醒之后脑清目明,精神好,整天都觉得轻松愉快。你说身体能不好吗?  相似文献   

8.
徐小逆  郭红明 《钓鱼》2010,(8):64-65
老爸爱钓鱼。爱到如痴如醉,有水必钓,三天不钓便心痒难耐,必出门一战方解心头之渴。我在外求学时平均每周接到四次我妈的电话,每次没说两句她就开始诉苦:“你爸又钓鱼去了……”也不能怪我妈抱怨,老爸早上五点多起来钓鱼,晚上十二点了还不回家。节假日出门钓鱼不说,就连工作日,他一看没活干,也能立刻开车去水库。老爸还常常拿这个教育我:“要好好工作,等到你能说了算的时候,也可以想什么时候钓鱼就什么时候钓鱼。”弄得我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9.
吴染 《垂钓》2006,6(9):67-67
天生喜水的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做知青的时候就常常忙里偷闲,拿着竹竿到水边钓鱼,当然,那个时候钓鱼主要是为了解决肚皮之需。后来很多年没有握竿的机会,便逐渐淡忘了置身在自然中的那份安宁与清静。前年深秋,偶然应友人之邀,我们一行四人去了绵阳三台的鲁班水库。  相似文献   

10.
我这个人喜欢钓鱼,简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从十来岁扛着小竹竿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到小河边学钓鱼起到现在,我的钓鱼历史已有45年了。我又是一个钓鱼书籍的爱好者,《中国钓鱼》出刊不久我就订阅了。但那时收入很低,加上邮局服务质量太劣,一年6期总共才收到3期,妻一怒之下不让我订了。最近几年,我们这个地方连年干旱,河塘干涸,好多老钓点无鱼可钓,加上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去远钓,因此钓鱼的机会少了。钓不成鱼,对于一个老钓迷来说,其失落感真令人不好受,哪怕是接触一下跟钓鱼有关的事物也好哇。于是,我又迷上了《中国钓鱼》,从中享受钓鱼的乐趣。信不过邮局,我就到书报摊上买。这个城市买不齐,我就到那个城市去买。  相似文献   

11.
钓友情深     
盘江客 《钓鱼》2004,(22):48-48
钓鱼是我一生的爱。几十载的野钓生涯,风雨兼程中悠扬着与自然交融,与钓友相亲的优美旋律,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6,(23)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等刊物一到手,我便如饥似渴地开始一篇接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钓鱼》2000年第9期介绍响潭水库的文章,勾起了我在该水库钓大鲢的回忆。1996年5月底,刚刚博士毕业参加工作的我作为1号选手光荣献血,获假期十整天。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献点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仅仅歇了半天我就待不住了,于是有了响潭钓鱼之行。  相似文献   

14.
李智 《钓鱼》2013,(11):48-49
多年前,我大学毕业时曾留校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次,我和电教中心的张老师陪同一位教授在学校内湖垂钓。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这位爱钓鱼的女老师。下面我就和广大钓友分享一些关于她的钓鱼趣事。  相似文献   

15.
上山钓一回     
翟映帆 《垂钓》2006,6(2):65-66
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聊着聊着就把话题转到了垂钓上。建国说:“不知你爱钓鱼.我教书的地方有个水塘,听说1958年建起后就没有干过,里面的鱼大的有几十斤,一斤左右的鲤鱼也非常多。哪天有时间我约你去钓。”顺便说一句,建国是我中学时的好友,一直在山区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16.
“偷腥”     
蔡立年 《垂钓》2006,6(6):64-64
我们单位有个规定:双休日加班者可以调休,这给我们这些钓友提供了可乘之机。一般的双休日,老婆大人总是要给我们安排很多家务,而这样调休的日子就成了我们的“自留地”。所以我和王平、宋振华两位钓友就经常利用调休的日子出去“偷腥”。这样钓鱼有三大好处:一、可以选择天气;二、钓场比较清静,而且好钓位不紧张;三、我们可以抢在老婆下班以前赶回来,处理掉钓鱼的蛛丝马迹,瞒天过海。  相似文献   

17.
丁金栋 《中国钓鱼》2007,(10):58-60
我是一位钓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钓鱼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赠送给我的钓鱼艺术作品渐渐增多,目前已收藏名家  相似文献   

18.
史为林 《钓鱼》2006,(19):68-69
我爱钓鱼,也就爱上了《钓鱼》杂志。有些精彩文章,需反复翻看,细细揣摩,才能读透其精神。尤如一杯好茶,只有细品,才能吃出其真味。爱上《钓鱼》,就爱其鲜明的特色。钓鱼理论的研讨和争鸣说到钓鱼理论,首先要感谢《钓鱼》杂志的编缉们,是他们为广大钓友提供了《钓鱼》这块宽松的  相似文献   

19.
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和儿子一道去钓鱼。儿子多年没回家,一回来就陪我去钓鱼,不论对我还是对他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0.
张雷 《钓鱼》2004,(15):11-11
因为爱钓鱼,所以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游钓全国。6月6日,我携太太从上海出发,沿东南沿海北上进行游钓。经过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进入辽宁,一路走来感慨颇多。一方面,我在游钓的途中认识了很多真正的钓鱼人,并与他们结为朋友,他们的钓鱼热隋让我感动,与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到中国越来越壮大的钓鱼队伍,心中很是开心,仿佛找到了千万知音:另一方面,我在各地垂钓活动中,深感中国钓鱼资源越来越匮乏,钓鱼设施相对滞后,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